首頁 > 產業 > 正文

環球微動態丨康泰生物新冠疫苗之殤:套現利器漸成棄子,留下減值未了局丨鈦媒體深度

2023-02-24 12:57:40來源:鈦媒體  

圖源自視覺中國

康泰生物,一家逾30年積累的疫苗企業,業績卻轟然倒在新冠疫苗之下。三年前進軍新冠疫苗時,因對老牌疫苗企業的美好聯想,股價半年漲約兩倍;現在,卻不僅出現0.76億–1.5億的上市6年首次預虧,還有新冠項目減值加研發費用化合計近11億的無謂蒸發。


【資料圖】

這就使得“成也新冠,敗也新冠”這句話在康泰生物這里別有意味:成,更多被注意到的是,實控人夫婦在股價尚未裸泳時痛快淋漓地近36億套現;敗,主要體現于三年時間加數十億圈錢,最終卻是一場“暴虧”加一個“天價教訓”。兜兜轉轉,企業如今又回到加大非新冠疫苗營銷的起點,能否給大幅減值“止血”仍在待觀察期間。

眾人眼里的“金母雞”新冠疫苗項目,如何在疫苗“老兵”手里竟被玩成了賠錢買賣,以下是鈦媒體App的拆解。

“救駕”之星與股價催化劑

康泰生物是國內最早啟動新冠疫苗研發的企業之一。2020年2月9日,新冠疫情爆發伊始,中國疫苗行業協會通報稱已有17家會員單位開展新冠疫苗研制工作,康泰生物與國藥、科興等并列其中。

彼時疫苗協會列舉的17家企業共采取的研發技術路徑共四種(滅活疫苗、亞單位疫苗、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據事后(2020年9月)康泰生物公告,其也采取同時押注4種技術路線的研發“打法”——自研滅活疫苗(Vero細胞)、重組VSV病毒載體疫苗、與蘇州艾棣維欣合作開發DNA疫苗、引進阿斯利康的腺病毒疫苗。

如此齊頭并進,顯然志在必得。當年,康泰生物拳頭產品乙肝疫苗,正因生產場地變更銷售期被砍掉一個季度,導致批簽發量銳減三成,公司面臨巨大業績以及可能隨之而來的股價壓力。

此時,“從天而降”的新冠疫苗項目加持,即便僅僅是一個“撲下身子加油干”的姿態,也能避免被看空且收獲極高的市場關注度。

更何況康泰生物不僅向外界展現“全體高管與員工同吃同住,日夜兼程只為疫苗早日研發成功”的場面,還在實打實啟動了專研新冠滅活疫苗的百旺信應急工程建設項目與腺病毒載體新型疫苗車間建設項目,2020全年“燒錢”4.49億元。

新冠疫苗項目,毫無懸念地成為康泰生物2020年市場表現的“救駕”之星,概念催化讓其股價從2月初的60元左右,在大約半年時間里沖上150元(前復權)。

研發實力不濟,痛失先機

康泰生物雖然入列國內最早一批新冠疫苗開發者,卻未能成為最早一批疫苗生產者,自然也無法成為市場上的最早供應者。從商業角度觀察,屬于完美錯過第一時間分食市場紅利的機遇期。

2021年5月,康泰生物的新冠滅活疫苗才在國內獲批緊急使用。此時,全球范圍內已有16款新冠疫苗獲批上市或緊急使用,國內新冠疫苗接種突破9億劑次,覆蓋超過6億人。科興中維生產的新冠疫苗已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批使用,推動其在2021年上半年凈賺500億。

對比當年同時開跑的這位同行,康泰生物豈止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2021作為新冠疫苗業績兌現年,康泰生物營收36.52億元,凈利潤12.63億元,增速分別為61.51%、86.01%,均未創新高。

鈦媒體App制圖,數據來源:財報

對比來看,比康泰生物早4個多月拿到“準入證”的科興生物,2021年銷售額約1280.4億元,凈利潤約559.54億元,增速分別高達3691.6%、8008.5%。

