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研報 > 正文

平均年齡29歲,探尋這群年輕人成長背后的秘密

2023-06-22 01:03:47來源:中國軍網  

平均年齡29歲,探尋這群年輕人成長背后的秘密

■中國軍網記者 于雅倩 翁雷鳴 劉妍 通訊員 袁海 龍逸斐


(相關資料圖)

走進空軍航空兵某團

飛行二大隊空勤樓

刻有“首戰首捷、首建新功、首用必勝、首創首成”

16個字的浮雕墻映入眼簾

字體遒勁有力

透露出一股鋒利的銳氣

仿佛透過歷史的硝煙

我們看到

72年前抗美援朝戰場上

人民空軍首批組建的

轟炸航空兵大隊

那群最大年齡24歲

最小18歲

人均飛行時長不到20小時的青年人

在每人拍下一張

沒有帽徽的黑白照片后

駕駛9架杜—2轟炸機

沖進無邊的黑夜

那夜炮火連天

在漫天火光中

年輕的眼神

愈發堅毅

一場夜間奇襲

他們成功對大和島目標實施轟炸

出色完成了對手眼中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70多年后

走進這個傳承先輩榮光的群體

能真切感受到

撲面而來的年輕血液的躍動

感受到印刻在每名成員身上

鮮明的時代朝氣

這群平均年齡29歲的年輕人

戰巡南海、前出西太、繞島巡航

成長為全時待戰、隨時能戰

宣誓祖國主權、捍衛民族尊嚴的、

空中戰略進攻力量

他們

背后有著怎樣的秘密?

2014年

空軍航空兵某團開始全面改裝轟-6K

二大隊率先領命

面對煥然一新的轟-6K

官兵們在振奮中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

這種壓力

二大隊武器控制師張九木感受尤為清晰

“由兩名空中領航員變成一名武控師,

精神上的壓力可想而知。”

電氣設備增加

投彈方式改變

進入轟炸航路之后

如何精準發現目標

如何在短暫的窗口期內截獲目標

“當無數個問號在腦海中不停出現時,

你能做的只有向前奔跑。”

熟悉性能參數

在模擬機上熟練掌握操作步驟

在飛行訓練中

一次一次地練

一關一關地闖

對空中的每個數據

每步操作都精益求精

“那時候工廠是跑得最勤的,

飛行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自己研究后,

就跑去工廠,

和專家們學習探討。”

然而對裝備的驗證

工廠提供的是理論值

是一個較為寬泛的范圍

要想摸透轟-6K的性能邊界

需要在不同環境、不同天氣

甚至一些極端條件下

一次次接近極限的探索

從最大速度到最小陣位

從最大載荷到最大航程

數據一項項累計

邊界一點點摸索

在不斷探索下

大隊官兵掌握了

新裝備的包線性能和作戰運用方法

摸透了多項能力閾值

最終

大隊全員2個多月就超前完成改裝

換裝3個月即擔負戰備任務

換裝不到10個月

大隊飛行員就前出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

并創下多項紀錄

“早一秒握緊手中武器,

就多一分勝利的保證,

我們需要的是在戰場上戰勝敵人。”

言之鑿鑿,行之灼灼

在一次次淬煉中

他們同“戰神”一起

脫胎換骨

見過這群年輕人的都說

總能在他們身上感受到一種

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那么

這種緊迫感來源于哪兒

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

團政治工作處主任伍凌峰直言

“我們在研究對手,

對手也在研究我們。

跟強勁的對手比,

慢一點就不是水平高低的問題,

而是輸和贏、生和死的問題。”

勝戰,唯有爭分奪秒

他們深入開展

“研究戰爭、研究戰場、研究對手

找敵我差距、找敵人命門、找克敵絕招”

“三研三找”活動

在困境險境中錘煉精兵

在一次次電磁干擾

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戰樣式研究中

尋求克敵招法

在一場場與兄弟單位

互為對手的攻防演練中

把聯合作戰的體系優勢

轉化為打贏勝勢

現代戰爭

轟炸機想要獨自突破敵人封鎖

實施臨空轟炸

已然不太可能

要想在未來戰場

拉得出,打得贏

必須要在體系作戰中

練就一招制敵的本領

“殲擊機護航,

干擾機和預警機共同配合創造了機會,

你到達指定地方后卻無法突進,

打不中目標,

怎么交代?

當想到這些時,

緊迫感自然就來了。”

面對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

在學習和執行任務中自我加壓

成了大隊官兵的“統一動作”

熟悉大隊長張斌的人都知道

如果不飛行的話

他一定是在戰法研究室

進行技戰術研究

為縮短新員成長周期

快速提高戰術水平

他帶著教官骨干逐一研究新員技術狀態

制定針對性帶教計劃

和新員一起進行

訓練準備、飛模擬機、復盤總結

在無數個燈火通明的夜晚

帶領新員翻越一座座駕駛術訓練的“高山”

“要成為一名尖刀型飛行員,

就要向學習力要戰斗力”

為了練習注意力分配

飛行員穆特發·艾利經常奮戰到下半夜

熬紅了眼睛滴上眼藥水繼續奮戰

飛行員黃誠入隊第三天

就成為戰法研究小組成員

談起夢想

他直言

“希望自己有能力指揮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

在一次次充滿硝煙味的戰法研究中

他伸手觸摸到的距離

與夢想越來越近

……

在一次次斗爭錘煉中

他們的作戰能力

由近海向遠海

單一向成體系

晝間向全時段躍升

然而

制勝強敵

重在研戰備戰

只有緊盯時刻在變的對手

才能把握未來戰爭的脈搏

也正是這種清醒

才讓他們在一次次的勝利中

愈加冷靜

始終保持一種“讀秒”狀態

夜深人靜,萬籟俱寂

在座艙里聽著“戰神”轟鳴

看著轟-6K巨大機翼之下

家鄉的點點燈火

中隊長楊沅更加真切地明白了

守護的意義

慢慢地

他飛離了家鄉

飛出了近海

飛向了遠海

航跡越來越遠

父母從來不會主動給他打電話

但他卻總能在飛行結束后

看到母親發來的未讀信息

“注意安全”

“天冷了注意加衣”

“給你寄了點枸杞和蜂蜜”

……

“飛行既是我的事業,

也是我的夢想。

他們都理解。”

低頭說出這些話后

他臉上透出歉意和感恩

眼神溫柔清澈

心無所懼,無畏也

心有所念,亦無畏也

家人的理解與支持

讓這群年輕人內心踏實安穩

也讓他們飛行得愈加堅定自信

在遼闊空域

萬里海疆

貌似平靜之下同樣潛伏著難以想象的危機

一次遠海訓練期間

突遇特情

情況危急中

張成梁沉著穩定下降高度

穿破層層云霧安全著陸

“不是不怕,

是不能怕。

知道自己背后守護著誰,

無論遇到什么情況,

都必須頂上去。

我一直覺得自己挺幸運的,

干了一件自己喜歡的事兒。

以前是好奇,

后來是熱愛,

如今在這份熱愛中

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

千百次砥礪刀鋒

為的是關鍵時刻敢于亮劍

一劍封喉

隨著使命任務的拓展

如山般厚重的責任涌來

但對這片湛藍的天空的熱愛

對這汪深藍的海水的熱愛

對祖國每一寸土地的熱愛

讓他們執著遠飛

為國護航

“祖國利益所至,

我們航跡必達。”

戰神轟鳴

在這片寫滿榮光的熱土

再次呼嘯而起

向著遠方

劃破天際

直沖云霄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于雅倩 翁雷鳴 劉妍 袁海 龍逸斐

責任編輯:于雅倩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