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每日簡訊:科創板試水做市商,推動價值發現

2022-11-05 15:53:54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紅周刊 特約 | 張俊鳴


(資料圖片)

籌劃許久的做市商機制,本周正式在科創板啟動。在做市商機制推出前后,科創50指數顯著走強,領漲A股,顯示流動性改善對價值發現的重要作用。對于那些資金量較大的機構投資者來說,做市商機制能夠增強他們對于持有相關個股的信心。如果未來做市商的試點能夠從現有的42家公司推廣到整個科創板,甚至其他市場板塊,對于A股整體流動性改善以及估值的提升都大有幫助。

改善流動性

做市商機制“四兩撥千斤”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試驗田,科創板在試點新機制方面往往擔任先行者的角色,做市商制度也不例外。早在2019年科創板建設之初,就提出未來要實施做市商機制,經過3年的籌備終于修成正果。和此前新三板的純做市商機制不同,科創板的混合做市商機制不影響投資者以原有方式掛單,而是增加了做市商的買賣盤來為市場提供更多的流動性,對于提升市場的交投水平有顯著的效果。相比現有的連續競價機制,做市商能夠讓投資者以較小的沖擊成本實現快速成交,將會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相關股票的投資機會。在其他條件相仿的情況下,實施做市商機制的股票無疑更具吸引力。

對不少機構投資者來說,原先顧慮科創板成交量較小帶來的進出不便的問題,隨著做市商機制的推出將有所改善,增加對這部分品種的配置比例也是可預期的。也正因為如此,在做市商機制推出前后,科創50指數出現底部放量走強、領漲A股的態勢,增量資金進場跡象十分明顯,做市商“四兩撥千斤”改善流動性,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加快價值發現是做市商機制的重中之重

流動性的改善有利于市場交易,但做市商機制的推出顯然不僅僅是為了活躍二級市場,而是通過增加成交量的同時,尋找更快更有效的定價機制。特別是做市商本身就是機構投資者,定價比一般投資者更有效,這些股票有望成為同行業上市公司估值水平的“基線”。因此,通過這一交易機制來加快價值發現,是提升科創板整體有效定價的重中之重。

對參與做市的券商來說,這一機制也對其定價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以往也有投行業務需要保薦券商對IPO和再融資進行估值定價,但在新股發行普遍獲得熱捧的情況下,發行失敗的案例極少,券商真正的定價水平還沒有完全得到檢驗。而在做市商機制之下,券商如果報價過高或過低,很容易出現虧損或丟失做市股份的情況,這對其有效定價是一大考驗。通過做市商機制,有助于券商提升自身的定價水平,走向更精細的經營,真正提升長期競爭力。因此,做市商機制不是參與做市的券商的“免費飯票”,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試卷。

誰是下一個試點

券商要通過這場做市商機制的考試,絕不像以往寫研報那樣紙上談兵,而是需要在實戰中演練。這也是目前只有42家科創板公司成為試點的重要原因。不過,從長期來看,做市商機制的推廣勢在必行。筆者認為,在42家試點平穩運行一段時間之后,應當考慮到將這一機制推廣到科創板和北交所全部的公司。科創板和北交所有相同的投資者準入門檻,將97%以上的個人投資者擋在門外,潛在的流動性相對較弱,如果能藉由做市商機制的推出改善流動性,對于這兩個市場的長期發展是比較有利的。從股市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科創板的“硬科技”還是北交所的“專精特新”,也都需要改善流動性吸引更多社會資金的關注,為有長期發展潛力的企業提供合理的定價。

相比科創板,筆者認為北交所對做市商機制的需求更加迫切。北交所雖然名義上和科創板有一樣的投資者準入門檻,但科創板個股可以參與A股的市值配售,而北交所個股則沒有這個功能,因此北交所的換手率比科創板更低,目前較低的估值也未必能夠全面反映公司的內在價值。

筆者建議,未來如果做市商機制全面推廣到科創板和北交所的話,不妨采取更加市場化的做市機制,所有券商只要有意愿就可以參加做市交易。做市股票的來源,可以是券商在二級市場上買入,也可以通過轉融券的方式向其它持有者借入。越多券商參與進來,報價的買賣價差越小,有利于投資者實現更快速的成交,同時多家機構報價也可以實現良性競爭,降低股價被特定人士操縱或游資炒作沖擊的風險,對A股的長期發展具有正面積極的作用。

(本文已刊發于11月5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關鍵詞: 科創板試水做市商 推動價值發現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