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拒馬云選王一博,SKG“重營銷、輕研發”后遺癥

2022-12-16 08:40:37來源:樂居財經  

文/樂居財經李姍姍

“從一個門外漢到年銷售額15億元的互聯網家電企業的掌舵者,在競爭如此殘酷的電商江湖里占有一席之地,劉杰只花了7年時間。”2015年,SKG創始人劉杰出現在廣州新聞頻道《愛上紀錄片》節目中。


(資料圖)

2007年這個時間節點對于劉杰來說,是一道人生的分水嶺。在這之前,中專畢業的他在重慶老家開過餐廳,經營過煤礦。

經歷過在不同行業摸爬滾打的他,逐漸萌生出創立世界五百強品牌的野心,于是,從小家電到美容健康電器再到按摩儀,承載著夢想的SKG品牌最終成為了百億按摩儀市場中的一員。

在這百億藍海里,劉杰玩轉得風生水起。2022年上半年,未來穿戴熱銷的頸椎按摩儀的銷售額,在天貓和京東平臺的細分品類中均排名第一,腰部按摩儀銷售額在天貓位居第一。

如今,已在廣州打拼17年的劉杰,即將帶領他的SKG品牌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繼倍輕松之后沖擊“網紅按摩儀第二股”。12月8日,SKG母公司未來穿戴更新招股書,擬在深市創業板上市。

只不過,SKG沖刺上市的時間點有些許尷尬,年輕人養生風潮與按摩儀是智商稅的觀念對比愈加鮮明。

而上市前的三次大額分紅遠超當期凈利潤,同時凈利潤逐年下滑,手握現金大幅減少試圖募資補流,加之按摩儀行業銷售費用高企的通病,以及產品安全質量事故頻發,未來穿戴的IPO之路充滿了不確定因素。

空殼公司“占坑”

劉杰的夢想從“家電小王國”廣州順德開始。

2007年11月,劉杰、徐思英夫婦分別出資80萬元、20萬元在順德創辦佛山獅開生活電器有限公司,從事各式小家電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給它起了一個國際范兒名稱——SKG,代表著Smart(智能)、Kind(親和)、Global(全球化)。

最初三年,劉杰將SKG瞄準全球市場,但他根據海外用戶習慣設計的產品卻很難打開海外市場,留下大量庫存,4000萬元的創業資金也所剩無幾。窘迫之下,劉杰將目光放回國內市場,由出口轉內銷。

彼時,伴隨著國內電商平臺的崛起,SKG產品在淘寶大賣,2011年-2013年連續三年拿下淘寶小家電類銷量冠軍的SKG,引起了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的注意。

2013年末,馬云邀請劉杰去杭州見面,并提出投資意向,然而經過3個小時的談話后,劉杰婉拒了馬云,“當時我們考慮到公司的規模不是很大,放棄了他對我們的投資。”最終,馬云只能簽名贈言:劉杰(SKG),永不放棄!

創業十年之際,SKG再次迎來轉型,劉杰做了減法,從互聯網家電轉型美容與健康電器,并砍掉大量品類,最后聚焦于按摩儀品類。

伴隨著公司主營業務的變化,公司名稱也幾經變更。2010年5月,公司改名佛山艾詩凱奇電器有限公司;2015年6月,改名廣東艾詩凱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5月,再次更名為未來穿戴(深圳)有限公司;一個月后,最終變更為未來穿戴技術有限公司。

盡管公司業務和名稱變化多端,但實控權始終牢牢掌握在劉、徐夫婦手中。

上市前,實控人劉杰直接持股未來穿戴11.32%,并通過未來集團以及員工持股平臺小鵝湖、小鵝芭蕾間接持股65.92%,合計持有77.23%股權;徐思英直接持股5.45%,通過未來集團間接持股10.39%,合計持股15.84%,夫婦二人合計控制公司93.07%的股份。未來集團、徐思英、小鵝湖、小鵝芭蕾為實際控制人劉杰的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94.5%。

