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研究 > 正文

環球簡訊:“鼠頭”還是“鴨脖”,為何還在被質疑?

2023-06-09 22:48:43來源:鳳凰網  

“鼠頭鴨脖”事件,持續發酵。

6月7日,繼校方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先后通報,學生食堂吃出的異物是鴨脖而非老鼠頭之后,江西省教育廳工作人員表示,已經由相關處室介入處理。


(相關資料圖)

學校飯菜里的一個“異物”,在科技時代竟能掀起這么大的輿論之爭,算是罕見。多方澄清之后,公眾的質疑之聲依舊沒有平息,更值得思考。

無論何時何事,讓人信服的澄清和解釋都需要足夠完整、透明的證據來做支撐。反觀本次事件,完整的檢測過程是怎樣的?判定為鴨脖的依據是什么?酷似老鼠牙齒的“白色條狀物”和胡須狀的長線又是什么?公眾心里的種種問號,似乎還未拉直。

互聯網時代,眼見不一定為實,我們當然不能僅憑一段視頻、一張圖片就作出最終結論,更不能惡意揣測、為了質疑而質疑。但是,要讓大家對鴨脖的判定心服口服,就必須要權威部門和機構提供更加具體和詳盡的證據,比如完整的取樣、封存、檢測流程,真正做到公開透明,而不是只有簡單的一紙通報。

說到底,解決問題的途徑從來只有一條,那就是實事求是、真誠對待。否則,無論是事件結果還是校方和有關部門的公信力,都難免在互聯網時代碰壁民意,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遠比食堂飯菜中的異物更可怕。

“鼠頭鴨脖”事件,也讓該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問題陷入了不小的風波。據調查,這已經不是該校第一次出現“老鼠事件”。早在2021年,南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就曝光過一次該校后廚進老鼠的問題。6月7日,“鼠頭鴨脖食堂意見反饋群曝光”相關話題沖上熱搜,該校一位學生反映,學校食堂幾乎每個月都有大量投訴,“鋼絲球、毛發、小蟲子等異物都是很正常的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食品安全無小事,屢屢被曝的食堂異物問題更給了公眾無限的遐想。目前,事件仍在調查,但該事件的啟發意義值得借鑒——“鼠鴨之爭”的背后,是全社會對于食品安全尤其是校園飲食安全問題的關注,是對于餐飲企業能否確保餐桌安全的關注。用權威的證據來回應質疑很重要,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管理、守護師生“舌尖上的安全”同樣重要。

總之,學生們的訴求很簡單:吃得放心。校方及有關部門需要做的也不難,無論是查清到底是“鼠頭”還是“鴨脖”,還是杜絕學校食堂頻現異物的問題,或許只需四個字:真誠!走心!

作者|劉丹

來源|法治日報

編輯|宋勝男 朱嬋嬋 岳錸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