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我國核電在建機組數穩居世界第一 實現二代向自主三代技術跨越 全球看點

2023-04-27 07:46:41來源:上海證券報  


【資料圖】

4月26日至28日,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2023年春季國際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上海證券報從會上獲悉,目前,我國在建核電機組數量24臺,穩居世界第一;實現由二代向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全面跨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核能供暖、核能工業供熱及同位素研發生產等發展迅速,核技術在醫學、工業、安保等領域應用規模持續擴大。

我國核電機組長期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核電機組建設穩步推進。中國核能行業協會4月26日發布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3)》藍皮書(下稱《藍皮書》)顯示,2022年以來,我國新核準核電機組10臺,新投入商運核電機組3臺,新開工核電機組6臺。截至目前,我國在建核電機組24臺,總裝機容量5682萬臺萬千瓦,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商運核電機組共54臺,總裝機容量5682萬千瓦,位列全球第三。2022年,我國核電總裝機容量占全國電力裝機總量的2.2%,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4.7%,核能發電量達到世界第二。

核電技術方面,經過40多年發展,我國形成了完整的研發設計、裝備制造、工程建設、運行維護和燃料循環保障等核能全產業鏈體系,走過了一條從引進技術到自主創新之路。《中國核能發展報告》首席專家、國家原子能機構原副主任王毅韌表示,當前,我國核電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華龍一號”機組陸續投運,標志著我國實現了由二代向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全面跨越,同時,高溫氣冷堆、小型堆、聚變堆等一批代表著當今先進水平的核能工程也取得重大進展。

《藍皮書》顯示,截至目前,“華龍一號”在國內外共有5臺機組建成投產,9臺機組正在建設,“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有序推進,標志著我國真正自主掌握了三代核電技術,核電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前列。

核能運用方面,近年來核能多功能綜合利用價值逐步顯現。核能可大規模替代燃煤、燃氣供熱,實現與當前供熱體系有效銜接。除民用供暖外,還可以通過開展工業供熱、制氫、制冷、海水淡化,提供多元化低碳能源產品及服務,助力煉鋼、化工等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

“核能綜合利用是國家核能政策的重要鼓勵方向。”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盧鐵忠介紹,以石化為例,石化行業清潔低碳轉型迫切,為發展核能與石化耦合產業提供了廣闊空間。核能還可以為石化用戶提供多能聯供的區域清潔能源綜合保障。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委特邀顧問、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原董事長王炳華表示,核能供暖具有清潔低碳、安全可靠的特點,經濟性得到初步驗證,是當前不可多得、較為成熟的替代化石能源、滿足大規模集中供暖需求的方式。建議將核能供暖、供汽等納入地區能源發展規劃,并做好與城市發展規劃的銜接工作。盡快啟動小型堆城市綜合利用示范,開展城市燃煤供熱等替代。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