此外,未來穿戴還由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孔珍持有4.5%股權,董事、內審負責人盧書平及其配偶盧艷梅各持股0.5%。

其中,孔珍的股權是劉杰作價900萬元轉讓而來,受讓資金則來自于劉杰本人提供的借款。截止目前,孔珍已還款365萬元,剩余本金535萬元及利息尚未歸還,雙方約定2024年9月底前歸還完畢。

據披露,未來穿戴設有8家控股子公司和2家分公司。樂居財經《穿透IPO》發現,上述10家公司里有一半是空殼公司。

其中,子公司杭州未來成立于2021年7月8日,注冊資本100萬元,尚未實繳;子公司廣東倍科成立于2022年4月19日,注冊資本500萬元,實繳10萬元;子公司廣州倍科成立于2021年11月19日,注冊資本10萬元,實繳5萬元;倫教分公司、深圳第一分公司均于2019年成立,上述5家公司尚未開展實際經營。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未來穿戴曾將1家全資子公司未來穿戴(北京)技術有限公司注銷,這家成立不足一年的子公司,也是未開展實際經營的空殼公司。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IPO企業下設多家空殼公司并不正常,極大可能為關聯交易埋下機會。曾有這樣的案例,某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的方式,將其大部分收入和利潤轉移至位于西部地區的空殼子公司,以達到少繳稅款的目的。

除此之外,未來穿戴旗下還有1家參股公司未來美業(深圳)技術有限公司,于2022年4月21日入股,持股30%,目前尚未獲得銷售收入。

高分紅與高薪“掏空”現金

報告期內,未來穿戴連續三年進行了現金分紅,2020年--2022年上半年分別分紅1.55億元、1.6億元和5000萬元,合計3.65億元,其中3.45億元進入劉、徐夫婦二人的腰包。

而同期未來穿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43億元、1.32億元和4657.88萬元,利潤呈持續下滑態勢,各期分紅更是遠超當期利潤。

不僅如此,劉杰對于高管薪酬同樣大方出手。2019年-2022年6月,未來穿戴董監高及其他核心人員的薪酬總額合計分別為442.73萬元、1085.11萬元、2403萬元、1428.01萬元,占比利潤總額達1.75%、5.82%、15.45%和24.58%。

其中,2021年度,董事長劉杰拿到680.74萬元薪酬,董事及副總經理吳文新、孔珍分別為590.4萬元、352.29萬元,董事盧書平薪酬319.58萬元,董事薪酬合計1943.01萬元。

同期,同行可比公司董事(不含獨立董事)的人均薪酬平均值僅為171.8萬元,而未來穿戴則高達485.75萬元,是同行均值的2.83倍。

高額分紅后,未來穿戴手握現金大幅下降,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84億元,較年初的6.24億元下降了70.51%。

如今,未來穿戴籌劃上市,將手伸向了二級市場。此次公開發行股票,未來穿戴擬募資16億元,其中14億元用于未來健康數字化工廠建設、智能穿戴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及數字醫療平臺開發建設等5個項目,另外2億元則用來補充流動資金,同時未來健康數字化工廠建設項目中有1.11億元為鋪底流動資金。

砸錢綁定王一博

未來穿戴的定位,是一家專注為個人與家庭提供SKG品牌智能可穿戴健康產品和便攜式健康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主要產品包括頸椎/腰部/眼部按摩儀、筋膜槍、健康手表等。

在年輕人一邊拼命熬夜、一邊努力養生的“朋克養生”浪潮下,按摩儀在養生界漸成氣候,催生了不少網紅按摩儀品牌,除了SKG,市面上常見的還有倍輕松、象術、倍益康,允寶等。

為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這些網紅按摩儀品牌在營銷方面從不吝嗇,甚至不惜斥巨資豪請一線明星前來代言。例如,倍輕松不僅請來肖戰做全球代言人,還曾在《向往的生活》《令人心動的offer》《我是歌手》等熱門綜藝植入廣告。

