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每日熱聞!康樂衛士:核心技術專利屆滿失效隱而不宣 受讓自創始人的專利權屬現疑云

2023-02-27 22:47:53來源:金證研  

《金證研》南方資本中心 望山/作者 西洲 映蔚/風控

2019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宣布批準廈門萬泰滄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重組人乳頭瘤病毒16/18型雙價疫苗(大腸桿菌)的上市注冊申請,這意味著首個國產人乳頭瘤病毒疫苗正式問世,打破了進口疫苗長期壟斷的局面。

而同樣處于該賽道的北京康樂衛士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樂衛士”),目前擁有10個重組人用疫苗在研項目,尚無疫苗產品上市銷售。上市背后,康樂衛士設立時,三大創始人進行實繳出資的核心技術專利,已經于2022年9月屆滿終止失效。而該項專利奠定了康樂衛士技術基礎后孵化出多項關鍵技術平臺。另一方面,一項受讓自創始人的核心技術專利權屬現疑云。


(資料圖片)

而在獨立性方面,康樂衛士董事兼職的企業,不僅與康樂衛士控股股東的兩名一致行動人“撞號”,該關聯方還曾將康樂衛士的傳真號碼用作公開招標的聯系方式。值得關注的是,該關聯方的招標范圍與康樂衛士采購端或存重疊,雙方是否涉嫌混淆經營?存疑待解。

?

一、聯系方式被關聯方用作公開招標,招標范圍與康樂衛士采購需求或不謀而合

企業聯系電話、電子郵箱及通信地址,作為企業日常經營業務的“名片”,應為企業自身獨有。

然而,報告期內,康樂衛士的傳真號碼,曾與關聯方的對外招標聯系電話相同。需要指出的是,該關聯方招標范圍或與康樂衛士的采購端存在交疊。

?

1.1 劉慶利是康樂衛士董事,同時兼任亦賽生物董事長

據康樂衛士簽署日2023年2月10日的招股書(以下簡稱“招股書”),劉慶利擔任康樂衛士董事,任職期限為2021年11月23日至2024年11月23日。

截至2022年9月30日,除康樂衛士及控股子公司之外,劉慶利還在北京亦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亦賽生物”)擔任董事長。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亦賽生物成立于2018年9月10日。截至查詢日2023年2月24日,劉慶利仍在亦賽生物任職董事長職務。且亦賽生物自成立以來,未進行任何工商變更。

也就是說,亦賽生物成立至今,劉慶利均為亦賽生物的董事長。

蹊蹺的是,康樂衛士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與亦賽生物共用企業聯系方式。

?

1.2 亦賽生物與康樂衛士控股股東的兩名一致行動人,共用企業電話及郵箱

招股書顯示,截至簽署日2023年2月10日,天狼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狼星集團”)持有康樂衛士22.62%股份,為康樂衛士控股股東。

截至2022年9月30日,天狼星集團的股權構中,陶濤持股78.6%,陶然持股8.4%,郝春利持股3%,趙第超持股3%,吳趙峰持股2.5%,楊世茁持股2.5%,張靜持股2%。

同時,天狼星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北京江林威華生物技術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江林威華”)、小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江生物”)合計持有康樂衛士31.24%股份。

然而,亦賽生物與江林威華、小江生物共用聯系方式。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江林威華2018-2020年報,2018-2020年,江林威華的企業聯系電話均為131****3179,企業電子郵箱均為466269580@qq.com。

到2021年,江林威華的企業聯系電話及電子郵箱進行了變更。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小江生物2018-2021年報,2018-2021年,小江生物的企業聯系電話均為131****3179,企業電子郵箱均為466269580@qq.com。

放眼亦賽生物方面。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亦賽生物2018-2021年報,2018-2021年,亦賽生物企業聯系電話均為131****3179,企業電子郵箱均為466269580@qq.com。

顯然,2018-2020年,關聯方亦賽生物與康樂衛士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江林威華、小江生物“撞號”。到了2021年,亦賽生物仍與小江生物共用企業聯系方式。

不僅如此,康樂衛士的傳真號碼,指向亦賽生物公開招標的聯系方式。

?

