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 正文

“百模大戰”愈演愈烈,屬于阿里云的增量機會來了

2023-08-14 15:05:06來源:鳳凰網  

最近,阿里公布進行“1+6+N”組織變革后的首份財報。財報顯示,多個業務實現強勁增長,核心業績全面超市場預期。其中,阿里云收入增長4%至251.23億元,經調整EBITA利潤增長106%至3.87億元。其本季度收入增長主要受到存儲、網絡和AI計算相關產品驅動,部分被CDN需求正常化抵消增幅。


(資料圖)

注意,AI計算指向當下最熱的大模型,這對于包括阿里云在內的所有云廠商無疑是個巨大機遇。阿里云一把手張勇認為,新一代AI發展帶來的模型訓練和推理場景,對AI云服務的需求非常旺盛,但由于短期內全球供應鏈方面的挑戰,使得這種需求只得到部分滿足,AI相關服務所帶來的增量機會剛剛開始得到釋放。

換言之,AI熱潮帶來的算力和模型服務需求,正在推動阿里云重回增長。2024財年Q1只是小試牛刀,未來或將成為阿里云新的增長引擎,助力其營收和市場份額雙豐收。

01 AI驅動阿里云營收增長

毫無疑問,大模型是今年以來全球科技圈最火爆的風口,無論是BAT還是創業者,無論是互聯網公司還是傳統企業,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介入大模型。除了大模型熱潮引發“百模大戰”備受矚目之外,與其共生的云計算市場同樣處于變局之中,背后邏輯在于:

一方面,云計算本身是大模型訓練部署所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ChatGPT之所以脫穎而出,離不開作為“中樞神經”的云計算加持;另一方面,大模型的火爆,催生出更多的云計算資源需求,云計算的技術架構體系和產品布局也將得到改變。

過去,云計算更專注算力能力,服務模型集中在IaaS、PaaS、SaaS三層;如今,云計算在大模型驅動下具備更強的集成能力,在算力、算法和應用層中嵌入大模型,進而強化云計算的“智”,以智能底座集成應用并統一對外輸出,實現場景端的生產力解放。

AI時代,作為大模型重要支撐的云計算隨之變陣,云廠商已達成共識:AI與云計算互生互融成為必然趨勢,應用將大規模建立在大模型上。與此同時,“MaaS”這一關鍵詞開始頻繁被提及。所謂MaaS,指的是Model-as-a-service,模型即服務,它是否會重塑云計算的游戲規則尚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

以往的PaaS和SaaS架構都將被置于大模型的底層能力之上,阿里云CTO周靖人把模型視為重要的生產元素,將在各行各業釋放力量。隨著“百模大戰”愈演愈烈,MaaS理念成為越來越多云廠商選擇的商業路徑,而大模型與產業相結合的廣闊前景,將促使MaaS未來成為評判云服務的行業新標準。

以阿里云為例,從公有云IaaS的算力市場來看,大模型將加速該細分市場的發展速度,與之配合的存儲和網絡市場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動。而金融服務、教育、電力和汽車等行業的某些頭部企業已在內部開始推行和試用大模型相關產品,有效拉動公有云的用量、專屬云的建設和擴容,并帶動阿里云營收的提升。

02 阿里云如何掘金大模型

幾乎沒人會懷疑大模型對未來的顛覆性影響,但現實是,國內對大模型的探索仍處于早期階段,無論在研發、迭代還是使用階段,大模型都是一個消耗資源巨大、使用成本也不低的“奢侈品”。除了成本居高不下之外,企業想要在實際業務場景中部署使用大模型,還面臨著數據、安全、計算資源等諸多落地難題。

當其他大廠正在研發大模型或者尋找大模型落地場景時,阿里云已率先實現大模型能力的產品化。今年4月以來,超大規模的語言模型“通義千問”、專攻音視頻生產力的AI產品“通義聽悟”、AI繪畫創作大模型“通義萬相”陸續問世,代表阿里云在AI三大主要方向全部打通。

事實上,這三個大模型,不僅證明阿里云具備行業領先的大模型能力,更彰顯它對大模型產業落地的堅定態度:面向AI時代,所有產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新升級。因此,你會看到,張勇宣布阿里所有產品未來都將接入大模型,全面升級,釘釘、天貓精靈成為先行者。

