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 正文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什么意思(遙望洞庭山水色)

2023-06-30 11:03:23來源:互聯網  

導讀

1、遙望洞庭山水翠。

2、意思是: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

3、一、原文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相關資料圖)

4、二、翻譯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白銀盤里托著一枚青螺。

5、三、出處唐·劉禹錫《望洞庭》擴展資料:一、創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秋劉禹錫赴和州刺史任、經洞庭湖時所作。

6、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

7、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

8、而此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記錄。

9、二、賞析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

10、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

11、詩人飛馳想像,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12、三、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13、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

14、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托政治內容。

15、《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16、有《劉夢得文集》。

17、兩個都可以,因為由于年代的關系,流傳下來的版本不同.是"色"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18、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19、 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

20、”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

21、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

22、而本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紀錄。

23、 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不無感慨地說:“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24、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25、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26、前人之述備矣。

27、”可見歷來描寫洞庭景色的詩文很多,要寫得別開生面,獨樹一幟是十分不易的。

28、劉禹錫這首《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于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29、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

30、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鑒,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

31、這就是“湖光秋月兩相和”一句所包蘊的詩意。

32、“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

33、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

34、接下來描繪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

35、“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

36、“潭面無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

37、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

38、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39、 詩人的視線又從廣闊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點。

40、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41、三四兩句詩想象豐富,比喻恰當,色調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

42、詩人筆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

43、“白銀盤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44、然而,它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貴的是它所表現的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

45、在詩人眼里,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

46、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

47、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

48、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于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是難以措筆的。

49、一首山水小詩,見出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這是很難得的劉禹錫的《望洞庭》中后兩句,我查閱了一些資料,有的是“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50、”有的是“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51、”我覺得“翠”與后面的“白銀盤”中的“白”似乎矛盾,學生理解起來有很大困難,教材中為何選取“山水翠”,而非“山水色”呢?從客觀角度講,哪個更加合理?見解: 劉禹錫《望洞庭》中“遙望洞庭山水翠”一句的“山水翠”,《全唐詩》一作“山翠色”,另外,有的現代選本作“山水色”,不知道何所憑依。

52、我們選了“山水翠”,主要是依據《全唐詩》。

53、說“山水翠”是否與后面的“白”矛盾呢?我們認為并不矛盾。

54、首先,作者是“遙望”洞庭湖中的君山,也就是從遠處看,那么君山(有樹木,所以為翠色)和它隱約倒影在湖中的、水上的影,則是青黑色的,本來月光就不如日光明亮,所以才產生了這樣的效果。

55、因此,說君山等遠處山水翠色無不可,而白銀盤是指君山之外月光之下的湖水,因為水面對光線的反射作用,才有了“白”的感覺。

56、古詩講究對仗,“翠、白”相應,才有色彩和諧映襯之美。

57、我們因此不會選擇我們不清楚來源的“山水色”。

58、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疑難,應該是遙望洞庭山水翠,遠遠望去,洞庭湖的景色十分秀麗的意思。

59、之所以會有另一個色,好像就是習慣了吧。

60、但是一定是翠。

61、嚴格來說,應該是色,壓的是o,e的韻,為什么課本寫的是翠,因為翠聽起來更優雅一些,而單單一個色字,反而讓人覺得籠統,翠和白形成的對比又融合在一起,直接和第一句話湖光秋月兩相和首尾呼應,而后兩句話又能詳細的解釋第一句話兩相和的意思,這才是作者的初衷。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