1.3 康樂衛士的傳真號碼,與亦賽生物公開招標的聯系方式“重疊”

據簽署日2015年7月1日的《北京康樂衛士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公開轉讓說明書》(以下簡稱“公開轉讓說明書”)及招股書,康樂衛士的傳真號碼均為010-67837190。

“巧合”的是,2019年,亦賽生物招投標使用的聯系電話,竟與上述號碼相同。

2019年9月6日,政府采購網發布《北京亦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物實驗中心項目施工招標公告》。該公告顯示,北京宏信天誠國際招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信天誠”)受亦賽生物的委托,對“北京亦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物實驗中心項目”進行公開招標。

其中,采購單位為亦賽生物,聯系方式為010-67837190,地址為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科創七街29號院5號樓1層101。

2019年11月5日,政府采購網發布《北京亦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細胞檢測臨床前CRO項目(競爭性磋商)評審結果公告》。該公告顯示,宏信天誠受亦賽生物的委托,就“北京亦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細胞檢測臨床前CRO項目”組織采購,采購單位亦賽生物的聯系方式為010-67837190,地址為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科創七街29號院5號樓1層101。

可見,2019年,康樂衛士的傳真電話被亦賽生物在招標項目中使用。

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招標項目中,亦賽生物采購標的值得關注。

?

1.4 亦賽生物招標范圍系動物實驗室裝修改造,與康樂衛士采購需求或存交疊

據“北京亦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物實驗中心項目”招標公告之附件,該項目的招標范圍包括實驗室裝修改造,包括地下一層手術室、一層辦公室、二層實驗室、三層SPF兔飼養區、四層豬、羊飼養室、五層犬飼養室及空調機房、輔助用房的地面、內墻面隔斷、內吊頂及門窗裝飾、電氣、弱電自控、給排水、實驗室氣體、通風空調、消防、動物飲水等。

通過上述招標范圍不難發現,亦賽生物具有動物實驗室的裝修改造需求。

據招股書,康樂衛士是一家以基于結構的抗原設計為核心技術的生物醫藥企業,主要從事重組蛋白疫苗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

而招股書顯示,康樂衛士向報告期內的前五大原材料供應商,即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斯貝福(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采購的主要內容,包括實驗動物等。

且康樂衛士向報告期內前五大技術服務供應商,即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協和建昊醫藥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采購的主要內容,包括實驗室服務、實驗動物管理等。

即是說,康樂衛士和關聯方亦賽生物在原材料及技術服務方面,采購需求或存在重疊。

也就是說,在雙方采購端或存重疊的基礎上,亦賽生物招標聯系電話曾指向康樂衛士,此舉是否說明雙方存在混淆經營?是否影響康樂衛士的獨立性?

問題尚未結束。

?

二、設立出資的核心技術專利價值超三千萬元,已屆滿失效卻隱而未宣

專利權是一種有期限的無形財產權,期限屆滿,權利便依法終止。專利權終止以后,受該項專利權保護的發明創造便可被他人無償利用。

在康樂衛士成立初期,互為同學、好友關系的陳小江、馬潤林、劉永江三人,以專利“乳頭瘤病毒衣殼蛋白的原核制備和應用”進行實繳出資3,360萬元。該項專利不僅成為了康樂衛士的核心專利,還為康樂衛士日后的技術形成打下了基礎。而截至2022年9月,該項核心技術已經屆滿終止失效。

?

