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 正文

銀行理財卷起來了!招銀理財一產品不盈利不收管理費,集中火力為投資經理“造熱度”

2023-05-27 12:14:57來源:華夏時報  

記者 盧夢雪 冉學東 北京報道


(資料圖)

銀行理財子公司新動作頻頻,“花樣百出”打造競爭力。

近日,招銀理財一只權益類公募產品,因提出累計凈值低于1元不收固定管理費而引發關注。

記者注意到,該只權益類產品為招銀理財權益類投資經理張英所管理。5月份以來,招銀理財發布了多篇《誰是張英》、《尋找張英》、《張英來了》等一系列文章,對張英投資風格、投資理念、市場觀點、歷史業績等進行介紹,著力打造張英的個人影響力。

2022年銀行理財市場的“破凈潮”(產品凈值小于1)、“贖回潮”,打破了許多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保本保息”的固有印象。相關分析人士向《》記者指出,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銀行理財子公司為了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對產品進行創新調整,更加注重投資經理的個人影響力和投資管理能力的打造,這體現了銀行理財產品“更成熟”的趨勢。

不盈利不收費

“誰是張英?”5月5日,招銀理財發布一篇對話文章,以“張英”的口吻,介紹了旗下“招卓價值精選類權益類理財產品計劃”的基礎情況,首次將“張英”介紹給了大眾。

后續,招銀理財連發《尋找張英》、《我是張英》、《張英來了》等一系列文章,對張英過往經歷、投資風格、投資理念、市場觀點、歷史業績等進行了逐次介紹,一個從業16年、擁有豐富投資經歷、審慎克制的價值型投資選手“張英”便躍然紙上。

據了解,張英現為招銀理財權益類投資經理,她秉承“擇優”+“低買”的投資理念,攻守兼備,重視高股息的“壓艙石”價值,尤其看好國企深度價值重估、有競爭力的制造業龍頭、港股。

“招卓價值精選權益類理財計劃”即是張英管理的一只理財產品。在招銀理財發布的“選擇招卓價值精選首發產品理由”相關文章中,提到理由之一為“有誠意”—“普惠型費率創新,若產品累計凈值低于1,不計提管理費;張英自購200萬元,真金白銀勝過千言萬語”。

所謂“產品累計凈值低于1,不計提管理費”,即當該產品當日累計凈值低于1.00元(不含)時,管理人將從下一自然日起暫停收取固定投資管理費。直至該產品累計凈值高于1.00元(含)后,管理人恢復收取理財計劃固定投資管理費1.50%/年。

該權益類公募產品有80%—95%的資金投向了權益類資產,與公募基金股票型基金較為類似。而公募基金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費率一般為1.5%。

理財子公司降低費率并不是件新鮮事,但此前多為“階段性”費率調整,“招卓價值精選權益類理財計劃”這種隨產品凈值調整產品費率的情況并不多見。

2022年,交銀理財、浦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子公司在一定時期內將固定管理費、產品銷售服務費進行了“打折”,中銀理財等幾家理財子公司還將旗下部分理財產品管理費率降至0。

“通過不收取管理費來降低產品的購買成本,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同時也能夠提升投資經理的個人影響力,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品牌曝光度?!庇秀y行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認為。

值得注意的是,雖管理費率“不盈利不收取”,但“招卓價值精選權益類理財計劃”仍有其他費率。根據產品說明書,該產品還有認購費、托管費等費用。

記者注意到,“招卓價值精選權益類理財計劃”的產品托管費率為0.08%/年,相較一般股票型基金0.25%/年的托管費率也非常有競爭力。

打造品牌影響力

“此舉是對首發認購的客戶的負責態度?!?月26日,招銀理財回應稱,該產品投資經理的投資風格比較穩健,積小勝為大勝,因此這樣設計體現了該投資經理的信心,也體現了公司的信心。

記者近期走訪了幾家銀行發現,與此前僅展示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產品類型、封閉期等要素不同,已有銀行在理財產品集合展示頁面單獨標注了“投資經理”一欄。

“這體現了銀行理財產品‘更成熟’的趨勢?!贬槍⑼顿Y經理與理財產品深度綁定的現象,5月26日,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向《》記者分析指出,這樣對外可以展示更加良好專業的形象,對內也可以激勵員工提升專業程度。

“總體來說,將投資經理與理財產品深度綁定的現象在基金公司、公募基金較為常見。特別是前幾年,有一些當紅的基金經理發布了新產品,常常有非常多的認可他的投資者去買,這就是通過品牌的力量提升產品的影響力、吸引力的例子。”董希淼認為。

“基金經理也往往是大家選擇一只基金產品的重要考量因素?!币换鸸句N售人員告訴記者。

“此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投資管理團隊規模較大,難以將每個投資經理與每個產品進行深度綁定。但是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銀行理財子公司為了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開始更加注重投資經理的個人影響力和投資管理能力?!鼻笆鲢y行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通過投資經理與理財產品深度綁定,投資經理能夠更好地了解產品的投資方向和策略,進而更好地進行投資管理。

“總體來講,招銀理財在財富管理領域的創新值得其他機構關注、學習和參考?!蔽髂县斀洿髮W金融學博士羅皓瀚向《》記者坦言,資管新規后,全面凈值化時代,銀行理財產品作為公募性質的產品,與公募基金產品的差異將逐漸減小。

“其實,從管理費上讓渡利益進行營銷,以及打造投資經理的個人影響力,基金公司早有實踐?;鸸镜南冗M做法也值得理財子公司學習和效仿?!绷_皓瀚指出。

但董希淼同時提醒,對于知名度、影響力較高的投資經理,投資者也不要盲目跟隨,要對投資經理具體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全面和客觀的分析,給予自身的風險變化、投資能力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沒有最好的理財產品,只有適合的理財產品。”羅皓瀚也提醒道,“網紅”類理財產品固然有吸引人的特點和優勢,但畢竟仍是金融理財產品,風險和收益并存。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