未來穿戴同樣如此,先后簽下了楊洋、王一博作為代言人,并與綜藝合作,贊助《這就是街舞》《乘風破浪的姐姐》,同時在小紅書、抖音等新媒體平臺以及線下梯媒、機場等投放大量廣告。

花式營銷之下,未來穿戴的廣告費用飛漲。2019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1.02億元、2.1億元、2.15億元和7209.64萬元,占比營收分別達12.93%、21.21%、20.24%和16.6%。

尤其是從與王一博簽約的2020年開始,未來穿戴市場推廣及廣告宣傳費直接從2019年的5583.35萬元飆升至2020年-2021年的1.66億元、1.61億元。其中,投向新媒體、明星代言、線下、影視劇及綜藝的費用在這兩年分別為1.48億元、1.5億元。

此次IPO,未來穿戴仍將砸進1.82億元用于營銷推廣,具體為終端體驗互動平臺與品牌建設項目。

砸錢營銷為未來穿戴帶來了十分可觀的收入。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7.9億元、9.87億元、10.57億元和4.32億元。

在未來穿戴主營業務構成中,以經銷模式下的頸椎、眼部、腰部按摩儀等可穿戴健康產品為主,該類產品占各期主營業務收入的76.78%、91.84%、84.05%和85.96%。

而主銷的可穿戴健康產品近些年來毛利率不斷下跌,各期毛利率分別為62.80%、60.83%、55.08%及53.11%,導致未來穿戴主營業務毛利率出現波動,各期分別為55.81%、58.31%、52.38%及51.32%,且低于直接競爭對手倍輕松0.2-5.18個百分點。

過高的銷售費用以及大幅波動的毛利率,構成未來穿戴近些年來持續增收不增利的硬傷。2019年-2021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13億元、1.43億元、1.32億元,逐年下滑。同時,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加權平均資產收益率大幅下滑,報告期內分別為169.16%、57.91%、36.91%。

專利訴訟、產品投訴風波頻起

相比巨額的銷售費用,定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未來穿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卻并不如營銷盡心。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2275.49萬元、4714.06萬元、7472.59萬元和4518.4萬元,占比營收分別為2.87%、4.76%、7.05%和10.4%。

截至2022年6月末,未來穿戴研發人員共計169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的24.46%,其中核心技術人員有3位,為劉杰、吳文新及余林蔚,而吳文新和余林蔚均在2020年才入職未來穿戴。

此外,在研發成果衡量標準之一的專利方面,截至2022年9月30日,未來穿戴及控股子公司共持有1480項專利,其中僅有60項為發明專利,此外還有實用新型專利1075項、外觀設計專利302項以及境外專利43項。

而圍繞專利問題,未來穿戴存在多起重大訴訟。未來穿戴作為被告,曾被綠十草(北京)生物科技、騰飛科技分別以侵害發明專利權、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為由訴至法庭,兩起案件涉案金額合計超2000萬元。同時,未來穿戴作為原告,也存在4項起訴其他公司侵害專利權等事項。

頻發的專利訴訟案件,也從側面折射出當前按摩儀市場技術門檻不高、產品同質化等現象,而未來穿戴同樣未建起自己的產品護城河。

不僅如此,未來穿戴還面臨著產品質量的問題,為其帶來最高收益的頸椎按摩儀,屢次遭消費者投訴。

2021年10月,有消費者在淘寶蘇寧易購旗艦店購買SKG頸部按摩儀,在簽收當日使用了該產品,導致頸部嚴重燒傷、出血;2022年2月,SKG頸部按摩儀產品再次被曝燙傷事件,據消費者反映,品牌方客服告知產品三檔就會導致輕燙傷。

不僅如此,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按摩儀漏電問題、有電擊刺痛感、按摩效果短時間內嚴重下降以及充不上電等質量問題同樣不在少數。

產品質量風波之下,以及真正能為病理性問題帶來治療效果的線下醫院的存在,讓未來穿戴陷入“按摩儀是智商稅”的輿論危機。

關鍵詞: 拒馬云選王一博 SKG重營銷、輕研發后遺癥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