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研究 > 正文

東方快評丨畢業生求職簡歷豈能成為平臺“生意”?

2023-08-14 10:12:11來源:東方網·東方快評  


(資料圖片)

近日,相關媒體發布《新華英才平臺大量倒賣畢業生求職簡歷》文章引起廣泛關注。關于該事件,新華英才回應表示高度重視并已第一時間成立專項調查小組,針對媒體監督情況會進行徹查,對此類情況絕不容忍。

畢業求職,投遞簡歷是第一步。為了贏得用人單位的青睞,畢業生們當然會盡可能高質量地展現自己的相關情況。這些“含金量”極高的信息,一旦泄露極易使當事人受到各種不必要的騷擾,如果被別有用心者獲得,甚至會威脅到其生命財產安全。

招聘平臺簡歷泄露,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兩年前,央視3·15晚會對招聘網站簡歷被惡意出售情況的報道,一度引發輿論熱議。不法分子通過各種形式以正規企業身份入駐網絡求職平臺獲得求職者簡歷,賣家出售的商品從簡歷獲取的軟件與賬號、再到簡歷,一應俱全。

互聯網時代,扮演中介角色的招聘網站,本意是為求職者和招聘單位搭建一個平臺。出現管理漏洞固然難辭其咎,如果平臺“監守自盜”,那更是罪不容恕。據媒體報道,58集團假借招聘之名收集學生簡歷,高價賣給培訓機構,后者以此聯系學生群體賣課轉化客源,58集團從中收取返傭。在該平臺出售的大學畢業生簡歷中,單份簡歷報價在30-2000元不等,該平臺借此一年多牟利超200萬元,近20家企業向其合作采購簡歷。

面對洶洶輿情,新華英才雖然迅速做出了回應,但對于這種“自我徹查”,公眾并不買賬。面對已經發生的“倒賣”,居然還信誓旦旦地表示將用戶的信息保密工作置于公司發展的最高戰略,如此說辭,更令人懷疑平臺一貫“自我標榜”。

網絡簡歷販賣是竊取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秱€人信息保護法》規定,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不得從事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涉嫌《刑法》規定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販賣簡歷成“生意”,甚至已經形成了“一條龍”的產業鏈,監管部門理應積極介入。對于那些在公民信息安全防護中不盡責、不作為,甚至趁機牟利的平臺和個人,必須運用法治與追責的重錘嚴肅打擊。唯有切實提高違法成本,才能有效震懾那些唯利是圖者,為個人信息安全保駕護航。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