2.1 2008年康樂衛士成立,聯合創始人包括陳小江、馬潤林、劉永江

時針撥回到康樂衛士成立伊始。

據公開轉讓說明書,北京康樂衛士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康樂衛士前身,以下簡稱“康樂有限”)成立于2008年4月14日,成立時法定代表人為馬潤林,注冊資本為200萬元。

彼時馬潤林以貨幣認繳出資102萬元,設立時實繳20.4萬元,占注冊資本的51%;劉永江以貨幣認繳出資98萬元,設立時實繳19.6萬元,占注冊資本的49%。

實際上,康樂衛士成立之初,上述二人存在為另一創始股東代持的情形。

據出具日2022年8月26日的《北京康樂衛士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函之回復報告》(以下簡稱“首輪問詢回復”),康樂有限在設立時存在馬潤林、劉永江二人對陳小江認繳出資的股權代持。考慮到三人此前對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產品及相關技術的貢獻,以及對于未來康樂有限發展的分工,陳小江、馬潤林、劉永江協商一致,其對康樂有限的實際投資比例分別為40%、40%、20%。

即陳小江、馬潤林、劉永江三人系康樂衛士的聯合創始人。

到2010年6月,陳小江、馬潤林、劉永江3人將其持有的康樂有限全部股權轉讓給北京江林威華生物技術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江林威華”),3人解除在康樂有限層面的直接持股,通過江林威華間接持有康樂有限股權。

2011年1月,劉永江將其持有的江林威華16%股權轉讓給馬潤林,股權轉讓后,陳小江、馬潤林、劉永江分別持有江林威華40%、40%、20%股權,完成了代持還原。

?

2.2 上述三人系好友,旨在盡快填補國內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市場空白

據招股書,陳小江、馬潤林、劉永江在大學期間即為好友,三人之間具有深厚的友誼和信任基礎,國內當時尚無已上市的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產品,三人希望能夠盡快填補相應市場空白,擬投資設立康樂有限并研究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產品及相關技術,并各自發揮優勢,其中陳小江主要負責提供技術支持,馬潤林及劉永江主要負責公司經營管理,包括引進投資人、資金籌措及技術成果轉化等。

需要指出的是,就在康樂衛士成立當年,三人通過知識產權進行出資。

?

2.3 2008年10月三人以專利實繳出資3,360萬元,稱專利權屬清晰

據首輪問詢回復,2008年10月陳小江、馬潤林、劉永江以專利“乳頭瘤病毒衣殼蛋白的原核制備和應用”(以下簡稱“出資專利”)實繳出資3,360萬元。

因而,監管層問及出資技術涉及的具體專利,是否已轉讓給康樂衛士,是否存在權利受限情形。

對此,康樂衛士表示,出資專利“乳頭瘤病毒衣殼蛋白的原核制備和應用”的專利號為ZL02129070.9。根據出資專利的《發明專利證書》《手續合格通知書》、國家知識產權局出具的《證明》,出資專利已于2008年10月10日轉讓給康樂衛士,且截至本回復報告出具日,出資專利一直由康樂衛士所有,該專利權屬清晰,不存在權利受限情形。

事實上,該出資專利對康樂衛士后續的研發進程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

2.4 該專利成為核心技術專利,奠定了技術基礎后孵化出多項關鍵技術平臺

據首輪問詢回復,陳小江、馬潤林、劉永江系康樂衛士成立初期核心專利“乳頭瘤病毒衣殼蛋白的原核制備和應用”的發明人,奠定了康樂衛士的技術基礎。

事實亦是如此。

據Internet archive回溯康樂衛士官網,截至2015年2月7日,康樂衛士的核心專利為“乳頭瘤病毒衣殼蛋白的原核制備和應用”,專利號為ZL02129070。即前述出資專利。

彼時,康樂衛士表示,其技術核心專利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批準授權。隨后,康樂衛士以核心技術為基礎,圍繞著目標基因定向改造、HPV衣殼蛋白重組基因表達和大腸桿菌發酵等核心技術又申請了多項發明專利,進一步擴大了核心技術保護的力度和廣度,同時也為后續新產品的開發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

可就是說,該項出資專利不僅成為康樂衛士的核心專利,并成為后續多項發明專利的研發基礎。

同時,據招股書,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康樂衛士已建成多個關鍵技術平臺,包括基于結構的抗原設計技術平臺、基因工程和蛋白表達技術平臺、疫苗工程化技術平臺和重組疫苗效力評價技術平臺。

其中,基于結構的抗原設計技術平臺的對應專利,即包括前述出資的專利“乳頭瘤病毒衣殼蛋白的原核制備和應用”。

不難看出,出資專利系康樂衛士核心技術重要的一部分。

?

