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世界熱點!加速乘“技”而上“二期效應”凸顯 湖北新能源汽車靜心練內功

2023-05-08 15:45:35來源:湖北日報  

一季度,湖北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7.5%。


(資料圖)

5月7日,全省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改經驗交流暨二季度工業經濟運行分析會在十堰召開,公布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29.3萬輛,同比增長98%;今年一季度,全省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5.7萬輛,同比增長7.5%。

盤活存量,加快柔性技改

“長城汽車荊門分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27日,是長城汽車湖北整車生產兩大基地之一。長城汽車荊門項目總投資60億元,主要生產SUV和皮卡車型,2022年1月正式開始量產,全年產量超4.8萬臺,創造產值超80億元。今年,荊門計劃整車年產超12萬輛,預計年產值將超200億元。”長城汽車荊門分公司黨委書記趙建會的交流發言,令不少與會者刮目相看。

引進長城汽車盤活荊門獵豹存量資產,是湖北全面盤活存量資產的有力之舉。湖北還支持東風公司利用襄陽江南汽車產線打造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推進省內現有產能利用和盤活解困。

“這輛純電動車出口到歐盟,售價可達2萬歐元。”沿著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S型生產線參觀,不少人為湖北整車出口規模最大企業點贊。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滿足純電動車型生產需求,公司2018年至2022年累計投入10億元,對原生產線沖壓、焊裝、涂裝及總裝工藝進行提升改造,極大提升了生產線智能化水平,產能由原來的20JPH提升到24JPH(單位時間產量),下線車輛缺陷點數由30下降至10左右,制程質量持續改善。目前,公司進一步投資改造相關生產車間,使得生產線兼容性和柔性更強,在保持原有車型基礎上,可兼容更多純電動車型生產。

從全省看,湖北加快實施柔性改造。上汽通用全新奧特能平臺于去年12月建成,今年安排4款新能源車在漢生產;東風本田年產30萬輛新能源車項目預計明年4月投產。

補齊短板,形成核心支撐

當前,全省動力電池產業鏈正加速提升核心競爭力。全省已集聚動力電池領域骨干企業50余家,上市公司15家,建成規模91GWh,基本形成“電池基礎原材料生產—關鍵部件制造—電芯制造及模組封裝—廢舊電池循環再利用”上下游貫通的全生命周期循環產業鏈。東風公司掌握了燃料電池全技術鏈能力,國內首款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東風“氫舟”量產。

產業生態日益優化。湖北投入運行總規模100億元的長江車谷基金,組建以貫通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數智化服務型供應鏈綜合平臺的長江汽車產業供應鏈有限公司,培育價值共享、互促共進的新型汽車產業供應鏈生態體系。同時,成功舉辦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層論壇、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首屆中國商用車論壇等,良好的生態體系進一步優化。

發揮優勢補齊短板。省經信廳負責人介紹,湖北梳理去年上海疫情對湖北汽車供應鏈的沖擊,充分發揮“二期效應”作用,引導和鼓勵博世華域、華域視覺、采埃孚、法雷奧等零部件龍頭企業,擴大在鄂投資,補強補齊零部件短板。充分發揮湖北整車企業實力強、軟件產業創新活的優勢,支持東風公司、中信科等骨干企業加強車用芯片聯合攻關,推動多種車用芯片實現了國產替代,湖北在車規級芯片、自主控制器、智能駕駛等領域位居全國第一方陣,已形成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的IGBT集成封裝、多合一電驅動總成、高效扁線電機等生產能力。

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湖北搶抓武漢市入選國家首批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積極推動基礎設施配套改造。截至目前,武漢率先實現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車輛載人載物商業化試運營,開放五批共750公里開放測試道路。湖北還支持東風公司搭建5G無人駕駛港口集卡、Sharing-VAN移動出行平臺,開發無人駕駛公交車、工程車、環衛車、物流車等智能網聯汽車,加快推動L3級、L4級自動駕駛車輛商業化應用。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