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正文

國內車市的悲哀:好不容易打起的價格戰,又要被車企聯手摁停了

2023-07-07 21:25:49來源:嗶哩嗶哩  


(相關資料圖)

本以為國內車市價格戰這場大火,會燒的越來越旺,卻沒想到,這場大火被車企聯手撲滅了。

7月6日,在2023中國汽車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攜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北汽、廣汽、中國重汽、奇瑞、江淮、吉利、長城、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特斯拉等中國主流汽車企業高層,現場聯合簽署《汽車行業維護公平市場秩序承諾書》。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一條就是,堅持遵守行規行約,規范市場營銷活動,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換句話就是,這些車企承諾,不再違背市場競爭秩序,去打價格戰。上半年,國內汽車市場轟轟烈烈的價格戰,可能要就此畫下句點了。

這波價格戰,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源自特斯拉,春節剛過完,特斯拉就祭出大招,特斯拉Model 3與Model Y迎來價格調整,最高降價萬元。其中,Model 3起售價降至萬元,成為歷史最低售價的特斯拉車型;Model Y起售價降至萬元。這波降價,目前來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從交付量看,今年1-6月,特斯拉累計交付889015輛車,同比增長57%,接近完成全年銷售目標(180萬輛)的一半。

在特斯拉降價之后,其他車企不得不跟進,主要是因為,特斯拉的市場影響力確實很強,如果換做其他車企降價,或許還不會達到這樣的引爆整個車市的效果。隨后,多家車企陸續跟進,降價潮從燃油車蔓延新能源汽車。據不完全統計,近50家汽車品牌,上百款車型進行了降價。

降價對于消費者而言,自然是好事,因為相比往年來說,今年的車價,確實降低了,無論是老車,還是新發布的車型,肉眼可見的內卷。但是對于車企來說,往往是不想打價格戰的,但是迫不得已必須降價,因為不降價就意味著銷量下滑,甚至是生存危機。

以價換量策略也導致了汽車行業整體利潤率下滑。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1-5月汽車行業利潤率為%,低于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率%的平均水平。降價意味著降質,降本增效的壓力從主機廠轉移到供應鏈的各環節,導致部分廠家寧愿“偷工減料”也要控制成本,這部分的偷工減料,往往是普通消費者看不到的環節和部件,別看很多車評人擱這拆解、升起來看底盤,但是車企想要偷工減料,有一萬種方法做的很隱蔽,除非像某拆車節目一樣,把汽車拆得七零八落,再把鋼板卸下來測強度,否則,車企的偷工減料是很難被發現的。

隨著各大車企簽署承諾書,也就意味著,上半年這波價格戰,可能要告一段落了,汽車市場的內卷還會加劇,但是我們可能不會再看到車企賠本賺吆喝了,像雪鐵龍C6這樣賣12萬的價格,車企肯定是虧錢的,之前車企寧愿是虧錢,也要打價格戰,但是這樣的情況可能短期內不會出現了。對于車企來說,這或許是一個停戰協議,但是對于消費者來說,這算是個好消息嗎?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