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正文

天天熱訊:高質量TOD賦能南站發展 激發國際生活多種想象

2023-06-21 15:12:54來源:觀點新媒體  

6月19日,新鴻基地產廣州南站ICC · 軌道上大灣區的「新引擎 新地標 新樞紐」--高質量TOD發展的國際視野分享論壇在廣州舉辦。新鴻基地產南中國區總經理黎祥掀先生與來自美國SOM、KPF等國際知名設計規劃顧問和多位行業嘉賓,共同探討分享全球前沿的TOD設計及規劃理念。位于大灣區門戶樞紐核心區的廣州南站ICC,正是集眾多國際一流設計顧問之匠心于一體的世界級TOD項目,未來將實現城市、樞紐、商業、自然、建筑與科技等方面的立體高效融合。


(資料圖片)

新鴻基地產南中國區總經理黎祥掀先生與國際一流顧問嘉賓

廣州南站ICC以“東商務、西交通”為概念進行整體規劃,涵蓋甲級寫字樓、一站式商場、酒店、優質住宅和公寓及公共交通換乘設施等。論壇上,新鴻基地產南中國區總經理黎祥掀先生在開場致辭中表示,廣州南站ICC是集團目前在大灣區最重要的大型綜合TOD發展項目之一。首先是位置(Location)的重要性,廣州作為一線城市的定位和發展潛力,而廣州南站正位于大灣區核心地帶,是全國最繁忙的高鐵站,通關后單日最高客流量達到86.5萬人次,匯聚12條軌道線,最快45分鐘直達香港西九龍站,所以集團對項目協同發展非常有信心。而且,新地有幸邀請到眾多顧問和行家,貢獻最優秀的技術和經驗,整體規劃(Planning), 相輔相成,創造高質量的發展空間。項目將“化零為整”,將各公共交通和綜合體功能精心梳理,立體融合,通過提升通達性(Connectivity),為整個片區增值和升級轉型,打造成廣州南站核心商務區的世界級大型TOD項目。

新鴻基地產南中國區總經理黎祥掀先生

這一重量級項目,將以多元業態與無縫連接優勢,賦能南站地區從功能單一的交通場站向“站城一體、業態融合”的大灣區門戶樞紐轉型。來自美國SOM建筑設計事務所的設計運營團隊分享到,廣州南站位于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核心地帶,是大灣區的重要交通樞紐,更是香港與內地城市接軌的重要窗口。SOM從城市規劃到建筑設計方面將貫徹五大策略,通過提升南站交通系統,帶來合理公共交通布局與便捷換乘體驗;以優化街道景觀、完善互相連接的步行網絡來營造適宜步行的環境;采用嶺南特色的城市景觀花園,來連接人與自然;塑造以人為本、尺度宜人的商業街道,打造讓人難忘的空間;創建出活躍的、全時段的樞紐經濟區。在新鴻基地產與設計團隊的協力合作下,南站地區將構建三維立體多層次交通體系,高效帶動片區高流量資源流動,同時將自然引入辦公、將綠化貫穿建筑,全方位打造交通與商辦、建筑與自然的無縫換乘新體驗。未來的廣州南站,將以流動造型、獨特形態,成為大灣區標志性門戶樞紐及新名片。

SOM建筑設計事務所 亞太區運營負責人Peter Brannan

SOM建筑設計事務所 城市設計規劃資深副總監 孫乃飛

廣州南站朝“站城一體化”方向發展,將通過核心樞紐連接城市社區,提供全天候無縫連接的城市體驗。論壇上,KPF建筑師事務所總監陳麗姍圍繞區域連接、線性連接及網絡連接類型分享世界各地城市TOD案例。她認為,TOD是許多當代城市的主要發展模式,創建了一個以軌道交通為中心的緊湊、適合步行、以行人為導向的混合功能社區,讓人們可以在不完全依賴汽車的情況下生活,從而減少低碳排放。而廣州南站ICC屬景觀連接類型,正是綠色生態的下一代TOD。項目集商、住、行于一身,提供甲級寫字樓、商場、酒店、住宅、公寓及公共交通換乘設施等,融入綠色生態、智慧出行、可持續發展等理念,創造豐富連貫的城市公共空間和全天候的商業走廊。

KPF建筑事務所 總監 陳麗珊

女士

未來,廣州南站ICC將為樞紐區注入新動力,讓南站充分發揮作為「黃金樞紐」的高效便捷交通優勢。正如AG匯創國際建筑事務所創始人及設計總監呂達文所言,設計團隊借鑒的國際及香港經驗,項目建成后,將提供約700個出租車蓄車位,并在首層上客區實現人車分流,為乘客打造舒適排隊環境;設計約3300個地上及地下公共停車位,改善乘客停車體驗;通過全新的、跟高鐵站無縫銜接的公交車、長途客運車上落客空間和蓄車位,讓乘客可以更舒心高效地換乘;也將設計地下的快速接客區,讓私家車和網約車的接送更順暢。這些交通功能將統一匯聚在廣州南站西門,透過系統化立體組織,將大大減少人行步行距離,令各類交通的換乘變得舒適簡單。

