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研報 > 正文

長沙縣資訊|用一只手做成夜宵攤的“一把好手”_環球播資訊

2023-05-27 10:47:53來源:星沙時報  

如今袁文彬的夜宵攤除了賣蛋炒飯,還銷售涼菜,生意越做越好。劉思源 攝

◎星沙時報記者 劉思源 通訊員 曹真

晚上7時,星沙街道城東小區流動攤販疏導點。站在自己熟悉的攤位前,袁文彬開始了他一天的營業。


(資料圖)

星沙的夏夜,高溫從早到晚,尤其是大排檔前,仿佛一個巨大的蒸籠,將一切都籠罩其中。

“老板,來一份蛋炒飯,打包!”但夜市上依舊人頭攢動,游客似乎并沒有受到高溫影響。

聽到顧客下單,袁文彬熟練地將炒鍋在灶臺上熱了一圈,再從鍋邊淋入食用油,接著敲入雞蛋、下入米飯、澆入調料,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如果不特意關注袁文彬耷拉的左手,很難注意到他是一名殘疾人。

來自長沙縣金井鎮的他,因2012年一場車禍,左手手臂粉碎性骨折且神經受損,從此失去活動能力,落下殘疾。

因為受傷,袁文彬不得不放棄工作,存款也很快所剩無幾。可禍不單行,第二年父親也在車禍中去世。此時的袁文彬一家,僅靠著妻子一人打工,生活已然捉襟見肘。

2016年,星沙夜經濟逐漸起步。看著紅火的夜市,袁文彬帶著從親戚朋友那借來的3萬元錢輾轉來到了星城社區,想在夜市上擺攤賣蛋炒飯。他找到居委會咨詢,社區了解情況后與管理的物業公司溝通,不僅免除了袁文彬的擺攤費用,還為其固定了一個中心街的好位置。

“我只有一只手,但想在這里成為夜宵攤的一把好手!”久違的溫暖,讓這個中年創業的漢子心里又燃起了熱血與豪情,他將自己的小攤取名為“一把手”。

萬事開頭難。因為只有右手能用,袁文彬的動作比別人慢上不少,一開始別人三分鐘能炒完的飯,他要用上五到六分鐘。

“不行就練。”袁文彬沒有選擇擺爛,而是經過大量訓練,將自己的炒飯速度提升到和其他人相同的程度。

漸漸地,袁文彬炒出了名氣。“最高一天收入達到了八百多元!”雖然凌晨2時才收攤,袁文彬覺得疲憊,更覺得充實。

除了蛋炒飯之外,袁文彬還做起了涼菜。為了口味,他邀請其他攤友一起嘗味,大家也十分熱情地給出建議。社區工作人員還指點袁文彬從正規渠道進貨,分類存放物料,從源頭上保證食品安全。在大家的幫助下,涼菜成為了袁文彬新的招牌,現在平均一個月能賺到1萬多元。

7年來,袁文彬的熟人和回頭客越來越多,通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他不僅還清了欠款,還買了一輛代步車給妻子用,在這邊租下了房子安居,日子越過越好。

“他們就像家人一樣,讓我從內心里感覺到溫暖。”袁文彬說,能在星城社區立足,他有很多想感謝的人:物業公司的李金紅,看他太累會幫忙收拾;社區的吳非凡,經常帶著朋友光顧,還帶著他參加各種培訓;旁邊的攤販們,經常幫他打包,看他忙不過來還幫忙收拾桌子……

“有了這些愛心相助,我沒道理不把日子過好。”在氤氳的煙火氣中,袁文彬眼神堅定。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