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基金經理紛紛開啟“下半場”,私募注冊地扎堆海島

2023-04-11 17:46:56來源:鈦媒體  

寧波市北侖區,三面環海,碧波蕩漾。


(資料圖片)

清明節前,在闊別了長達7年之久的銀華基金后,劉一隆將與合伙人一起創立的私募基金的注冊地,放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地方。

與他一起搭伙創業的還有,曾在萬家基金、農銀匯理等機構,工作超20年的鞠英利,以及在兩家私募基金擔任風控負責人的沈萌力。

人生過半,離開了熟悉的公募賽道,曾經風光不二的基金經理的“下半場”怎么過?

他們中的很多人,未能免俗地將未來的人生希望和理想所寄投向私募基金。而注冊地,要么是花團錦簇的海南島,要么是清空萬里的東南沿海。

眾基金經理開啟人生“下半場”

成立于3月9日,備案與4月3日,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4月公布的私募備案信息中,一家名為“寧波榮冰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吸引了鈦媒體APP的注意。

私募管理人備案信息

盡管注冊地位于浙江寧波沿海的一個區,但辦公地卻設在北京大興經濟技術開發區,也就是北京人常說的亦莊。

榮冰私募注冊資金5000萬元,實繳資本1250萬元,機構類型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業務類型包括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和私募證券投資類FOF基金。

從備案的高管信息中,執行事務合伙人(委派代表)劉一隆的履歷并不復雜,只有不長不短的十年時間,但也是這十年,讓他完成了從一名分析師、研究員到投資經理的升級。

劉一隆履歷

2012年,劉一隆在招商證券投資銀行總部擔任分析師。兩年后,他進入博時基金研究部當研究員。一年后,他加盟銀華基金,也是先從研究員做起,后擔任多資產投資管理部的投資經理。

2022年夏天,劉一隆離開了做了7年的銀華基金,也結束了長達十年的金融職場,他注冊了寧波榮冰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公司),從此開啟了人生的“下一站天堂”。

擔任這家私募基金董事總經理的鞠英利,其職業生涯長達20年。199年7月到2001年12月,他在汕頭證券研究部做了兩年研究員。2002年至2005年12月,他先后在渤海證券和華林證券,繼續做研究員。

鞠英利履歷

鞠英利與公募基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在2008年的春天,在結束了零年多的投資管理公司生涯后,他去了萬家基金投資部,第一次當上了基金經理。

不過,這一段基金經理的履歷只維持了兩年,他又重新做回了證券研究的工作。直到2017年夏天,他到了上海一家公募基金——農銀匯理基金的資產及財富管理部,才重新做回了投資經理的角色。

私募注冊地緣何扎堆“海島”?

在過去十多年里,從公募賽道切到私募賽道,是基金經理開啟人生下半場最主流的路徑之一。

通過對私募管理人備案信息的持續跟蹤,鈦媒體APP注意到,最近一兩年,新成立的私募基金中,高管們的履歷中,有公募基金背景的數量和占比均舉足輕重。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冊地的選擇上,很多人傾向于將其放在海南島,或者東南沿海的某個城市,比如廈門、寧波、杭州等等,不一而足,而辦公地仍設在北上廣深。

“新長期、新起點、新機遇,值得紀念的一天!”一年前,長盛基金前FOF業務總監趙宏宇在獲知自己注冊的新長期(海南)私募基金“辦理通過”后,發朋友圈慶祝道。

從人聲鼎沸的一線城市到椰樹婆娑的海南島,趙宏宇正迎來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同行——他們都曾經供職知名公募機構,浸淫資本市場多年,“奔私”后不約而同地又在海南島重聚。

“搞私募,就下海南島!”這句話,成為基金圈煽動力很強的一個口號。去年有一個月,在中基協備案的43家私募基金,私募老總們選擇將注冊設在海南自貿港的就多達12家,占比高達27.9%。

去年4月11日,魏巍所在的海南璞工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拿到了中基協私募備案的“新生冊”,在這家成立不到一年的私募基金,他擔任的職位是合規風控負責人。

在正式加盟海南璞工私募之前,魏巍曾在泰達宏利、嘉實基金工作多年。早在2008年6月,他就到了泰達宏利基金研究部,擔任研究員,這一干就是三年時光。

三年后的2011年夏天,魏巍到了深圳一家創投基金擔任投資總監,兩年后他離開金融機構,直接投身一家互聯網公司——在奇虎三六五智能硬件投資部,擔任高級投資經理。

2015年股災后,魏巍加入中信證券,擔任新三板業務部副總裁,也正式憑借著這三年投資履歷,嘉實基金研究部給他拋來了橄欖枝,而給他的角色,也是新三板投資的負責人。

隨后的幾年,魏巍又先后轉戰過兩家知名私募基金,擔任投資總監和風控合規負責人,直到結識了陳智斌,后者剛剛成立的海南璞工私募,正在物色一位既熟悉投資又懂風控的合伙人。

作為海南璞工私募的創始人兼總經理,陳智斌早年曾在摩根大通銀行投資銀行股工作,后去了兩家投資管理(咨詢)公司的投資部任高管,直到2021年7月,他加入海南一家科技公司,自此與海南結緣。

四個月后,在海南三亞海棠區的一個基金小鎮上,陳智斌注冊了海南璞工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不過辦公地仍設在深圳。備案信息顯示,蘇州致芯華創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9%,他本人持股51%。

無論是來自公募基金的“公奔私”,還是來自私募基金的“私奔私”,當他們不約而同地將注冊地設在海南,盡管辦公地仍設在自己熟悉的城市,但他們的身份也多了一個標簽:“海南派”。

從掌管數十億、甚至數百億資金的公募基金經理,到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新私募基金合伙人,拋棄的是“聲譽”、“平臺”和可觀的“業績報酬”,換來的卻是一個嶄新、卻又未卜的“未來”。

“面向大海,出暖花開”這是詩人海子的人生理想,也是漂泊大半生基金經理們,“奔私”后寄托事業與情懷的心之所向。(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陳俊嶺)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