2.5 出資專利已于2022年9月屆滿終止,至今仍處于失效狀態

然而,正是該項對康樂衛士“舉足輕重”的核心技術專利,卻已屆滿終止失效。

據首輪問詢回復,前述出資專利系陳小江、馬潤林、劉永江根據“乳頭瘤病毒衣殼蛋白”相關公開文獻和自身研究能力,自主研發而成,系陳小江、馬潤林、劉永江原始取得。出資專利發明思路自2000年產生,自2001年開始研發,于2002年8月30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申請,于2007年1月3日獲得授權,并于2008年10月10日轉讓給康樂衛士。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信息,截至查詢日2023年2月24日,出資專利“乳頭瘤病毒衣殼蛋白的原核制備和應用”的專利權狀態為屆滿終止失效。

事實上,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出,期限屆滿終止發明專利權自申請日起算維持滿20年,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專利權自申請日長起維持滿10年,依法終止。

同時,專利權期限屆滿依法終止的,專利局應當通知專利權人,并在專利登記簿和專利公報上分別予以登記和公告。

而就在2022年9月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向康樂衛士下發出資專利的“專利權屆滿終止通知書”,專利屆滿終止公告日為2019年9月16日。

這也意味著,康樂衛士的核心專利“乳頭瘤病毒衣殼蛋白”在2022年9月已過期失效。而距離三名創始人對該項專利的申請日2002年8月30日已時隔20年。

?

2.6 公開文件中,康樂衛士仍將該項專利作為核心技術專利進行披露

然而招股書,康樂衛士并未對出資專利屆滿失效一事進行披露。

據招股書“核心技術基本情況”部分,康樂衛士披露核心技術“基于結構的抗原設計技術平臺”,所對應的專利中包括ZL02129070.9乳頭瘤病毒衣殼蛋白的原核制備和應用。

此外,招股書中再無其他關于該項出資專利的信息。

綜合上述信息不難看出,三名創始人在康樂衛士成立初期通過出資專利進行實繳,而后該項專利被認定為康樂衛士的核心專利并成為后續多項重要專利的基礎。在此背景下,該項出資專利在2022年9月專利權屆滿失效,且截至查詢日2023年2月24日仍處于終止失效狀態。但招股書中,康樂衛士仍將該項專利作為核心技術專利進行披露。核心技術不受法律保護,康樂衛士該項出資專利又能否為其帶來競爭力?

?

三、創始人尚未從老東家離職即申請專利,康樂衛士核心技術專利權屬現疑云

眾所周知,擬上市公司專利是否屬于員工在前任職單位的職務發明,日益成為監管層核查重點。

反觀康樂衛士,其擁有一項名為“一種提高人乳頭瘤病毒L1蛋白原核表達產率的方法”的核心技術專利,該項專利申請于康樂衛士創始人在原單位任職期間。

?

3.1 康樂衛士的一項核心技術專利,申請日期為2007年2月14日

據招股書,截至簽署日2023年2月10日,康樂衛士擁有的發明專利包括“一種提高人乳頭瘤病毒L1蛋白原核表達產率的方法”,其專利號為ZL200710005100.3,專利權人為康樂衛士,申請日期為2007年2月14日,有效期限20年,取得方式為繼受取得。

該項專利對應的康樂衛士核心技術為“基于結構的抗原設計技術平臺”。

?

3.2 該項核心專利,系受讓自康樂衛士三大創始人中的馬潤林、陳小江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截至查詢日2023年2月24日,上述專利狀態仍處于專利權維持狀態,發明人為馬潤林、陳小江、劉永江。

關注該項專利的權屬變更記錄,原申請人及發明人均為馬潤林、陳小江。2013年3月7日,專利申請人由馬潤林、陳小江,變更為康樂衛士。

也就是說,康樂衛士該項核心技術專利,系從三名創始人處受讓取得。

需要說明的是,康樂衛士成立于2008年4月14日。

也即是說,截至核心技術專利“一種提高人乳頭瘤病毒L1蛋白原核表達產率的方法”申請日2007年2月14日,康樂衛士尚未成立。

而《金證研》南方資本中心研究發現,上述專利申請之時,馬潤林、陳小江二人尚在“老東家”威海迪沙麥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迪沙生物”)任職。

?

