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天天微頭條丨京東Q4:用戶首次“失落”,利潤二度扭虧|看財報

2023-03-11 11:57:05來源:鈦媒體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資料圖)

京東2022收官。這一年,集團凈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462億元,但整體增長勢頭依然疲軟,年度同比增速創上市以來新低,第四季度增速也回落至個位數。

在降本增效的主旋律下,其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全年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04億元,而上一年為凈虧損36億元,第四季度也同比扭虧158.7%。

2023開局,“消費尚處于恢復期,復蘇節奏不平衡的問題也將存在”。不過,京東已經開始新的“低價”布局,打頭陣的便是近期位于輿論風口浪尖上的“百億補貼”。

“近幾天取得了還不錯的效果,甚至有一些方面已經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京東CEO徐雷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百億補貼對利潤率的影響也是可控的。

“年活”首次隱去,季度增速僅7%

綜合京東過往財報數據發現,疫情頭兩年,其收入還分別保持著29.3%和27.6%的同比增速,甚至好于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到2022疫情終結年,其收入增速卻大幅跳水至9.9%,幾乎是上一年的三分之一。

四個季度,收入同比增速基本呈連續下降的趨勢,除創下最低增速的第二季度外,屬剛剛結束的第四季度對京東年度表現影響大,收入2954億元,同比增長7.1%。

鈦媒體App制圖,數據來自財報

增速再度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核心的零售業務疲軟,特別是自營零售,體現在財報中即商品收入,第四季度錄得2376億元,同比僅增長了1.2%,遠低于國內線上實物大盤同期近10%的增長。

具體來看,3C家電類收入1417億元,同比堪堪實現0.5%的增長,蓋因9月新機發布的利好沒能如徐雷在上季度末預期的那樣延續到本季度;反而是疫情繼續影響著日用百貨的銷售,收入增速進一步下滑至2.3%。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京東首次沒有在財報中披露年活躍買家的具體數據。僅徐雷在電話會議上提到,“基本穩定的用戶群之外,我們還錄得了兩位數的DAU同比增長。”

這通常被看做是用戶增長遇到瓶頸的信號。事實上,從2021年第三季度開始,京東年活躍用戶環比增速就一路下滑,到2022年第二季度觸底,凈增僅30萬人,2022年三季度也只反彈為1.3%。

盡管在京東之前,阿里和拼多多也因為流量見頂于2022年第二季度起就不再公布月度和年度用戶活躍數據,但京東截至2022年三季度的年活躍用戶數才達到5.883億,與阿里的10億和拼多多的8.819億(截至2022年3月31日)相比,差距不小。

鈦媒體App制圖,數據來自財報

而商家數據被重點提及,稱截至2022年四季度,京東零售第三方商家數量連續8個季度取得20%以上的同比增長,其中,2022年全年新入駐商家數量同比增長34%,健康、運動戶外、居家等品類增速高于行業。

生態問題隨之擺上議桌。徐雷表示,在開放性平臺上,自營與POP(第三方)是充分競爭的關系。競爭的出發點是一切以消費者為中心,哪類模式可以滿足消費者在產品、價格、服務上的訴求,就可以獲得消費者的購買。

“京東的自營業務在一些品類上已經具備很強的競爭力。但隨著消費者用戶數增加以及購買需求的多樣性和差異化,京東需要豐富供給側。”他指出。

利潤二度扭虧,“百補”影響幾何

收入和用戶數據不那么樂觀的時候,盈利水平卻有了明顯的提升。財報顯示,2022年全年,京東凈利104億元,上一年為凈虧36億元,同比改善391.6%,其中,第四季度凈利30億元。

利潤的釋放更多來自于成本的優化,尤其是營銷費用,在雙十一大促存在的第四季度,罕見地同比減少10.3%,省下了14億元;管理費用較上一年減少了1億元。

“過去京東的主營業務和創新業務中都有大量的創新,也包容了大量的試錯,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精力的消耗。基于對大環境的判斷,我們對業務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對短期無法跑通模式,無法與京東的核心業務產生協同,或者無法實現規模效應的業務進行了關停并轉。”

如徐雷所說,內部業務進行的調整,包括京東國際中歐洲和東南亞部分的縮減,同樣有利于利潤表的改善:四季度,新業務經營虧損11.5億元,同比收窄超六成。

除此之外,京東2022年主動性調整的重點還包括,“業務邏輯回歸零售的本質,重塑京東天天低價的形象”。經過一系列的底層優化,利器“百億補貼”不久前正式亮出,毫無意外成為財報會議上分析師關注的焦點。

徐雷介紹,百億補貼只是京東價格策略中的一項,核心評價指標還是圍繞用戶,包括老用戶的回流、新用戶的新增、ARPU值。目前來看,雖然上線時間還比較短,但是已經取得不錯的效果,“不僅僅拉動了老用戶的消費,也帶來了新的用戶和更多的流量”。

據透露,京東百億補貼第一個月預計整體投入10億元左右。這是否意味著成本大規模增加,持續性下去是否會影響集團的利潤表現?

徐雷回應,補貼是平臺、品牌和供應商共同投入的營銷資源,“對于利潤率影響非常低,我們有信心控制這一影響”。

京東CFO許冉則進一步解釋道,并非所有折扣都會影響毛利率,考慮到百億補貼的支出,可能會重新分配大型促銷的營銷費用,但不會因此大幅改變年度的營銷預算。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劉萌萌)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