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股 > 正文

清北為什么會成為眾矢之的|全球聚焦

2023-07-05 18:36:00來源:尋找張菁  


(資料圖)

主要是清北最近幾年,大概是社會矚目吧,很多任職的教職員工都比較出彩,然后不用放大鏡都可以處處顯出自己的優勢。

就不說吳國勝閻學通這種了“專家”,就說網上出名的常凱申一詞的來源。

常凱申,為蔣介石之錯譯名。出自時任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王奇對Chiang Kai-shek (即“蔣介石”的韋氏拼音寫法)的翻譯。

王奇于2008年10月出版的《中俄國界東段學術史研究:中國、俄國、西方學者視野中的中俄國界東段問題》一書中,將蔣介石(采用韋氏拼音的原文為Chiang Kai-shek)翻譯為“常凱申”,與當年將孟子翻譯成“門修斯”如出一轍,如此“歷史學家”令國人對中國頂尖高校教育界專家學者研究學術的權威性和文化素養之水準產生巨大疑慮。合著國家頂級高校,拿著國家最優秀的資源,就研究出這個?理工科都比較專業,老百姓可能看不懂,但是這個常凱申,可是大家都能看懂的。

王奇獲得清華2000年青年教師優秀教學獎,歷史學可是她本職專業,都出現了這貽笑大方的事,可見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要說這位王奇,可是北大的本科,清華的長聘教授,博導啊~在高校待過的都知道,長聘教授是多么難評的一個稱號,清華又是全國頂尖學府,清華的長聘教授到哪不都是眾星捧月般的存在?更何況還是北大畢業,C2光環雙重加身,不能說這個王教授不能代表清北的學術水平,只是個例吧。在老百姓看來這就是代表了清北的學術素養以及教學水平的一個典型代表。

就這樣的水平,對得起全國的狀元和國家每年投入的高額經費嗎?就不能全國人民批評一下嗎?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