AG匯創國際建筑設計 創始人及設計總監呂達文先生

在軌道商業新時代,商業生活與軌道樞紐的融合成為可能。來自Lead8建筑設計公司的創始人兼合伙人蔡尚文在寄語中提到,廣州南站ICC商場是TOD綜合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上海ITC后Lead8與新鴻基地產再次攜手打造新一代的高品質TOD開發項目,其商業裙房是整個片區無縫連接的紐帶。新鴻基地產和LEAD8旨在通過商業空間串聯不同的公共交通機能,實現人車分流的立體城市格局,提供舒適、安全、人性化的換乘體驗。后疫情時代,除了打造強大的交通基盤系統,更關注以人為本的設計,注重購物體驗和生態環境的升級,為周邊不同人群提供全方位的生活配套和一站式的多元體驗;同時,融入城市生態設計的手法,打造南站的“后花園”,為公眾帶來更多層次的景觀感受以及全新的生活方式,為城市注入新能量,續寫軌道商業發展新篇章。

Lead8建筑設計公司董事于大為先生與副總監沈婕女士

一直以來堅持“建筑生長在自然基底中是最宜居的城市模式”這一觀點的SWA景觀設計公司洛杉磯團隊首席設計師及合伙人鄧寧亦分享到,“廣州南站ICC會是TOD發展模式先進的體現,是一個交通流量極高、復雜的綜合體,也是一個人們向往的目的地,更是一個令人從內心深處喜愛的、想要停留下來的、有前瞻性的城市景觀空間。”景觀規劃方面,SWA團隊以連接廣州南站東西兩側綠軸為概念,將車站東側高密度城市核心區與西側豐富自然景觀連接起來,打造活力多元、自然生態的“黃金兩公里”城市綠軸。而在景觀設計方面,團隊則將丘林的概念融入其中,注入自然的脈,以層疊山巒綠意打造都市“Green Hill”,將各層空間的人流和活動聚集起來,讓人們在優美的景觀環境中穿行、體驗、停留、且方便地到達各個目的地。

SWA景觀設計公司洛杉磯團隊 首席設計師

及合伙人鄧寧先生

面對如此復雜的廣州南站ICC項目,如何將花城綠意、煙火活力與開放創進一步融合將是一大考驗。AECOM景觀設計執行董事吳琨在論壇現場分享了“綠色滲透、綠色活力、綠色科技”三方融合的景觀策略--在充分尊重場地自然資源、挖掘嶺南水鄉特色的基礎上,打造點線面結合的綠色網絡,形成綠色滲透;在全齡共享的花園式空間中融入廣州的煙火氣和人情味,賦予片區綠色活力;同時將國際前沿的生態海綿、低碳節能等技術與景觀空間緊密結合,營造出可持續發展的舒適人居環境。對于現代都市而言,這不僅意味著便捷時尚、活力十足的都市氛圍,以及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活,還涵蓋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氣質,將為廣州南站ICC帶來辦公、居住、生活等多元綠意空間新體驗。

AECOM景觀設計執行董事吳琨先生

軌道交通不斷發展,縮短各地時空距離,站城一體化的開發形式讓空間轉移成為現實,而以“互聯”為核心的智能科技則讓時間旅行成為可能。“廣州南站ICC項目位于廣深港高鐵的黃金樞紐帶之上,設計理念上的轉變挑戰了建筑設計的傳統觀念。我們期待能夠激發城市、開發商與設計重新思考建筑與城市之間相互作用與連接的方式,融入科技,擁抱未來,以促進更宜居、可持續發展的城市。”AI PlanetWorks建筑設計事務所聯合創始人及執行總監虞稚哲以過往設計項目案例闡述人、科技與建筑的連接關系。她表示,設計團隊將會把智能科技與建筑設計理念相融,讓廣州南站ICC建筑成為生命體,模糊人、建筑、城市與自然之間的傳統物理界限。

AI PlanetWorks建筑設計事務所聯合創始人及執行總監虞稚哲女士

廣州南站ICC將于2025年起分階段落成,其住宅部分峻鑾位于廣州南站核心區的營銷中心及示范單位目前已開放參觀。正如新鴻基地產南中國區總經理黎祥掀所說,廣州南站ICC具有地理位置優越性、整體規劃完善性、項目交通便利性三大特征,是大灣區高質量TOD項目。未來在廣州南站ICC,將能便捷體驗到優質TOD模式下帶來的國際化生活--從廣府嘆茶到海濱踏浪,從環道徒步到維港漫游,大灣區品質生活觸手可及。而居于住宅峻鑾的人們,在盡享廣州南站ICC豐富完善的商業商務配套之余,更能依托廣州南站觸達整個大灣區的優勢資源,以國際化視野開啟多元無界生活想象。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