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未來農業長啥樣? 數字化賦能農業發展方向

2022-12-13 09:47:23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未來的農業是什么樣子?


(資料圖)

“耕牛退休,鐵牛下田,農民進城,專家種地……”在12月12日舉行的第二十一屆廣東種業大會暨2022世界數字農業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描繪了自己心中的愿景。

到那時,人坐在辦公室或家中,用手機控制農業機械就可以完成各種作業,可以根據田間處方,決定噴霧機或無人機到什么地方去打藥,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用藥量,全部實現自主作業,并能實現全程監控的美麗藍圖。

“無人農場”來了

“數字農業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它是依托生物技術、智能農機和信息技術,能夠實現數字化感知、智能化決策、精準化作業和智慧化管理四大功能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以數字技術和智能農機支撐的數字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高級形式。” 羅錫文表示。

11月,位于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柳城鎮下壩村的萬綠智慧無人農場迎來150畝稻谷豐收。羅錫文率專家團隊,在這里演示智慧無人農場收割稻谷、播種冬小麥全程無人作業的過程。

當天上午,無人駕駛收割機在稻田中緩緩行駛收割水稻,水稻從收割到脫粒裝車,全程實現無人作業。經現場測產,測出水稻無人農場畝產為1100斤。

近年來,北斗導航、5G等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流通、服務等活接,在廣東等省份,農業不斷改變了模式,更是變了內涵。物聯網、大數據引領無人化農業正在改變看天澆水、靠經驗施肥的傳統耕種模式。

據介紹,在萬綠智慧無人農場核心示范區的這片水稻田上,無人農機利用物聯網傳感器、預設路徑、北斗衛星定位和5G數據傳輸等技術,已實現水稻耕、種、管、收全部生產環節無人化,有效降低了種田成本,實現農業精準化管理,提升生產效率。

“我們研究‘無人農場’,目的就是要推進農業機械化和智能化,為數字農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羅錫文介紹, “無人農場”有五個特點:耕種管收生產環節全覆蓋、機庫田間轉移作業全自動、自動避障異況停車保安全、作物生產過程實施全監控、智能決策精準作業全無人。其中,農業機械自動導航作業技術是無人農場的關鍵技術,可顯著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

大田的精準農業、垂直的植物工廠、26層高的養豬大樓……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給我們描繪美好的數字農業未來新場景。他認為,數字農業提高了農業生產力,它是未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農業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將是全球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

國家精準農業航空施藥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蘭玉彬認為,農業的數字化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中國在農用無人機方面已實現從“跟跑”變成了“領跑”,數字農業正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強勁動力。他眼中的未來的農業場景將是“田間不見農人影,唯有農機兀自忙”。

“種鑄強芯”賦能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

“種業振興,數字技術賦能廣東畜禽行業。”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中山大學教授陳瑤生說。

10多年前,陳瑤生聯手“壹號土豬”,共同從育種方面下功夫尋求在數萬億元產值的豬肉市場上突破,以培育出既好吃又有經濟價值的地方豬品種。經過努力,廣東小耳花豬品種終于開發成功,成為廣東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

去年,雙方再次攜手,參與廣東省內的國家畜禽資源地方豬品種搶救性保護工作。

溫氏股份董事長溫志芬說,國內農業企業必須在堅持自主育種方面加快步伐,實現種業科技自主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為實現我國生豬種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貢獻“溫氏力量”。

“廣東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與全世界專家共謀數字經濟、種業與數字農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做出‘廣東貢獻’。” 廣東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顧幸偉表示,本次大會是數字與種業跨界碰撞,展示了廣東農業、種業與數字化、智能化的聯動。

據了解,近年來,廣東創新實施數字農業“三創建、八培育”,從種、產、管、技、收、儲、賣全產業鏈各環節開展探索,大力推動廣東數字農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廣東進一步將打造成為數字農業硅谷和現代種業高地,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廣東貢獻。

據廣東恒健投資介紹,公司正通過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和廣東省種業集團兩大涉農平臺支持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種業振興。目前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認繳金額已經超230億元。(周亮)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