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系列指數看高質量發展|“互聯網指數”彰顯數字經濟增長動能|環球快看點

2023-06-05 07:40:34來源:上海證券報  

岳洋合 制圖


【資料圖】

今年是《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發布實施的第一年,規劃對“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提出了明確要求。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數據和指數顯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持續增長、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企業發展壯大……數字經濟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持續增長

人工智能研發指數、軟件服務業收入、電子信息制造業投資等一組數據顯示了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持續壯大的“能量”。

5月25日,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商智慧芽發布的中國研發指數月報顯示,3到4月,在其關注的七大焦點科技領域中,人工智能領域指數快速攀升,從107.6增長至120.7,進入120的高增長區間;從研發產出端看,該領域的授權發明專利量從3月的5510件提升至4月的1萬余件。

記者了解到,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發展,引導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通信設備、核心電子元器件、超高清顯示等產業的水平。

以超高清顯示產業的發展為例,近年來,8K超高清圖像傳感芯片從無到有,MiniLED、柔性OLED等顯示技術逐步應用;8K編解碼芯片、8K機頂盒主控芯片實現產業化發展;8K超高清攝像機、攝影機、專業監視器逐步量產,采編播系統、非線性編輯系統等前端設備本土化率大幅提升。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1至4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利潤率較一季度上升0.1個百分點;軟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8%;軟件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3.8%。

投資數據彰顯了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的“后勁兒”。1至4月,電子信息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2%,比同期工業投資增速高5.9個百分點。

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走向深度融合

移動物聯網用戶、“物”連接數占比、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等一組數據說明了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的“深度”。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移動物聯網用戶達20.11億戶,“物”連接數占比提升至54.1%,萬物互聯的基礎穩步夯實。

在連接規模持續增長的同時,融合應用走深走實。目前,5G應用已覆蓋52個國民經濟大類,全國5G和千兆光網“雙千兆”網絡應用案例數超過5萬個,移動物聯網在數字城市建設、智慧交通、移動支付等領域實現了較大規模應用。

數字技術和工業經濟也在深度融合。截至2023年3月底,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為59.4%,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為77.6%,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240個,重點平臺連接設備超8100萬臺,基于平臺的制造業新生態加速形成。

賽迪智庫信息化與軟件產業研究所工業互聯網研究室主任宋穎昌認為,工業互聯網正加快推動工業經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構建起全新的工業制造和服務體系,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提供有力支撐,并呈現應用場景化、服務產品化、推廣規模化等特征。

數字企業發展壯大

互聯網行業利潤、企業總研發投入、上市公司數量等數據體現了數字企業發展“體量”。

數據顯示,1到4月,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為4083億元,同比增長3.3%;實現利潤總額384億元,同比增長62.1%。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近期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認為,數字企業創新發展動能不斷增強。我國市值排名前100的互聯網企業總研發投入達3384億元,同比增長9.1%。科創板、創業板已上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中,數字領域相關企業占比分別接近40%和35%。

數字企業壯大的成績已經體現于數據指標。下半年,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有望給數字經濟帶來更多增量。

今年4月,全國工商聯聯合用友網絡、京東、騰訊、阿里、美團、奇安信、樹根互聯、工業富聯、重慶忽米等企業向廣大民營企業、商協會和專業機構發起“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倡議”。倡議書提到,“民營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要發展壯大,數智化轉型是必經之路。”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李先軍表示,“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僅表現為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的出現,更重要的是數字技術融入經濟系統的方方面面,成為驅動經濟系統效率提升和結構優化的重要力量,有利于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