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深圳樓市的新時代要來了?

2022-11-02 21:51:00來源:格隆匯樓市  


(資料圖片)

這兩天,中央財政罕見發布補助深圳保障住房和支持深圳在全國稅制改革中先行先試的消息。

一時間,房產圈就像驚弓之鳥,認為深圳樓市的新時代要來了,都在考慮還要不要買房,手里有多套的要不要賣掉幾套等等。

結合大媒體第一財經的社評,積極做好風險資產價值重估的準備,大家都很悲觀,認為是在做FC稅的預熱。

實際上,大家都有點過度解讀這些信息了。

先說財政部“支持深圳在全國稅制改革中先行先試。”

如果熟悉深圳當前的產業發展,就會發現這幾年深圳在深港合作方面大力出了不少舉措。

比如今年7月深圳就發布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聯合政策包》和《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技術攻關及產業化創新若干支持措施》。

目前深企和港企是兩套運營和企業納稅的制度,香港的企業不能直接在深圳經營,需要設立辦事處。

這樣就容易出現兩地逃稅,洗錢,恐怖融資,走灰色業務的情況

早在2019年中央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明確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面臨的諸多挑戰——“粵港澳社會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屬于不同關稅區域”。

并且提出要不斷“完善粵港澳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監管合作和信息交流機制。”

既然需要深港融合發展,就不能光提戰略綱要,沒有實際動作。

所以這就得落實到具體的措施,建立一套適用于深圳企業、香港企業,深港聯合出資企業運營的制度和體系,當中也包括企業納稅的體系。

這也是為什么財政部在這次支持意見中明確指出,“深圳要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稅收改革工作和研究課題”、“研究符合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定位的稅收政策,促進深港科技緊密協作、優勢互補”的原因。

目的就是要做一套同時適用港深兩地深度合作發展的稅收政策,強化深港合作。

和深圳是不是要率先推行FC稅關系是不大的。

加上深圳是先行示范區,去年香港劃定300平方公里融合深圳,其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重點發力區域之一。

所以沒錯,深圳是要承擔重大稅收改革工作和研究課題,但課題和工作的重心暫時還不是FC稅。

放在以往,大家都會看成是深圳積極的信號。

但大家最近被市場情緒嚇怕了,看到“支持深圳在全國稅制改革中先行先試”就直接聯想到FC稅,有點過度恐慌了。

再說中央加大預算內投資對深圳保障性住房籌集建設補助。

這和深圳是不是在做FC稅摸底的關系也不大。

大家都說深圳不是不缺錢嗎,10月29日剛出前三季度GDP的成績單,這么艱難的環境同比還增長了3.3%。

好端端的,怎么就要中央撥錢補貼了?而且還是加大力度補貼保障性住房。

實際上這和深圳的住房計劃任務有關。

深圳在“十四五”要建公共住房54萬套。

這類房子對房企開發來說是不賺錢的,但是又有這么大體量的建設供應任務,要推進計劃,純純靠房企或者安居集團用愛心發電是不太現實的。

所以一定需要財政補貼來推行。

別看深圳賺錢厲害,賺得多也花得多, 每年醫院、學校、修路、水利、民生補貼、企業補貼等等花銷都很大 。

深圳每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都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多得多,這點和大家的認知是不一樣的。

所以既有建設民生工程的任務,錢又不是很夠的情況下,就需要中央財政出手拉一把了。

再加上深圳是先行示范區,中央對深圳給予了厚望,籍此機會探索樓市的新模式是再好不過。

深圳當前樓市,走香港模式是行不通了,要轉型就需要探索更符合現狀的新加坡模式。

而新加坡模式就是租購并舉模式,商品房市場和租賃市場是兩條軌道,讓買得起房的人去買房,買不起的也有房子住。

結合20大的精神—— 加快建設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這就解釋得通為何近期深圳會發布租金指導價了。

目的就是要建設租購并舉的樓市雙軌模式。

所以更深層次體現的是深圳為探索“新加坡”模式做準備,而不是為了推行大家認為的FC稅。

況且現階段的環境,是不適宜出臺FC稅的。

一方面各地樓市成交冷淡,新房去化壓力明顯。

另一方面,今年3月財政部就明確表示,今年內不具備擴大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城市的條件,首先要考慮的是著力穩定宏觀經濟運行和穩定資本市場運行。

其中體現的是政策要穩字當頭,更不可能會對樓市重拳出擊,引發宏觀環境更大的不確定因素。

所以,深圳此舉,其實更多的是響應20大的精神,大家不必過度擔憂。

關鍵詞: 深圳樓市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