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國君宏觀1月PMI數據點評:經濟修復將從需求端走向供給端

2023-02-01 09:55:56來源:券商研報精選  


(資料圖)

摘要

1、1月制造業PMI較上月上升3.1個百分點到50.1%,生產和需求均大幅回升,制造業、建筑業略弱于季節性,服務業略強于季節性:

1)供需兩端大幅回升,需求恢復快于生產,PMI領先指數大幅回升。

2)原材料價格小幅回升,出廠價格小幅下降。與季節性水平相比,企業成本壓力依然不大。

3)采購量大幅回升。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均高于季節性,供應商配送時間加快。

4)進口升幅高于出口,表明內需恢復更快。

5)大中小型企業景氣度普遍回升,大企業重回榮枯線以上。

2、1月非制造業商務活動PMI為54.4%,較上月大幅上升12.8個點:

1)服務業PMI較季節性高0.4個點,住宿餐飲、零售回升幅度最大;

2)建筑業PMI弱于季節性4.2個點,房屋建筑大幅回升,表明地產施工有所改善,土木工程大幅下降,可能與疫情疊加春節靠前,工人提前返鄉有關。

3、23年開年PMI反映了疫情達峰后經濟的快速恢復,疊加春節較往年時間偏早(全部落在1月),服務業修復彈性較二產更大。但經濟復蘇的擠出并不牢固,主要表現在:一是中小企業新訂單落后于大企業,二是新興產業EPMI受外需拖累較季節性水平仍有修復空間。

4、節后集中返工料將帶動生產走強,食品、石油、黑色、通用設備等行業供給有望率先修復。1月PMI生產回升幅度小于新訂單。春節時間較早外加疫情感染高峰,農民工錯峰返鄉,導致節前生產端偏弱,隨著春節后集中返工,2月起生產有望迎來反彈。分行業來看,食品、石油、黑色、通用設備及化纖等行業原材料采購量環比上升,較其他行業供給有望率先修復。

5、風險提示:經濟復蘇后續動力不足,地緣政治風險上升。

全文

1. 制造業供需兩端大幅回升

1月制造業PMI較上月上升3.1個百分點到50.1%,生產和需求均大幅回升,出廠價格小幅回落,原材料購進價格小幅回升,庫存小幅上升。從季節性角度來看,制造業、建筑業略弱于季節性,服務業略強于季節性:

(1)供需兩端大幅回升。11月PMI生產較上月上升5.2個百分點,略低于榮枯線,比季節性低2.4個百分點;新訂單較上月上升7個百分點,回到榮枯線以上,較季節性低0.7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上升1.9個百分點,回升幅度明顯低于內需。以新訂單減去產成品庫存衡量的PMI領先指數大幅回升。

(2)原材料價格小幅回升,出廠價格小幅下降。原材料購進價格較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較季節性低3.9個百分點;出廠價格指數下降0.3個百分點,較季節性低1.3個百分點。雖然企業成本壓力有所上升,但與季節性水平相比,依然處于歷史上壓力較小的水平。

(3)采購量大幅回升。原材料庫存指數49.6%,較上月小幅上升2.5個點,較季節性高1.6個百分點;產成品庫存較上月上升0.6個點至47.2%,較季節性高0.9個百分點;供應商配送時間大幅上升7.5個點至47.6%,較季節性低2.2個百分點;采購量上升5.5個點至50.4%,較季節性低1.2個百分點。

(4)進口升幅高于出口,表明內需恢復更快。新出口訂單上升1.9個點至46.1%;進口上升3.0個點至46.7%,進口環比升幅高于新出口訂單,表明內需恢復動能強于外需。

(5)分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景氣度普遍回升,大企業重回榮枯線以上。大中小型企業PMI較上月分別上升4.0、2.2和2.5個點至52.3%,48.6%和47.2%,大型企業重回榮枯線以上,中小企業仍在榮枯線以下且弱于季節性,表明經濟復蘇基礎仍然不穩固。

2. 服務業景氣度大幅回升

1月非制造業商務活動PMI為54.4%,較上月大幅上升12.8個點。其中服務業PMI為54.0%,較上月上升14.6個百分點,較季節性高0.4個點;建筑業PMI為56.4%,較上月提升2.0個點,弱于季節性4.2個點。

(1)服務業PMI為54.0%,較上月大幅提升14.6個百分點,高于季節性0.4個點。從行業大類來看,消費性服務業(55.9%)表現好于生產性服務業(54.7%),住宿餐飲和零售均從上月的30%以下大幅回升至榮枯線以上,體現疫情達峰后消費場景約束的迅速減弱。

(2)建筑業PMI為56.4%,比上月提升2.0個百分點。分行業來看,房屋建筑業較上月大幅提升8.0個點至62.1%,接近季節性水平,表明地產施工端有所改善;土木工程建筑業大幅下降13.8個百分點至43.3%,大幅弱于季節性,可能與疫情疊加春節靠前,工人提前返鄉有關。

3. 經濟如期復蘇,后續關注供需缺口彌補

2023年開年PMI反映了疫情達峰后經濟的快速恢復,疊加春節較往年時間偏早(全部落在1月),服務業修復彈性較二產更大。BCI企業招工前瞻指數繼續上升,生產經營活動預期也有大幅大概,這些均表明企業對經濟基本面前景較為樂觀。

但在偏強的PMI數據背后,經濟復蘇的基礎并不牢固。一方面,中小企業PMI仍在榮枯線以下,大型企業新訂單也遠好于中小企業,大中小型企業新訂單PMI分別為55.1%、48.2%和45.5%,表明需求的復蘇還未從大企業擴散到中小企業;另一方面,高新技術產業EPMI在經歷12月大幅回落后,1月有所反彈,但較季節性水平仍有一定距離,可能受到外需下滑的拖累。

節后集中返工有望帶動生產走強,食品、石油、黑色、通用設備等行業供給有望率先修復。1月PMI生產回升幅度小于新訂單。春節時間較早外加疫情感染高峰,農民工錯峰返鄉,導致節前生產端偏弱,隨著春節后集中返工,2月起生產有望迎來反彈。分行業來看,食品、石油、黑色、通用設備及化纖等行業原材料采購量環比上升,較其他行業供給有望率先修復。

4. 風險提示

經濟復蘇后續動力不足,地緣政治風險上升。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