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世界要聞:中科創達業績與股價相悖:是被短期低估,還是成長乏力?

2023-03-02 16:47:51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資料圖片)

2月28日,中科創達(行情300496,診股)發布2022年業績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45億元,同比增長31.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9億元,同比增長18.77%,扣非凈利潤為6.7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33%。

營利雙增,是份可喜成績,但在二級市場股價自去年8月的高點至今已下滑3成,這一“悖論”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通過梳理可以發現,疫情對公司業務造成的項目實施交付和下游需求都受到了擾動,中科創達不僅有凈利增速放緩之憂,還有業務回調較大的問題。諸多隱憂之下,后續走向又如何?

受疫情短期沖擊 Q4業績下滑明顯

回顧中科創達的過往業績,其自2018年以來就連續增長。數據顯示,2018-2022年,中科創達的營收分別為14.65億元、18.27億元、26.28億元、41.27億元、5.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24.74%、43.85、57.04%、31.96%;同期的凈利潤分別為1.64億元、2.38億元、4.43億元、6.47億元、7.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0.53%、44.63%、86.61%、45.96%、18.77%。

數據來源:巨靈財經 制圖: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可以看到,中科創達近5年來一路營利雙漲,有著較強的成長性。但從業績增速來看,中科創達2022年的營收增速較2021年下降25.08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27.19個百分點,增速放緩明顯。

究其原因,從第四季度可看出端倪。單季度來看,中科創達2022 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收15.91億元,同比僅增9.40%,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了63.63個百分點;Q4單季度凈利潤為1.30 億元,同比下降34.13%,扣非凈利潤0.71億元,同比-58.44%。

這點從去年全年各季度營利增速表現亦可看出,去年前三季度的營利增速均呈平穩態勢,然而到了全年業績時卻陡然下滑,繼而影響全年業績。

數據來源:巨靈財經 制圖: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對于去年四季度的表現,平安證券表示,中科創達去年四季度受到上年高基數、疫情等因素影響較大,項目實施交付和下游需求都受到了短期擾動。

具體來看,2022 年Q4,疫情對公司業務交付、收入確認造成影響,下游行業如機器人(行情300024,診股)、ARM 服務器主機出貨也有所調整,另外海外高毛利業務受到沖擊影響了盈利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這是中科創達連續兩年出現凈利潤跑輸營業收入增長的情形,梳理發現,這或與公司在研發領域的投入有關。2022年,中科創達的研發投入為8.4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5.11%,收入占比提升至15.55%。

研發費用的增加也影響了期間費用率,2022年,中科創達的期間費用率為27.19%,較上年同期提高1.51個百分點,受到費用提升和新業務拓展影響,公司毛利率和凈利率小幅下滑至39.29%和13.31%。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連續兩年凈利率與毛利率下滑。不過,2022年其經營現金流提升至4.97億元,較上年增長257.25%。

三大業務增速放緩 智能物聯網業務增速回調較為明顯

衡量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除了盈利能力指標外,業務面也是考量指標。

公開資料顯示,中科創達成立于2008 年,2015年12月10日在深交所上市,其業務主要聚焦三大應用領域:智能手機、智能汽車和物聯網。

分業務看,公司智能軟件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8.91億元,同比增長16%;公司智能汽車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7.9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6%;公司智能物聯網業務實現業務收入17.61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智能計算模塊及整機產品相關收入為15.4億元,同比增長35.23%,以公司邊緣計算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行業相關業務已初具規模,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2.2億元。

從業務表現看,中科創達的三大業務齊頭并進,業務比重不分伯仲。智能軟件業務可以說是中科創達的老本行,稱得上是看家本領,但從增長率來看亦有些放緩跡象,2021年該業務實現收入16.31億元,同比增速為40.33%,這與下游的景氣度受損有關。

盡管手機銷量已進入存量競爭時代,但隨著終端廠商越來越注重手機性能和用戶體驗等方面的創新,軟件的創新將不斷持續。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2022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AP市場高通市占率位居第二,市場份額攀升至31%。中科創達長期綁定高通,受益于此,中科創達在該領域的業務一直比較穩定。

而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快速滲透以及物聯網的發展,智能汽車和物聯網也已成為中科創達的新業績增長點。2022年智能汽車業務46%的增長率遠超智能汽車行業18.8%的平均增長率水平。不過該兩大業務較2021年的業績增速腳步亦放緩。數據顯示,2021年智能汽車業務和智能物聯網業務的業績增速分別為58.91%和82.87%。

需要了解的是,智能汽車業務發展與汽車智能化進程緊密相關,如因技術、市場等因素拖累,智能汽車發展和普及緩慢,則會拖累公司智能汽車業務的增長;另外,該公司物聯網業務主要是為生態伙伴提供整機和計算模塊,其銷售受到下游出貨節奏影響較大,2022年下半年,消費電子市場不容樂觀,在生態伙伴上的產品銷售和上新都面臨著較大挑戰,因此,較此前的業績相比,該部分業務增速下滑比較明顯,回調幅度較大。

股價較同行走勢較弱 未來仍看好市場發展

梳理之下,中科創達的2022年的業績受下游沖擊影響較大,三大業務均放緩。不僅如此,股價方面,截至3月2日,中科創達股價為106.85元/股,較今年1月3日收盤價103.51元/股上漲僅3.34%,而較去年8月的高點153.29元/股,跌幅達30%。

而對比同行,自年初至今,紫光股份(行情000938,診股)股價上漲30.44%;寶信軟件(行情600845,診股)股價上漲10.00%;潤澤科技(行情300442,診股)股價上漲33.30%,相較之下中科創達的上漲勢頭微弱。

盡管如此,仍有不少機構認為智能化業務韌性仍在,中科創達在未來將保持高速成長。其中,平安證券維持“強烈推薦”評級,民生證券維持“推薦”評級,國信證券(行情002736,診股)也維持“買入”評級。

據了解,中科創達在2022年不斷與產業鏈各方展開合作,宣布與江淮和吉利分別成立合資公司,布局整車軟件、車云平臺;與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加大智能駕駛賽道的業務協同;自動駕駛子公司暢行智駕獲高通創投、立訊精密(行情002475,診股)投資,為智能駕駛技術突破與量產落地助力,并且在2022 年發布全景環視產品,致力于打造全新智駕體驗等,為自身拓寬了領域,增加了發展機遇。中科創達表示,未來將積極布局智能行業、機器人和云計算等諸多應用場景。

實際上,未來車輛的差異化將更多體現在軟件和先進電子技術賦能的用戶交互界面和體驗層面,軟件將帶動汽車技術革新,引領產品差異化,“軟件定義汽車”已成為大勢所趨,中科創達有望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但在實現這一過程之中,中科創達仍有一定的風險。

平安證券指出,智能汽車業務發展與汽車智能化進程緊密相關,如因技術、市場等因素拖累,智能汽車發展和普及緩慢,則會拖累公司智能汽車業務的增長;此外,智能物聯網是公司大力拓展的戰略業務,具有海量的市場規模,但仍屬于導入期,熱點分散,不確定性較大。如果公司不能把握行業特點,客戶拓展進度和訂單數量不及預期,將對公司業績造成不利影響。研發進度上,作為典型的技術驅動型企業,公司業務發展高度依賴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若研發進展低于預期,或影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等。

總而言之,中科創達在智能賽道上具有前瞻性的布局和優勢,但從目前發展的角度看,無論是業績還是業務層面都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這也從近期的股價表現中可見一斑。至于未來中科創達在高研發投入下,能否真正轉化為成長護城河,仍需時間檢驗。

關鍵詞: 中科創達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