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上海:打造高端制造業強勁增長極

2023-08-07 07:38:44來源:經濟參考報  

今年上半年,上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797.92億元,同比增長11.8%;35個工業行業中有28個行業產值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為80%……取得這張“成績單”的背后,離不開上海抓牢制造業的底線思維,謀劃高質量發展的頂層戰略,從而源源不斷釋放競爭活力,刷新“智造”高度,激發澎湃動力。

新產品新行業增勢亮眼

前不久在上海舉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一款白綠相間的新能源車引來眾多觀眾駐足。“別看這輛車小,但動力十足,可以一次性拉動8只成年亞洲象,而且可以實現7×24小時全天候運輸,可適配空港、工廠、物流中心等場景。”講解員口中的這款新能源無人駕駛牽引車“Q-Tractor”來自西井科技,會展結束后立馬“轉場”投入工作,有效提升人貨場之間的物資運轉效率。


(資料圖)

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這款全球首發新品,西井科技帶來的智能換電無人駕駛商用車“Q-Truck”被列為今年大會的一項“鎮館之寶”,已先后在泰國、阿聯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商業落地。今年6月,英國第一大港費利克斯托港新增100輛“Q-Truck”,將聯手西井科技在英國打造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無駕駛室”新能源無人駕駛商用車隊。

新能源汽車正成為上海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上海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4.6%,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高端裝備產值分別同比增長69.8%、57.8%和33.1%。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今年1月至6月上海汽車產量達96.2萬輛,產值3354.6億元,同比增長21.3%,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達61.2萬輛,產值1819.53億元,同比增長69.8%。目前,有8家整車企業、600余家國內外主要零部件企業在滬布局,多家跨國車企在滬設立地區總部或研發中心。此前訪華的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曾表示,在全球范圍內,上海超級工廠不僅是特斯拉效率最高的工廠,也是制造品質最優的工廠。

除了產業鏈配套較完善,上海也是全國最早開展新能源汽車應用的城市之一,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50個品牌在滬推廣,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116.7萬輛,規模位居全球城市第一;已建成充電樁72萬個、換電站120座、加氫站16座。

此外,上海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不斷完善。截至2023年6月底,累計向29家企業624輛車頒發了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牌照,測試里程超1677萬公里;開放了926條1800公里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形成了嘉定乘用車、臨港商用車、奉賢停車庫、金橋車聯網的錯位發展布局。

新格局新發展動能加快

上海是中國近代重要的民族工業發祥地、民族品牌發源地和集聚地,傳承與發展奔流不息。上海“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航空航天等;“十四五”規劃提出構建“3+6”新型產業體系,即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以及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2021年以來,上海又布局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大新賽道,謀劃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五大未來產業,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夯實……

作為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上海生物醫藥產業2022年規模達8536億元,預計到2025年可突破萬億元。2019年至今,上海獲批一類創新藥累計19個,約占全國1/4,三類創新醫療器械累計26項,約占全國1/6。

近日,銳翌董事長秦楠帶著多款腫瘤早檢產品參展第75屆美國臨床化學年會暨臨床實驗醫學博覽會。“目前,公司產品管線廣泛覆蓋結直腸癌、膀胱癌、宮頸癌等多個高發癌種,此次參展,與不同國家的產品同臺競技、與各方專家交流前沿技術,將助力我們更精準地深耕腫瘤早檢領域,加速推動更多高發癌種早篩技術及產品走向全球。”秦楠說。

為了讓產品更惠民、讓企業更創新,7月31日上海多部門聯合發布了《上海市進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機制支持創新藥械發展的若干措施》。“這體現了上海對于創新生物醫藥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視和支持,給了創新醫藥行業積極利好的明確預期。”百濟神州副總裁黃藝鳳說,一系列“組合拳”為創新藥械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將讓創新藥企更有底氣去投入研發。

新技術新戰略攀登高點

在創新日益成為企業發展命脈的今天,數字化、智能化讓上海制造煥發新彩,不斷攀登高質量發展“智高點”。

位于上海市松江經開區的上海諾雅克電氣有限公司的高端電器智能工廠,從物料“走上”生產線到產品“走進”成品庫,一臺低壓電器產品的智能化無人生產一氣呵成。松江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顧文磊表示,經開區正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5G網絡布點等,圍繞中電信息港、騰訊云等項目,啟動創建數字化創新產業園,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數”前行。

作為全國首個建立機器人密度統計制度的城市,上海規上工業企業機器人使用密度達到260臺/萬人,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根據規劃,到2025年上海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力爭達360臺/萬人,同時將打造20家標桿性智能工廠、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廠,新增應用工業機器人不少于2萬臺。

擦亮“上海制造”品牌,離不開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今年發布的《上海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不僅提出,到2025年,工業增加值超過1.3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5%以上,工業投資年均增長5%,制造業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功能地位顯著增強,為工業發展畫“底線”,同時也為產業集群發展“劃重點”:制訂新一輪三大先導產業發展方案,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包括加快集成電路關鍵環節研發攻關,布局生物醫藥基因和細胞治療、合成生物學等前沿領域,瞄準人工智能技術前沿,構建通用大模型等;提出鞏固提升重點優勢產業,包括打造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4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2個5000億級產業集群,在民用航空、高端船舶、高端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培育一批千億級產業,積極創建國家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等。

從持續夯實戰略性新興產業,到搶抓新賽道,謀劃未來產業,上海正努力打造高端制造業強勁增長極,加快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從“施工圖”變“實景圖”。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