更不幸的是,康泰生物蹣跚起步開售新冠疫苗之時,市場的二八分化已基本形成,這意味著,給其能提供的空間相對有限。

如此局面,讓康泰生物的股價開啟“見光死”:原本尚能維持120元上下,在疫苗獲批消息公布后就開啟了單邊下跌,一路跌至疫情前水平,最低觸及30元區間。

天價離婚與36億愉快套現

在康泰生物股價大幅走低之前,公司實控人高調離婚,股權分割干脆利落,變現之路暢通無阻。

2020年5月,康泰生物發布公告稱,實控人杜偉民與加拿大籍妻子袁莉萍離婚,杜偉民將其直接持有的1.61億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23.99%)分割過戶至袁莉萍名下,這在當時價值約230億元,一舉創造了A股“天價離婚”紀錄,市場嘩然。

離婚半年后,康泰生物股價在新冠疫苗概念中持續膨脹,杜偉民前妻袁莉萍開始了套現獲利之旅,先后通過大宗交易、集中競價、協議轉讓方式密集減持康泰生物股份,最高減持均價達到194.28元。

截至2022年11月末,袁麗萍累計套現金額達35.04億元,股權稀釋后,其持股比例由23.99%降至18.01%。

杜偉民也沒閑著,公司新冠滅活疫苗獲批后,他于2021年5月21日至25日通過集中交易減持51.6萬股股份,套現9331.34萬元。

根據鈦媒體App梳理,離婚后二人主要合計套現金額接近36億元。

鈦媒體App制圖,數據來源:公告

“累贅”面目下減值難剎車

康泰生物早年多線布局新冠疫苗研發時曾表示,投入眾多資源開展多條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研發,“可以盡最大努力降低疫苗研發結果和進度的不確定性。”然而僅兩年多之后,大部分都折戟沉沙。

包括:重組VSV病毒載體疫苗——公司回復“沒有再繼續推進。”

重組新冠病毒疫苗(Y25腺病毒載體)——雖有印尼緊急使用授權,國內尚未獲得臨床試驗批件。

引進阿斯利康ChAdOx1腺病毒載體疫苗——因阿斯利康陷入歐洲“血栓門”而進展寥寥。

最終剩下的只有滅活疫苗。

步入2022年,面對疫苗格局由原先的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康泰生物顯然無力靠這種相對落后的技術生產管線來實現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曾經被賦予希望的新冠疫苗項目,轉眼就成為業績累贅,導致在企業上市的第六個年頭,昔日乙肝“疫苗之王”以最高或達1.5億的巨額虧損謝幕。

2022年末,康泰生物對新冠疫苗的庫存、原輔料、半成品、生產設備等計提減值準備高達7.85億元。

2022年11月中旬,康泰生物還發布公告稱,從2021年6月18日開始陸續在馬來西亞、菲律賓、烏克蘭開展的新冠滅活疫苗海外III期臨床試驗已經獲得關鍵性數據,即“對任何嚴重程度的COVID-19確診病例的保護效力為51.54%,達到WHO要求的新冠疫苗有效性標準。其中對重型及以上病例、死亡病例的保護效力均為100%。”

這意味此項研發獲得實質性推進、改進,按理完全有條件選擇將部分研發費用無形資產化。對比2021年其新冠滅活疫苗獲批之時,當期有3.84億元研發開支資本化,占總研發開支的52.03%。但目前的情況卻是,宣布實質推進僅兩個月后,康泰生物就將新冠滅活疫苗在烏克蘭的Ⅲ期臨床研發支出3.03億元全部費用化。新冠滅活疫苗之于康泰生物,如今儼然漸成棄子。

圖源自2021年財報

7.85億計提減值與3.03億研發支出全部費用化,合計10.88億灰飛煙滅的資金直接影響康泰生物2022全年凈利潤減少8.16億元并引發虧損。

2021年4月,康泰生物披露擬投資31億(包含發行可轉債募集20億)用于建設新冠滅活疫苗和新冠腺病毒疫苗的生產基地。一年多之后(2022年8月)宣布變更募資用途,將6.6億元用于永久補充流動資金,另3.35億元用于還沒結清的項目合同付款。如此計算下來,其新冠疫苗項目投入建設資金仍應在20億以上。

隨之引發的一個憂慮就是:面對約20億投建的新冠疫苗項目,接下來的減值能剎得住嗎?

