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世界訊息:排隊“釘子戶”中喬體育重啟上市,多起官司懸而未決,存貨攀升仍加碼擴建 | IPO觀察

2023-03-16 22:43:56來源:鈦媒體  

因與美國知名籃球運動員邁克爾·喬丹的商標案,中喬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喬體育”,原名喬丹體育)IPO進程停擺長達十余年。最終,這起鏖戰十年左右的商標糾紛以喬丹體育敗訴收場,并換上“中喬體育”這張新名片。全面注冊制之下,有著IPO排隊“釘子戶”之稱的中喬體育,于日前更新披露招股書,再度重啟IPO。

鈦媒體APP注意到,與10年前相似的一幕再度上演,耐克創新有限合伙公司(以下簡稱“耐克”)以侵犯商標權為由,將中喬體育以及其第一大經銷商福建省競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競購網絡”)告上法庭,目前該案仍處于二審審理過程中,與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冶集團”)的糾紛也懸而未決。與此同時,從披露的招股書來看,中喬體育報告期內營收不穩定、且歸母凈利潤呈現逐年下滑的態勢。尤其在存貨攀升的基礎上,中喬體育仍要加碼擴建的計劃爭議不小。

再因商標侵權糾紛“吃”官司


(相關資料圖)

中喬體育的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日用品二廠,2000年改制更名為喬丹體育。

喬丹體育可謂是IPO的老兵。該公司的IPO在2010年9月就獲得受理,之后在2011年11月25日上會獲得通過。受理至過會歷時一年有余,喬丹體育處在當時IPO審核的正常賽道上,也被寄予成為A股體育用品第一股的厚望。時至今日,喬丹體育至今沒有拿到IPO“入場券”。

據了解,“商標案”一直被視為是阻擋喬丹體育IPO的重要因素,2012年2月,“飛人”邁克爾·喬丹以“爭議商標的注冊損害其姓名權”等為由,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申請,請求撤銷其在多個商品類別上注冊的“喬丹”“QIAODAN”等多項商標。

最終長達多年的“商標案”,以喬丹體育敗訴落幕,隨后喬丹體育更名為中喬體育。

鈦媒體APP注意到,此次再度闖關,中喬體育仍有多起官司懸而未決。中喬體育收到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21年1月12日出具的應訴通知書,耐克起訴中喬體育及競購網絡侵犯其商標權。招股書顯示,競購網絡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一直是中喬體育的第一大經銷商。

法院一審判決中喬體育和競購網絡停止侵權行為,判令中喬體育賠償耐克經濟損失1000萬元,競購網絡對其中的300萬元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一審判決后,中喬體育又提起上訴,目前該案仍處于二審審理過程中。

與此同時,中喬體育與寶冶集團也起了糾紛,互相將對方告上法庭。

其中,寶冶集團因中喬體育拖欠工程結算款提起訴訟,要求中喬體育支付約1.18億元的工程結算款及因其拖延結算產生的利息損失約365萬元,涉案工程為中喬體育位于晉江的喬丹品牌工業園。中喬體育已于2023年2月收到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具的《應訴通知書》及法院傳票。

中喬體育也起訴寶冶集團,要求后者支付違法分包違約金約347萬元、工期延誤違約金約2783萬元,以及因逾期提交前述涉案項目的工程資料導致該項目至今無法完成工程竣工驗收備案手續的違約金約591萬元,并要求寶冶集團支付因工程質量未達到泉州市優質工程標準的違約金100萬元、未及時整改的違約金約34萬元。

中喬體育坦言,上述訴訟案件尚在審理中,但不排除公司未來仍將面臨有關商號、商標、產品標識的新的訴訟,現有未決訴訟和潛在訴訟仍為發行人所面臨的風險之一,如該等情形出現可能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和業績穩定產生不利影響。

毛利率持續下滑且低于行業均值,仍要募資擴建

招股書顯示,中喬體育主要從事運動鞋、運動服裝、運動配飾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生產方式包括自產和外包,并通過經銷商銷售與網絡自營銷售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在全國建立銷售網絡。

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中喬體育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55.91億元、49.28億元、59.31億元及30.99億元,2020年的營業收入下降11.85%之后,在2021年又回升20.36%。

對此,中喬體育解釋稱,2020年受疫情影響,產品銷量有所減少,產品單價也有所下降,但2021年市場行情回暖加上公司在產品創新與市場推廣上的投入,產品銷量保持增長,產品平均銷售單價也較2020年有所上升。

然而,中喬體育的利潤指標與營收變動趨勢并不一致。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中喬體育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32億元、7.38億元、6.95億元及3.63億元,呈逐年下滑的趨勢。

中喬體育的盈利能力下降,早有顯現。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中喬體育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31.99%、29.83%、28.23%及27.51%。對于公司主營業務的毛利率逐年下滑,中喬體育解釋稱,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公司為提升經銷商的信心,主動降低利潤,適當降低折扣讓利于經銷商。2021年,鞋底等運動鞋的主要原材料價格漲幅較大,導致直接材料成本上升,拉低了運動鞋業務的毛利率下降。到2022年上半年,中喬體育稱,一方面鞋底價格高漲,另一方面則是期內銷量增加,公司主要產品運動鞋的外包加工比例提高,兩大因素拖累了毛利率。

與同行相比,中喬體育競爭力也不足。報告期內中喬體育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1.91%、29.52%、27.86%以及27.19%;同期同行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均值分別為46.94%、46.06%、49.52%、48.87%。中喬體育稱,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公司經銷模式以批發為主,同行業公司零售業務占比高于公司。

此次謀求上市,中喬體育欲建設毛利率更高且能提升品牌形象的直營店。據招股書顯示,中喬體育擬募集資金約10.64億元,其中約4.7億元用于全國戰略直營店建設項目,另外約3.48億元用于鞋生產基地擴建項目,約1.29億元將投向研發設計中心建設項目,約1.17億元擬用于信息化建設項目。

然而,中喬體育庫存卻呈現攀升態勢。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中喬體育存貨金額分別約9.06億元、8.45億元、9.3億元以及13.25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重分別為24.63%、24.34%、18.45%、20.98%。

針對存貨高企,繼續募資生產基地擴建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有消庫存的壓力等相關問題,鈦媒體APP多次向中喬體育招股書中披露的郵箱發去采訪提綱,但均被退回。后續中喬體育IPO進展情況,鈦媒體APP將持續關注。(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劉鳳茹)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