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金 > 正文

又到了鐵軍該上場的時候

2023-07-06 05:15:05來源:銷冠智庫100  

去年,日本一家媒體連發兩篇報道,指出了一個讓他們難以接受的現象。越來越多的日本科學家前往中國任教,其中就包括了被譽為“微納機器人之父”的機器人專家福田敏男。


(資料圖)

福田敏男是日本機器人領域絕對的大佬,他離開名古屋大學,來到了北京理工大學,擔任全職教授。這樣一個國寶級科學家流失到中國,日本民眾有些想不通。這家媒體用一句話提醒這個現象的嚴重性:

對日本而言,這是一場危機。

頂級科學家最需要的是研究環境。日本民眾可能不知道,北理工國防科技園那里的機器人所,不論是科研基金的支持,還是科技園內的相關產業公司,都是一個科學家夢寐以求的。

日媒痛心疾首的幾個月后,他們再次看到了中國在科研領域,到底有多努力。

2022年11月4日下午,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場,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國際創新協同區啟用。兩天后,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這里開幕。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之盛況,無須多言,看幾個數字就知道了:

60位頂尖科學家參會,其中包括27位諾貝爾獎得主,30余位中國兩院院士。

論壇設立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獎,在遴選標準上,候選人不限國籍、不限性別、不限年齡,獎金是1000萬元。

這是一個以上海為起點、中國為基地的全球性大獎。

已經產生的大獎得主,獲得“智能科學或數學獎”的,是來自美國的計算機科學家邁克爾·喬丹;獲得“生命科學或醫學獎”的,是來自德國的生物化學家迪爾克·格爾利希。

上海對基礎科學的重視,直接體現就是獎金力度、對國外科學家及其研究成果的尊重與包容。上海想對外傳達的意思其實很簡單:

科學無邊界。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既是上海的,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上海送給國際科學界的禮物,不只是一個交流平臺,一個重金獎項,還有一個家。在2018年的首屆頂尖科學界論壇上,上海公布了一個方案:

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

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規劃面積約3.2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約72萬平方米,分為住區與實驗室兩部分。

科學家最重視的是科研環境,上海的誠意,在非常短暫的時間里就開始兌現了。2018年當年,9個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112個國際合作項目立項,這一年里,新立項項目的資助額超過了22億。

這些努力里最硬核的部分,就是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中的實驗室部分了。

高水平的科學實驗室的建設很難,難在哪里?美國能源部曾對國家實驗室提出要求:應當更注重科學領域的交叉點,而不是各個學科內部。

也就是說,高水平的實驗室的真正價值,在于可以開展交叉學科綜合性研究。這對實驗室的建造帶來的難度就是,內部結構異常復雜、功能繁多。

頂尖科學家實驗室部分由6座“蝴蝶振翅”造型的建筑構成,每個實驗室包含1個由諾貝爾獎獲得者牽頭組建的頂級科學家工作室,以及數據中心、研發辦公、平臺實驗室等科研設施。

為了創建更舒適的科研環境,社區還為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們搭建了住宅、商業、康體等配套區域。

負責頂尖科學家實驗室和住區兩部分投資開發運營的,是中建二局玖合公司,建設單位同樣也是二局系統內綜合實力“排頭”的二局三公司。

由于實驗室結構的復雜,中建玖合在圖紙階段引入了虛擬模擬施工技術,又采用了一系列精益軟硬件的輔助下,就是為了保障“焊接”這個環節的高效高質,只不過,這個焊接工作包含的工作量有點嚇人:

2040個鋼構件、1000余個梁柱節點。

為了解決傳統油托旋合存在的作業效率低、能耗高的劣勢,中建玖合自主研發了新型半自動油托旋合裝置,節約工期35天。

他們這是在用打仗的心態,在努力建設好頂尖科學家社區的實驗室部分。所有人都看懂了上海,看懂了這個城市在基礎科研領域的抱負:

領先未來20年的科技戰略力量、儲備未來50年的科學資源。

當一個城市,一個國家,展露出開拓進取的姿態時,參與其中的人,沒有誰會掉以輕心。

中建玖合承擔的任務,也不只是建設頂科社區的實驗室,他們還要在這里打造一片與頂尖科學家幾個字相匹配的住宅。

頂尖科學家社區的住宅部分,名為玖海云天。

蓋房子不是一件難事,但當蓋房子和未來幾十年的科技發展扯上關系時,這事就變得不簡單了。

在頂科社區,中建玖合需要拿出他們的看家本領,綠建三星住宅。在我國,綠建三星是中國綠色建筑認證評估的最高級別,而全國首個綠建三星住宅類項目的建造者,正是中建玖合。

通過預制PC保溫節能一體化墻體,搭配硅墨烯一體保溫施工技術,玖海云天達到了普通住宅難以企及的綠建三星效果:

平均傳熱系數較普通住宅提升60%;樓宇整體氣密性指標每小時換氣不超過1.0次。

玖海云天的另外一項黑科技,是他們的超低能耗技術。通過引入戶式新風系統、高效VRV空調、雨水回用系統等,玖海云天實現了供暖、供水、電氣照明等能耗水平較傳統住宅降低50%以上。

綠建三星、超低能耗,中建玖合壓箱底的建造技術算是都拿出來了。在建設實驗室部分時,他們研發新型半自動油托旋合裝置,獲得了國家專利。

在住宅方面的技術積累,讓中建玖合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在此之前,所長從未想到過,會有開發商能夠獲得這個榮譽。

關鍵是,中建玖合明白,為世界頂尖科學家以及科研工作者提供的住宅,應該是什么樣。這些不同于海淀家長的學霸們,是另外一種育兒思路。

格爾利希在獲得首屆頂尖科學家獎項后,提到了三點科研體會:

保持好奇心、要有時間思考、玩兒。

這位生物學家是在大自然的玩耍中確定了走上科學之路的。

玖海云天是個70萬平方米的大城,規劃有森氧花園、品茗花園、靜思花園、五感花園等多公園空間,為的是讓生活與自然相融。

或許,真正讓玖海云天這個項目與科學產生關聯的,不是其中包含了多少綠色建筑、超低能耗技術,而是這片可以讓科研工作者帶娃玩耍的公園。

“好武器暫時我先放下你,等祖國需要我時我再拿起你……”,1953年9月6日開始,唱著這首嘹亮的軍歌,在悶罐專列里熬了三天三夜后,建筑五師分批次從上海到達了長春。

建筑五師,是這支隊伍剛剛獲得的稱號,之前,他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步兵第99師。再后來,他們的名字又換成了中建二局。

他們的第一個重要任務,是要在長春建設廠房。作戰圖紙換成了施工圖紙,三八大蓋換成了十字鎬,在幾乎兩眼一抹黑的情況下,他們硬是把652廠建成了。

625廠是一個代稱,它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

長春,是中國汽車夢的起點。中建二局建筑事業的起點,就是在長春這個城市,編織了新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

與中建二局的發展密切相聯的城市,是深圳。

1992年,深圳市政府向國內外企業公開拍賣一塊土地,地塊位置在深圳深南東路、寶安南路與解放中路交匯的黃金三角地帶。最后,香港一家公司以1.4億多美元的高價一舉中標,創下了當時深圳的地價之王。

這個項目因此被稱為地王大廈,承建方就是中建二局。就是在這個項目上,中建二局采用11項新技術,創造了2.75天1層的施工速度,被譽為20世紀90年代的“深圳速度”。

在深圳,中建二局還承建了深圳大亞灣核電站、深圳媽灣電廠。

深圳,是中國對外開放的起點。在這里,中建二局建成了他們的第一座300米以上的超高層。在漁村變都市的夢幻歷程里,中建二局見證了一個偉大城市的崛起,并參與其中。

現在,中建二局又恰逢另一個城市的關鍵時刻。

上海正在朝著世界級新時代重大前沿科學策源地的目標邁進,對這個城市而言,這關乎未來二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命運。

往深遠處想,這又何嘗不是關乎國運。

長春,深圳,上海,這幾個城市的命運的關鍵升騰,中建二局都有幸見證,并躬身參與其中。對一家公司,一個個人,這都是非常幸運的事情。那句話怎么說來著:

無愧時代,不負重托。銷冠100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