1200億市值蒸發,組合拳難擋爆雷效應

三年疫情下半場,康泰生物市值蒸發掉大約1200億,面對去年至今的股價頹勢,公司祭出組合拳“救市”。

其中,在老板妹妹杜興連(杜偉民的一致行動人)一筆約3000萬規模的減持負面示范下,董事、高管的4500萬元增持股票計劃完成即將滿月,但目前看來對股價提振效應幾近于無。

短期刺激不利,就只能依靠業績改觀。對此,康泰生物采取了重新擁抱非新冠疫苗“老業務”的調整策略。

康泰生物一直以來的收入支柱產品是乙肝疫苗,2021年完成變更生產地后急需恢復銷售活力,但這一年公司正醉心新冠疫苗項目,傳統“舊業”被分心不少,這從公司歷年的銷售費用中可見端倪。

鈦媒體App梳理康泰生物過往財報發現,非免疫規劃疫苗(居民自愿自費接種)是康泰生物的常態化的營收支柱,而銷售投入則與公司非免疫規劃疫苗銷售收入呈正相關關系,營銷砸錢多,相應的收入也就多。

鈦媒體App制圖,數據來源:財報

鈦媒體App制圖,數據來源:財報

在乙肝疫苗產地變更后的第一個完整年度,康泰生物削減了銷售費用,投入同比下滑34.17%,理由是“銷售推廣工作受疫情影響,市場投入減少”。但在疫情形勢更嚴峻的2022年,康泰生物銷售費用大漲,前三季度投入8.87億元,同比增長81.70%。

提振常規疫苗業務是康泰生物2022年的經營主旋律,核心手段是加大銷售投入,再度斥巨資推動主營產品銷量增長的成果明顯。

2022年前三季度,康泰生物非免疫規劃疫苗銷售收入增長87.18%。不過,這一增長也與2021年同期銷售低基數相關。畢竟,此前收入占比超9成的非免疫規劃疫苗在2021年收入僅增長11.47%,是上市以來第二低位。

2022年也是康泰生物新產品發力的一年,其銷售策略的改變與新產品獲批上市需要拓展市場有關,旗下13價肺炎疫苗于2021年10月首次獲得批簽發證明,凍干Hib疫苗于2021年9月首次獲得批簽發證明。

銷售投入增長,確實推動了公司常規疫苗的銷量,但在硬幣另一面,康泰生物應收賬款也同步攀升:2022年前三季度,其應收賬款及營收票據同比增長35.21%至23.54億元。

回溯以往,康泰生物業績增長的“副作用”也正是應收賬款的大幅增長,這并不利于優化公司現金流。2022年,康泰生物重走舊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僅2.61億元,僅好于2017年。更重要的是,應收賬款的積聚,會埋下壞賬隱憂。

鈦媒體App制圖,數據來源:Wind

鈦媒體App制圖,數據來源:Wind

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是,之前的康泰生物一向吝于研發投入,即便是全力競爭新冠疫苗開發的2020年,其研發投入也僅增長26.90%至2.73億元,但在2022年,康泰生物在研發上開始出手闊綽了,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38.94%至4.91億元。

與營銷帶來的增長相比,產品力才是真正能為公司注入新增長動力的本源。康泰生物在上市的6年間,半數時間歷經疫情,大筆圈錢煉出一曲新冠疫苗之殤之后,才終于在研發投入上不再小氣,實在是頗具諷刺意義的“買教訓”。(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 作者丨劉敏 楊亞茹 )

關鍵詞: 康泰生物新冠疫苗之殤套現利器漸成棄子 留下減值未了局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