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正文

“90后”快遞員夫妻家鄉“淘金”:暢通鄉村電商“最后一公里”|全球時快訊

2023-06-07 19:48:59來源:中國新聞網  

李雪準備出庫快遞件 石洪宇 攝

中新網吉林6月7日電 (記者 石洪宇)為了備戰即將到來的“618”大型購物狂歡日,李雪和愛人吳昊做足了準備:重新拾掇快遞架、通知鄉親們盡快取走滯留件,提前與附近村子的“帶貨達人”溝通,以估算“出貨量”。

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西陽鎮,這對“90后”夫妻經營的快遞超市打通了附近10多個村子的電商物流“最后一公里”。山腳下的農民也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樣,暢享便利的網絡購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整個上午,李雪十分忙碌,她接待了近百名鄉親。10多歲的孩子替父母“跑腿”;60多歲的“阿姨”要帶走幾件快遞,她負責幫忙捆綁;八旬老人的便條上有提貨碼,她叮囑對方回家時要注意路上安全。

“去年的‘雙十一’我家一天最多接收1500多個快遞件,我和愛人忙到凌晨兩點。”李雪說,她親見了家鄉人的旺盛購買力。

李雪把快遞交給鄉親 石洪宇 攝

在西陽鎮,“資深買家”都熟悉這對夫妻。李雪是土生土長的西陽鎮人,快人快語且“為人仗義”。

超出配送范圍的偏遠村落,她會委托私家車或那附近的村民幫忙捎帶。而滯留站內的快遞無論多久,她也不會收取保管費用。

附近很多老人是網購初學者,對退換貨、“運費險”不熟悉,李雪會畫草圖向對方講述這些知識。

吳昊則負責去上級站點取貨,他每天都要行駛幾十公里路程。有些快遞只能郵寄到縣城,他會義務幫忙帶回鎮子。對這對夫妻來說,快遞站既是生意,也是一份“鄉土鄉情”。

最近幾年,李雪發現快遞不僅“來”得多,郵寄出去的數量也在增加。當地的山菜、榛子、天然大米等貨物走出大山之外。

“我們鎮有好幾個‘帶貨達人’,把榛子賣到了廣東和甘肅。”李雪說。每年除了定期的大型促銷狂歡,特產成熟期鄉村物流也開始變得忙碌。

李雪和鄉親們都認為,快遞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吉林省也計劃推動交通、農業、商務、郵政、供銷等農村物流資源高效整合。到2025年,實現縣鄉村三級物流服務網點全覆蓋,構建布局完善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

李雪認為,她和愛人的事業“前景廣闊”。(完)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