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 正文

每日頭條!從烏克蘭豹斃再議下一代坦克標準

2023-06-16 15:24:44來源:觀察網  


(資料圖)

之所以再議,是因為去年俄羅斯坦克損失慘重時,我在觀網發的一篇文章《下一代坦克標準至少有3點》,豹2最新的慘敗,電動車和電磁炮的發展,讓我更加明確的下一代坦克的技術要求。先來看目前坦克的需求定位,坦克的誕生就是在一線頂著敵方火力給步兵和其他一線技術裝備提供安全防護,其次才是利用三大優勢裝甲,機動和火力在一線進攻。俄烏戰爭前,坦克就是重裝騎兵,而坦克靠正面裝甲和機動性也成功完成了任務。但是俄烏戰爭,無人機立體化打擊下,只有正面重甲的坦克自身難保,豹2居然被柳葉刀幾公斤的炸彈從其薄弱的側面裝甲打穿,直接報銷。還有各種從四面八方,從天而降的導彈和精確制導炮彈,坦克都成了刷最佳戰績的靶子。坦克原來的優勢在無人機和導彈面前毫無作用,也保不住步兵和一線技術裝備,連最基本的戰場生態位都失去了,大家才會說坦克過時論

所以下一代坦克先要保住自己的戰場地位,能在戰場上活下去,再談三大優勢的合理使用。既然敵方火力已經確定是無人機和導彈,那么作為一線作戰的坦克就必須要打掉這些目標。

火力:76,88這類中口徑炮就成了最佳選擇,再小就打不動建筑和堡壘,再打的沒法高仰角高射速打無人機和導彈。中口徑炮射高達1萬米,遠比30,35高射炮的3500米的射高高,對付翼龍這類高價值無人機都可以一戰。之前觀棋有語也透露過我軍可能裝備有電磁功能的中口徑火炮的消息,穿甲深度不低于現有125炮。四舍五入就是中口徑電磁坦克炮了。

機動:比亞迪仰望U8的技術做實驚嚇了我,1100匹馬力,傳統發動機10倍的扭矩,簡直就是天生為坦克而生。而輪轂電機驅動,柴油機充電模式是最優選擇。以99式的6+2對輪為例,可以分為4組,每組由一對帶電機驅動輪和一對無電機隨動輪組成,共4對電機8驅動至少2200馬力,扭力超10倍,已經足夠坦克使用,最多可以達到6對接地輪全部裝電機共12驅3300馬力,扭力預計為現有1500馬力柴油機的20倍。由于驅動輪增多,傳統坦克的發動機艙不再是核心部件,而鈉電池極高的安全性和模塊化,完全可以當做以前無人問津側面裝甲裙板,無非做厚點,打爛幾塊不過就是電量少點,不影響坦克作戰,主要解決續航問題。只要電機不壞到完全無非帶動坦克,打爛幾個無所謂。即使發電用的柴油機被打壞了,有電池也能開到安全地點,不會完全失去動力。單條履帶在戰場生存力差的問題也解決了,兩兩相近的輪可以用一條履帶,6+2對輪就是4對履帶。爬坡時,電力輸送到最前面和最后面的驅動輪電機,爬坡能力也能提高。另外電驅帶來的隱蔽性和加速優勢不用多說,大大提高戰場生存力。比亞迪的技術證明全電坦克不再是天方夜譚,而是極具可行性。

裝甲:中口徑炮適合無人炮塔,完全沒有了125和105炮空間限制過大的問題,可以大大節約裝甲的重量。而鈉電池做的外掛裙甲電池也能提高側面車身裝甲水平。電池也是有強度的,完全可以在非正面車體部位裝鈉電池模塊防彈,可以應用到所有坦克車體上,電池和防護一體化設計。但本質上提高不大,畢竟無人機和導彈打中了連豹2都完蛋。

電子系統:之所以單獨說是因為要防空。多面相控陣雷達必須裝上,大疆都用上了,坦克不用說不過去,真的不貴了。說雙35炮比99貴的已經是老黃歷了。單面大點的相控陣雷達還是利用炮塔做3-4面相控陣雷達看實驗結果,要求發現距離最低15公里,畢竟中口徑炮射高都有1萬米,總要有預警距離。配2-4架有熱成像儀的小型無人機,主要是對付步兵反坦克小組,無人機巡航的半徑是坦克周圍200米,加上1公里的熱成像視野,RPG和古斯塔夫這類反坦克武器就廢了。充電停機坪就在發電柴油機機艙上方,沒了變速箱,可以放少量車內電池,方便無人機充電。

總結:滿足上面要求的下一代坦克至少可以在戰場上生存下去,解決了生存問題。利用這種坦克能打出什么仗就是軍人的問題了。二戰坦克用的最好的是蘇聯,其次是德國。反面教材就是法國和英國,沒一個能發揮坦克的能力。一線重裝甲單位的戰場生態位不會消失,只有適應新環境的進化才能讓坦克重新煥發青春。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