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非核業務崛起 綜合利用發力核電企業探索更多可能性

2023-08-29 08:49:54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操子怡 攝


(資料圖片)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8月28日-30日,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山東煙臺舉辦。記者從期間舉行的核電工業及裝備展覽會上了解到,核電企業的非核綠色能源業務正在崛起,同時,核能綜合利用也正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

新華水力發電有限公司(簡稱“新華發電”)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作為中核集團非核綠色能源戰略實施主體,新華發電正在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基地建設,積極推動“水風光儲”多能互補和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

據介紹,新能源具有間歇性、波動性等特點,系統調節能力和支撐能力提升面臨諸多掣肘,而儲能可以把當下無法消納的電力儲存起來,在用電緊張的時候再放出,把不可控的能源變成可控能源。

基于此,新華發電提出“多能互補”解決方案,以開發建設可調節水電或抽蓄為基礎,因地制宜配套風電、太陽能等多種綠色能源,做到水、風、光多能源品種發電互相補充,互相耦合的綠色能源發電系統。

目前,基于這一理念,新華發電在新疆規劃打造了葉爾羌河流域水光儲一體化項目、布爾津河流域水風光儲一體化項目、若羌水風光儲一體化項目、博州光伏+光熱儲能一體化項目。在甘肅建設的玉門70萬千瓦新能源+光熱儲能項目,預計今年年底首批并網發電。  除了做橫向業務拓展,核能綜合應用也被認為前景廣闊。位于山東海陽的“暖核一號”就是國家電投實施核能綜合利用的典范之一。

據介紹,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開展山東海陽核能綜合利用示范,按照規劃,國家電投子公司山東核電確立了“高品質熱能發電、中品質熱能供熱制水、低品質熱能生態建設”的核能高效利用思路,積極拓展核能綜合利用新場景。

在“暖核一號”建設過程中,功率等級為200MWt的核能供熱小堆具有一體化、全自然循環、無硼堆芯設計等技術特點,單臺機組最大供汽250t/h或供暖400萬平方米,可實現“近零排放”“近零風險”和“低碳、無污染”的環保安全性,達到國際領先、國內領跑水平。

據了解,依托這一項目,山東海陽告別了燃煤供暖時代,成為國內首個實現“零碳”供暖的城市。當地居民住宅取暖費每建筑平米下調了1塊錢,實現了民眾、地方政府、熱力公司、核電企業及生態環保的多方共贏。

另外,生物醫藥也是核技術的應用方向之一。國家電投介紹,2020年6月29日,江西核電瑞昌輻照中心項目正式投入生產,該項目是贛北地區首個投產運行的電子加速器輻照“產、學、研”一體化項目,將通過高能直線電子加速器裝置開展食品輻射加工、材料輻照改性及藥品、醫療器械、衛生用品的輻照消毒滅菌等業務,具有可控、能量高、輻照時間短、無核廢物、不危害環境等特點。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核能發展與展望(2023)》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商運核電機組達到53臺,核電發電量為4177.8億千瓦時,同比增加2.5%。預計未來我國核電裝機規模將進一步增長,核技術應用產業有望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操子怡 劉雪)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