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證券 > 正文

監(jiān)管層多舉措提升A股吸引力 有望收獲更多長線資金

2020-03-12 16:20:53來源:證券日報  

近日,不同于外圍市場的巨幅震蕩走勢,A股展現了較強的韌性。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3月10日,權益類基金、北向資金和融資杠桿資金已經為A股提供約3500億元資金。另據專家預測,今年養(yǎng)老金和險資合計增量入市資金在6300億元。

業(yè)內人士認為,近年來資本市場的一系列改革舉措,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了制度基礎,隨著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加深,以及基礎制度的不斷完善,A股有望收獲更多長線資金的青睞。

“春節(jié)后的A股走勢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節(jié)后的超跌反彈,是對前期恐慌性拋售的修復,第二階段是2月21日后,經歷短暫調整后再次攀升,核心驅動是歐美等市場恐慌情緒的提升,為人民幣資產賦予了一定的避險成分。”昆侖健康資管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節(jié)后A股的攀升,有國內過硬的基本面支持,也有源源不斷中長期資金進入的助力。

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tǒng)計,截至3月10日,今年以來共成立權益類基金有145只,合計規(guī)模為2556.87億元(其中股票型55只,規(guī)模818.93億元,偏股混合型90只,規(guī)模1737.94億元),占年內新發(fā)基金比例分別為47.08%、65.63%。

一位資深公募基金經理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現在A股市場情緒較好,如果以建倉期結束估算,股票型基金倉位可以達到85%水平,偏股混合型基金在70%-80%左右,但基金的建倉期在1個月至3個月之間。若以上述比例計算,今年新成立的權益類基金,潛在投資A股的資金量約2000億元。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tǒng)計,截至3月10日,年內北向資金凈流入443.73億元。此外,今年以來,兩融余額不斷攀升。3月10日,兩融余額為11292.52億元,較去年年底增長1099.67億元。其中融資余額為11132.64億元,較去年年底增長1077.6億元。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僅從權益類基金、北向資金和融資余額三路資金來看,A股已上膛的“子彈”約3500億元。

另外,養(yǎng)老金和險資方面,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據險資規(guī)模和近兩年的入市比例推算,今年險資流入A股的增量資金約為5000億元,養(yǎng)老金入市則有望帶來近1300億元的增量資金。今年養(yǎng)老金和險資合計增量資金約6300億元。

今年2月份,進一步擴大證券期貨業(yè)開放、推動公募機構大力發(fā)展權益類基金、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和發(fā)布MOM產品指引等舉措不斷落地,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造了良好基礎。

“近年來,監(jiān)管層不斷發(fā)出政策利好,引導包括險資在內的長線資金入市。”張瑋表示,目前來看兩個因素值得肯定:一是隨著金融市場國際化,機構投資者比例將不斷增加,公募、私募等專業(yè)化投資機構,往往更看重價值投資,長期持有。二是相對于海外資產,包括A股在內的中國金融資產更為安全、更有升值潛力。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斷加快,外資投資比例、規(guī)模、渠道不斷放開,也為外資的涌入打開了渠道。“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的企穩(wěn)回升,人民幣資產,特別是A股市場,有望收獲更多長線資金的青睞。”

解運亮表示,進一步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需加快推進創(chuàng)業(yè)板注冊制改革,完善并嚴格實施退市制度,發(fā)揮市場優(yōu)勝劣汰機制。中長期來看,市場基礎制度逐步完善、估值體系逐步回歸正常后,可以擴大養(yǎng)老金、保險資金及海外機構投資者等長期資金的入市規(guī)模,以及差異化稅收制度等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