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國內斜拉橋最大鑄鋼件在成都吊裝 多處構造在國內首次運用

2023-06-25 09:43:16來源:四川日報  


(資料圖)

記者6月24日從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空港項目部獲悉,國內斜拉橋中最大、最重、承受力最復雜的鑄鋼件近日在北一線跨絳溪河大橋成功吊裝。

北一線跨絳溪河大橋是連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和成都城區的重要交通通道,跨越沱江一級支流絳溪河,采用德國SBP(施萊希)公司的設計方案,獨特的鋼結構單塔斜拉橋造型,弧形橋塔向主跨一側傾斜,就像一架豎琴。建成后,該橋將成為天府空港新城的重要地標。

要實現這樣的奇特造型,必須采用復雜的鋼結構體系,多處構造在國內首次運用。其中,鑄鋼件吊裝是最重要的工序。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空港項目部總工程師夏學成介紹:“作為拉力轉換件,鑄鋼件在橋梁結構受力中至關重要。而大橋單個300噸級鑄鋼件,從制作、焊接到安裝,每一環節都是極大的挑戰。”

制造環節,中國二重集團組建攻關團隊,從設計圖紙到工廠生產,足足花了兩年時間才最終完成300噸級異形鑄鋼件的生產。為攻克鑄鋼件與兩端鋼梁的焊接質量難題,項目部與專業廠家、高校合作,進行了異種鋼可焊性試驗研究,制定了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藝,以保證焊接質量。

安裝環節,鑄鋼件的吊裝面臨的是毫米級的高精度安裝技術難題。夏學成介紹,吊裝前,先要進行穿拉桿作業。需將11米長、近25噸重的拉墩吊桿,穿進鑄鋼件的孔洞里,允許誤差間隙只有1.5毫米,“就像穿針一樣。”夏學成說,安裝的精準度必須控制在毫米級。項目部邀請知名鋼結構橋梁專家評估方案,對整個吊裝工況進行模擬計算,采用可調節胎架精確定位,在胎架上組裝吊桿后整體起吊,采用可調托撐保證安裝精度。

吊裝后,還有多道坎要過。由于拉力的要求,大橋的單背索,在國內首次采用7孔595束鋼絞線纏繞而成,直徑達到80厘米。單背索的性能實驗,前后花了一年時間,其安裝對精度控制有很高要求。“豎琴”造型的琴身部分,就是大橋的橋塔。由于50多米的高空作業風險很大,因此建設者將在地面拼裝橋塔,然后豎轉、斜拉,構成大橋的空中“骨架”。

記者從項目部了解到,鑄鋼件完成吊裝,意味著大橋橋面鋼結構即將合龍。目前,100多名建設者正全力以赴拼工程進度,為實現今年底通車目標奮戰。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