以釘釘為例,在全面接入通義千問大模型3個月后,外界看到了大模型對企業級產品智能化升級的真正實力。而用大模型服務阿里內部,只是阿里云構建全新AI開放生態的起點,走出阿里,服務更多外部客戶才是生態繁榮的關鍵。阿里云致力于服務好各種大模型創業公司、互聯網公司以及各行各業專屬大模型和垂直行業模型的訓練和推理需求。

如今,阿里云不僅為企業、科研和公共服務提供以云計算為核心的完整技術體系,還通過智能化技術加速產業發展,助力城市管理,開拓科學探索新范式。企業方面,AI加速產業應用,國內AIGC領域第一個爆火的C端產品“妙鴨相機”,一個月內在阿里云上的算力需求暴增數百倍。

科研方面,AI加速前沿科學探索,阿里云與復旦大學等共同打造的中國高校最大云上科研智算平臺6月上線,該平臺第一個科研成果是45億參數量的中短期天氣預報大模型,將預測速度從原來的小時級縮短到3秒內;公共服務方面,AI助力城市管理,阿里云已服務50多個城市大腦的建設,通過一座座智能化城市,提升人們的生活幸福感。

種種跡象表明,云智一體(AI+云)可以更好地服務數實融合,加速產業創新發展。如果說數字化是數據驅動,那智能化則是模型驅動,AI大模型加速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未來十年,身處其中的阿里云將全面擁抱智能化時代,以云計算為基石、以AI為引擎,持續探索與各行各業的結合,將長期從中受益。

03 阿里云打贏“百模大戰”的底氣

智能化時代,阿里云準備好了,主要做好核心兩件事:讓算力更普惠、讓AI更普及。前者一大舉措便是4月阿里云迎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降價,核心產品價格全線下調15%-50%,存儲產品最高降價50%。外界容易把降價與價格戰劃上等號,其實不然,其本質上是利用技術改進、規模效應釋放讓利空間。

沒理由忽視阿里云的技術創新實力。經過十余年發展,它掌握國內云計算核心技術體系,擁有自研軟硬件一體研發系統,構建從芯片、板卡、服務器、操作系統和上層云原生應用軟件、數據庫等核心云基礎設施。后者以云計算為利器,它是AI大規模普及的最佳方式,面向企業提供更普惠的AI基礎設施和大模型能力,服務阿里內外的大量客戶。

同時,讓AI更普及還離不開生態的良性循環。只有構建一個生態,才能真正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幫助迭代精進,最終實現大模型和MaaS真正的商業可持續。在MaaS新范式的游戲規則中,大模型決定一開始走多快,生態則決定最終走多遠。因此,真正重視大模型和MaaS的玩家,一定會不遺余力地打造生態。

促進中國大模型生態的繁榮是阿里云的首要目標,為了服務更多客戶,其選擇在技術生態和產業生態上下足功夫,二者是搶占大模型制高點的助推器。而這恰恰是阿里云的優勢所在,AI技術普惠化和豐富AI應用場景是它擁抱智能化時代最大的底氣。

技術生態方面,為了避免出現“科學家寫代碼、科學家調參數”的情況,阿里云提供模型訓練、部署、推理優化的全鏈路工具產品“PAI”。同時,它還努力降低AI開發門檻,并在去年推出AI模型開源社區“魔搭”,以及開放通義大模型,降低模型使用門檻,共建模型生態。

產業生態方面,它是構筑商業閉環和競爭壁壘的關鍵,只有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并大規模商業化,AI才能落地生根、發芽結果。阿里在AI商業化上擁有豐富的經驗,比如阿里智能客服,承擔淘寶98%的客服服務,相當于70萬人工客服。隨著阿里云模型訓練和推理服務成本的持續下降,未來將誕生更大量級的AI場景訓練公司,在大模型能力的加持下,形成實際落地的產業智能化場景。

在我看來,大模型生態繁榮的一個重要標志是讓中小企業乃至小學生也能輕松調用。當前,云計算和AI的結合正處于技術突破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想要全面釋放AI潛力,不僅需要阿里云的引領,更要靠無數人的探索,讓子彈先飛一會!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