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金 > 正文

科學綠化讓城市更有“南京味”

2023-08-16 08:43:47來源:南報網  

尊重自然、節約優先、因地制宜

科學綠化讓城市更有“南京味”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孫琳吳春霞


(相關資料圖)

傍晚,陶李王巷居民鄭衛祥老先生一走進羅廊巷口袋公園,就直奔坐在樹下的街坊們,拉起了家常,“今年家門口建起這個小公園,街坊鄰居在這里談天說地,解悶又舒心,其樂融融。”

近日,江蘇省住建廳公布“江蘇省公眾喜愛的高品質綠色空間實踐項目·樂享園林”名單(第二批),南京2個口袋公園、3條城市綠道上榜。羅廊巷口袋公園是其中之一。

記者從南京市綠化園林局獲悉,圍繞“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上做示范”目標要求,南京更大力度推進“綠色南京”戰略,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綠色福祉,南京城的綠色底色越擦越亮。

三項“綠色”指標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截至2022年底,南京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4.96%,建成區綠地率達40.8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20平方米,三項指標均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全市森林覆蓋面積296.9萬畝,林木覆蓋率31.95%,連續五年位居江蘇省第一。南京先后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以及“國家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等榮譽。

綠色南京,把綠色“鋪”在長江兩岸。如今長江兩岸防護林規模已達10萬畝,基本形成了長江沿線連貫綠色界面,顯著改善了長江南京段沿線森林景觀和生態功能。

綠色南京,把綠色“描”進環山、順水、沿城、連景的步道。截至2022年底,全市建成綠道1774公里。根據規劃,到2035年,全市綠道線網總長度將達2800公里。

綠色南京,把綠色“點”進百姓家門口。“見縫插針”的口袋公園讓百姓“推窗見綠,抬腳入園”,園林風景成為生活日常。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建成64處口袋公園,今年還將新建14處。

科學綠化讓“綠色南京”多了“南京味”

因地制宜選擇優良樹種,是綠化持久惠民的根本所在。特別是去年5月南京印發《市政府辦公廳關于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以來,南京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有了行動指南,“南京特色”也更加明顯。

“科學綠化的基本原則是生態優先、城鄉統籌,保護優先、尊重自然,節約優先、因地制宜。”市綠化園林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例如,新增綠化優先選用鄉土樹種、林木良種和增匯樹種;沿水及低洼地要采用耐水濕、根系發達的樹種;丘陵山區要優先選用耐干旱、耐瘠薄樹種。

科學綠化的原則在口袋公園、行道樹樹種選擇、道路綠化規劃設計等方面均得到體現。南京《口袋公園建設指南》明確建議,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使用可持續、低維護的鄉土樹種,同時列出50種適宜口袋公園栽植的高碳匯喬木品種。

南京秦淮區建設局有關人員介紹,羅廊巷口袋公園建設中,大型喬木特意選用了烏桕、無患子、樸樹等鄉土樹種,形成以秋季色葉為主的特色街區植物景觀。

《南京市行道樹樹種規劃(2014—2026年)》也強調,以適地適樹為基本原則,充分保護和合理利用南京豐富的鄉土植物資源,積極推廣鄉土樹種的應用,堅決摒棄不顧條件片面強求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等不科學的綠化方式。

綠化惠民,讓百姓共享綠色成果

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綠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針對每年春季讓南京市民煩惱的飄絮,《實施意見》提出解決方案:限制栽植產生飛絮等對人居環境有嚴重影響的植物,加大懸鈴木、楊柳飛絮以及致敏花粉等綜合防治研究和治理力度。

記者采訪發現,法桐等易造成飄絮困擾的樹木在城市新增道路上已基本不再選用,而選用櫸樹、樸樹、無患子等不飄絮、遮陰性較好的鄉土樹種。例如,揚子江大道完成快速化改造后,行道樹采用春季開花小喬木,搭配秋色葉樹種。

南京自2017年啟動楊樹更新改造計劃,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了主城區及全市主要高速公路、高鐵重要路段、窗口地段的楊樹更新改造。如今驅車經過繞城公路、機場高速、滬寧高速、寧杭高速,兩側分列的烏桕、欒樹、銀杏等樹種錯落有致;仙林片區近9000株楊樹逐步更新為香樟、櫸樹等,形成立體化道路景觀。

“在城市休閑綠地中,南京主要構建以落葉喬木為主、常綠喬木為輔的喬、灌、草地被復層配置的植物種植模式,滿足市民夏季遮陰、冬季享受陽光的需求。”市綠化園林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科學做好城市綠化工作,是構建和諧優美生態環境、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家園的生動實踐,南京將一以貫之、持續而為。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