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業內專家熱議中國期貨與衍生品市場國際化發展新思路

2023-04-04 19:47:55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資料圖片)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李雨琪)日前,由上海中期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與XS VICTORY聯合主辦的商品期貨與衍生品發展論壇于上海舉辦。本次論壇上,邁德瑞(中國)副總經理康蘭、冠力資產執行董事Jeffrey Young和杉樹資本創始人劉世偉等與會專家分享了作為境外金融機構參與中國期貨與衍生品市場國際化進程的切身感受。

康蘭作主題演講時說:“我們是交易期貨為主,主要是通過QFII可以實現更多品種的直接或間接投資。目前,在我們國內的模型交易的四十多個品種中,有接近20個是國內獨有的期貨品種,隨著未來越來越多品種能夠開放給海外投資人,分散化投資機會越來越大。”

Jeffrey Young表示:“QFII/RQFII政策的推出為做市帶來了最大程度的減壓。不僅能夠引領我國商品期貨在定價方面的話語權,更能讓國際投資者接觸到中國期貨產品。”

在劉世偉看來,中國為國際市場提供了最佳的流動性之一,與境外市場相關性也很低,這是許多外資機構選擇中國市場的重要原因。中國市場目前是穩定性最高的市場之一,不僅擁有穩定的β增長,同時擁有很高的α增長。

此外,本次論壇也得到了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大力支持,以及來自經濟研究、金融政策、法律法規等領域專家學者的深入討論。

上海期貨交易所國際合作部高級經理夏菁介紹,目前,我國期貨市場共上市103個品種,其中,境內特定品種有23個,QFI可參與品種有45個。與此同時,國際投資者的數量與交易量都在持續增長,制度方面不斷完善的同時,國際認可度也在逐年提升。未來,上期所計劃開發并推動更多新品種上市,同時在更多國家和地區開展推廣活動,讓國際投資者能夠更好地參與到中國的商品期貨市場中來。

上海中期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韋巍直言:“近10年來,我國商品期貨市場機構投資者越來越成熟,參與度越來越高,但從總量和規模而言,我們還有長足的發展空間。此外,隨著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的成熟與開放,尤其是商品期貨產品與交易量的完善,目前需要引進更多的國際機構。另一方面,雖然境內機構早已實現了‘走出去’,但其在境外設立金融機構的廣度與參與的深度還有待提高。今后希望境內外機構能夠加強合作聯動,發揮協同效應。”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政研室副主任劉功潤主持了圓桌論壇。他表示,中國金融市場的加速開放是人心所向,亦是大勢所趨,而商品期貨與金融衍生品市場天然具有國際性的特殊特質。

談及“期貨和衍生品法”的影響,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安寧認為,一方面是保護境內投資者,另一方面是形成境內外監管機構的溝通、協作與互惠機制,從根本上促成期貨與衍生品市場的良性發展。他表示,“期貨和衍生品法”的實施可以讓投資者更大程度地參與期貨衍生品市場,同時對市場交易主體的合規理念、認知都起到了明確的指引作用。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