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研究 > 正文

世界微頭條丨父母的“靈魂三問”正是幼有所托的發力點

2023-07-06 13:51:19來源:工人日報  

近期,《工人日報》推出“解生育家庭后顧之憂”系列報道,聚焦0~3歲嬰幼兒面臨的托育難題,尋求破解之道,探索構建社會共擔的嬰幼兒照料服務體系。報道中,盡管機構托育、單位托育、幼兒園托班、社區托育、家庭托育等托育模式為家長提供了多元選擇,但總體而言,“托育難”仍是職工家庭面臨的現實難題。


(相關資料圖)

一方面,托育服務總體供給不足。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托育服務機構約7.5萬家,每千人口托位數約2.5個,這距離“十四五”末實現每千人口托位數4.5個的目標,仍有較長距離;另一方面,我國托育服務尚處于起步階段,受安全、價格、服務質量等因素影響,孩子家長想要找到心儀、靠譜的托育服務機構并非易事。

育兒是家事,也是國事。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0~3歲嬰幼兒數量約為4200萬人,這背后連接著數千萬家庭,也關乎人口的高質量發展。想要補上嬰幼兒托育這塊民生短板,解決托育剛需家庭的急難愁盼,不妨以孩爸孩媽對托育機構的“靈魂三問”為切入點,從他們最關心的問題發力。

其一,孩子這么小,送去托管安全嗎?

安全,無疑是家長最憂心的問題。“最柔軟的群體”需要得到最可靠精細的照護。相關方面只有進一步加強監管,確保托育園在場地設施、衛生保健、消防安全等方面滿足硬性標準,才能更好“托”起家長的安全感。同時,在環境和設施的設計上,托育機構也要更有溫度,諸如門側邊的防夾手裝置、用泡沫包裹桌角這樣的“嬰幼兒友好”設計,都可能增加孩爸孩媽的信任感。

其二,托育價格貴嗎?

目前的托育服務機構中,營利機構占了大多數,較高的價格讓一些家長直呼“送不起”。進一步加大普惠性托育服務機構供給,用政策導向的溫度和政策落實的速度持續為托育家庭減負,是孩爸孩媽的共同心愿。

事實上,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早已被列入政府任務清單。2022年8月,國家衛健委等17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明確要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今年4月,全國總工會、國家衛健委聯合下發通知,推動用人單位開展托育服務。目前,全國總工會已下撥750萬元專項資金,以每個用人單位10萬元的標準為全國愛心托育用人單位提供資金補助。此外,多地出臺的一攬子“政策包”和扶持措施,也是寶貴的“他山之石”。

其三,托育班的老師有資質嗎?

托育機構人員素質影響著托育服務質量,這方面,完善托育機構人員的資質認定及準入標準,搭建相關人才的培養標準體系等應盡快提上日程。目前,許多托育人才是從幼兒園師資中再培養產生的。未來,有關部門或可考慮將托育師資納入教師專業標準體系建設,以提升托育服務的專業化水平。

家長對托育機構發出的“靈魂三問”,折射出其對托育最核心的需求、最在意的內容。這些最讓他們不放心、不信任的堵點,正是時下托育行業發展面臨的痛點。構建多元、靈活的托育服務體系,讓政府、市場、社會和家庭同向而行、協力共擔,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持續完善的過程。期待職能部門和各地拿出更多實招,讓孩爸孩媽不再為“寶寶誰來帶”而發愁、煩惱。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