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正文

朱買臣妻典故_朱買臣越婦言 天天快資訊

2023-06-01 00:46:10來源:互聯網  

1、《越婦言》是唐代文學家羅隱創作的一篇小品文。

2、文章共兩段,第一段敘述朱買臣“貴”后對其前妻表示的“仁者之心”;第二段記述“越婦”之言,揭露朱買臣“匡國濟民”是假,“急于富貴”是真,本質虛偽。

3、全文借古諷今,言辭犀利,借朱買臣前妻之口,表達對封建官僚的諷刺之意,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


(相關資料圖)

4、越婦言1買臣之貴也2,不忍其去妻3,筑室以居之4,分衣食以活之5,亦仁者之心也。

5、一旦6,去妻言于買臣之近侍曰7:“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8,有年矣9。

6、每念饑寒勤苦時節,見翁子之志,何嘗不言通達后以匡國致君為己任10,以安民濟物為心期11。

7、而吾不幸離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達矣。

8、天子疏爵以命之12,衣錦以晝之13,斯亦極矣14。

9、而向所言者15,蔑然無聞16。

10、豈四方無事使之然耶17?豈急于富貴未假度者耶18?以吾觀之,矜于一婦人19,則可矣,其他未之見也。

11、又安可食其食20!”乃閉氣而死21。

12、注釋越婦,指漢武帝時朱買臣的前妻,因朱買臣的家鄉,春秋時屬越國,故稱越婦。

13、買臣:朱買臣(?一前115),西漢人,武帝時曾任會稽太守。

14、去妻:前妻。

15、居之:讓她居住。

16、居,此處為使動用法。

17、活:養活。

18、一旦:一天。

19、近侍:身邊的侍從。

20、秉箕帚:拿著掃帚、簸箕,指做灑掃庭除之事。

21、意思是為人妻。

22、翁子:古代婦女稱丈夫的父親為翁,翁子是對丈夫的委婉稱呼。

23、有年矣:有些年了,好多年了。

24、通達:做高官。

25、匡國:匡正國家。

26、致君:使君尊貴,即輔佐國君,使其成為圣明的君主。

27、致,使。

28、濟物:救濟百姓。

29、物,這里指人。

30、心期:心愿,志愿。

31、疏爵:賜給爵位。

32、疏,分、賜。

33、命:任用。

34、衣錦以晝之:意思是讓他衣錦還鄉。

35、《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燒毀秦宮室后,意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36、”朱買臣拜為會稽太守后,漢武帝也對他說了這句話。

37、衣,穿。

38、錦和繡同指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即官服。

39、晝之,使他白天行走,比喻榮歸故里。

40、斯亦極矣:這也達到頂點了。

41、向:過去,以前。

42、蔑然:泯滅、消失的樣子。

43、無聞:指沒有聽到實現。

44、未假:不暇,沒空閑。

45、假,通“暇”。

46、度(duó):思考。

47、矜于一婦人:在一個女人面前夸耀自己。

48、矜(jīn),夸耀。

49、又安可食其食:又怎么能吃他的食物呢?閉氣而死:自縊而死。

50、譯文朱買臣地位變高的時候,沒有痛恨他的前妻,建房子讓她居住,分衣服食物讓她生存,這也是仁愛之人的心意啊!一天,前妻對朱買臣的身邊侍從說:“我在朱買臣的跟前做這做那,好多年了。

51、每次想到忍饑挨凍勤勉苦讀的時候,看見買臣的志向,何嘗不曾說過官運亨通以后,把匡正國家、輔助國君作為自己的使命,把安撫平民救濟百姓作為心愿。

52、而我不幸離開買臣也好多年了,買臣果然官運亨通了。

53、天子賜給爵位,任用他,讓他衣錦還鄉,這也達到頂點了。

54、但他從前所說的話,了無聲息再也聽不到了。

55、難道是天下沒有處理的事情使他這樣嗎?抑或是急于求富貴而沒有時間考慮呢?依我看來,他只是在一個婦人面前夸耀就滿足了,其他的沒有發現能做什么。

56、又怎能吃他的食物呢?”于是自縊而死。

57、朱買臣的故事在《漢書·朱買臣傳》中是這樣寫的:朱買臣未得志時家中貧窮,不治產業,砍柴為生,謳歌道中,他的妻子感到沒有面子,多次勸他,他更加高唱不止。

58、他的妻子就離開他,改嫁別人。

59、其后,朱買臣獨自行歌道中,在山墳擔柴。

60、前妻與夫家上墳時看見買臣饑寒,給他飯吃。

61、后來,朱買臣當上會稽太守,衣錦還鄉,官府為迎接他差遣人打掃道路,他的前妻和她現在的丈夫也在其中。

62、朱買臣收養了他們,一個月后,他的前妻上吊而死。

63、在《漢書》中,這個故事是用贊美朱買臣不計前嫌、不忘舊情、感恩圖報的筆調來敘述的;而他的前妻也只是一個見識短淺、不能吃苦的普通婦女。

64、她是在慚愧悔恨中自殺的。

65、羅隱在這篇短文中卻反其意而用之,引申發揮,虛擬了朱買臣妻的表白,朱買臣成了被諷刺的對象,諷刺他一旦得到富貴就只貪圖享受,不思匡國安民了;而他的前妻卻是一個有見識、有氣節的婦女。

66、她不但敢于對近侍批判朱買臣,揭露他通達后不思“安民濟物”,卻“急于富貴”的虛偽本質;并且表現了不“食其食”“閉氣而死”的可貴氣節,從而揭露批判了晚唐時期的封建士大夫借口“匡國”“安民”,實則熱衷功名利祿、言行不一的虛偽本質。

67、這篇文章一事一議,借古諷今,具有很強的批判精神。

68、作者善于運用委婉的判斷語氣和反問語氣加強諷刺意味。

69、文章短小精悍,文筆生動,言辭犀利,發人深思,正如魯迅先生在《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中所說的那樣,“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

70、”這正是羅隱小品文的主要特點。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