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研究 > 正文

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意思下一句_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意思

2023-05-26 00:06:14來源:互聯(lián)網  

1、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愉快嗎?這句話常被用以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表示老朋友見面很開心。

2、自:從,這里指從遠方來。


(資料圖)

3、朋:同門;一同學習者;弟子;志同道合的人。

4、樂:快樂。

5、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里相當于“嗎”。

6、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的意思。

7、遠方:遠處;遠地。

8、出自:《論語·學而》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孔子說:“學習并且時常地復習,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擴展資料:“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賞析“有朋”兩字,不是指普通的朋友,指的是志同道合來,我們老話說:“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

9、”人這一輩子,能得一知己,可以死而無憾了。

10、尤其是做學問的,自古圣賢皆寂寞,要得一知己就更難了。

11、所以說這句話里提到的朋友,用“知己”形容更好一些。

12、下一個“遠方”,可不是說從遠方來了朋友就開心,從近處來的朋友就不開心了,沒有這個道理的。

13、如果你說從國外來幾個朋友和你討論傳統(tǒng)文化,你就開心了,那你是看上人家給你帶來的商機和外匯了!還只是為了幾個錢罷了。

14、這個“遠方”并不指是空間上的距離,而是形容知己之難得。

15、孔子儒學的思想,在當時并沒有國家重視和采用,而是到了五百年后。

16、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后才興盛起來,成為百家之首的。

17、董仲舒弘揚儒學,司馬遷撰《史記》,高度贊揚孔子是“至圣”,這才是遠方來的知己呀!再就是“不亦樂乎”,這個“樂”不是平常的樂,平常我們聽個笑話,看個小品,喝點酒,唱會歌可能都會樂。

18、但此樂非彼樂。

19、一個人在為天地眾生、千秋后代著想而做事情的時候,是非常寂寞凄涼的,如果這個時候能有個知己,不管來與不來,內心都會充滿了喜悅和安慰。

20、孔子當年如果知道在印度還有個釋迦牟尼佛也在宣講佛法,那孔子肯定會開心的不得了。

21、在現在這個社會,人們之間雖然聯(lián)系越來越密切,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多,但多出于利益關系,想得到真正的知己就更難了。

22、尤其是有志于修道做學問的,真正發(fā)心立志者越來越少,沽名釣譽者越來越多;追求道德修養(yǎng)者越來越少,貪圖名利享受者越來越多。

23、真想立志修行,就必須做好孤苦一生的思想準備。

24、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