3.3 康樂衛士成立于2008年,兩名創始人任職于迪沙生物

據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公示系統,迪沙生物成立于2003年7月25日,注冊資本2,903萬元。截至查詢日2023年2月24日,迪沙生物已注銷。

截至注銷前,迪沙生物的法定代表人為馬潤林,經濟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中外合資),經濟行業為生物藥品制造,經營范圍為用于人類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的試驗和開發;生物技術的咨詢服務(憑許可證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據招股書,2003年8月至2008年3月,劉永江擔任迪沙生物的副總經理。

同時公開信息顯示,截至迪沙生物注銷前,陳小江擔任迪沙生物董事。

也就是說,在康樂衛士成立之前,創始人陳小江與劉永江均任職于迪沙生物。

需要說明的是,迪沙生物隸屬于迪沙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迪沙藥業”)。

?

3.4 迪沙生物是迪沙藥業設立的中外合資企業,生產地點在迪沙工業園

據Internet archive回溯迪沙藥業官網,2003年9月17日,迪沙藥業發布“威海迪沙麥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的內容。

上述內容指出,經過半年多的充分準備,迪沙藥業與美國麥特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特控股”)合資的迪沙生物,于2003年7月25日正式完成注冊,生產地點設在迪沙工業園內。

彼時,迪沙生物注冊資本為5,555萬元,其中,迪沙藥業出資3,0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54%,麥特控股以技術出資作價2,555萬元,占注冊資本的46%。迪沙生物的經營范圍為:用于人類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的基因工程疫苗、其他生物疫苗、診斷試劑的生產和銷售;其他生物制品的開發試驗;生物技術的咨詢服務。

關于迪沙生物的設立目的,上述內容顯示,迪沙生物將利用生物工程基因疫苗研究技術。迪沙生物的成立,將使迪沙藥業在高新技術領域有新的突破,有利于推動迪沙藥業的競爭力。

?

3.5 迪沙生物的董事長、總經理,由彼時迪沙藥業董事長、總經理王德軍擔任

上述內容披露,迪沙生物的董事長、總經理,由彼時迪沙藥業的董事長、總經理王德軍擔任。

需要說明的是,據市場監督管理局信息,截至查詢日2023年2月24日,王德軍仍是迪沙藥業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需要指出的是,時至今日,迪沙生物雖已注銷,但其控股股東迪沙藥業仍處于存續狀態。

?

3.6 迪沙藥業現實控人仍為王德軍,主要產品包括原料藥、西藥制劑等

據迪沙藥業官網,成立于1993年8月的迪沙藥業,現已發展成為產學研相結合,集研發、生產、營銷、新零售為一體,已建成原料藥、西藥制劑、海洋生物制品三大生產基地,擁有通過新版GMP認證的大型生產車間,全部配備生產設備及配套設施。

不難看出,2003年,迪沙生物由迪沙藥業與麥特控股兩家公司于2003年投資成立,屬于外商合資企業。王德軍出任迪沙生物的董事長、總經理,而康樂衛士的兩名創始人均曾在迪沙生物任職,另外一名創始人則曾任迪沙生物的法定代表人,而彼時三人作為發明人,申請專利“一種提高人乳頭瘤病毒L1蛋白原核表達產率的方法”。此后,馬潤林、陳小江、劉永江共同設立了康樂衛士,并將包含該項專利在內的多項專利轉給康樂衛士。

在此情況下,康樂衛士該項受讓取得的核心技術專利,是否與兩名創始人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務有關?未來是否存在與迪沙藥業潛藏專利權屬糾紛的風險?至此,康樂衛士物上述發明專利權屬現疑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康樂衛士能否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存疑待解。

關鍵詞: 康樂衛士核心技術專利屆滿失效隱而不宣 受讓自創始人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