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兩月內凈值腰斬,前公募一哥依舊雪崩不斷,過去一周又跌13%,究竟何解?

2023-08-29 16:37:08來源:金融界  

財聯社8月29日訊(記者 沈述紅)單押單一或某幾個重點賽道往往是導致產品凈值“上躥下跳”的原因之一。過去一周,又有知名私募旗下產品罕見下跌逾13%。

來自第三方平臺的數據顯示,8月25日當周,前“公募一哥”任澤松旗下產品大跌13.03%,年內跌幅達39.18%。倘若從6月16日近期高點算起,該產品至今跌幅達58%。而截至6月2日,在管理規模5億以上、主打主觀多頭策略、且創始人曾有公募投資經歷的私募機構中,年內業績排名榜首的正是集元資產。彼時,上述產品年內收益達到33.79%。從33.79%到-39.18%,該產品僅用了兩個多月。


(資料圖)

從實際情況看,AI主題集中的幾個科技行業近期迎來了大幅殺跌。而今年5月,任澤松管理的產品股票倉位已達到滿倉狀態,其中接近7成倉位在傳媒板塊,電子板塊也有10.9%的倉位。他在6月份發給投資人的觀點中提到,TMT板塊短期調整并不動搖他對于AI板塊的堅定信心。

當前背景下,I還香嗎?上海一家老牌私募負責人分析,相較海外人工智能龍頭公司股價再次新高,國內相關領域表現較弱,整體板塊在等待進一步催化的過程中;也有私募上周坦陳補倉的部分科技股出現強勢股補跌的現象,凈值受到一定損失;另有私募表示,當下市場已經充分反映了投資者的悲觀預期,隨著反攻時刻將至,他們配置上看好“價值搭臺,成長接力”的四條主線行情,其中就包括AI相關產業鏈。

單周凈值大跌13%

8月25日單周,集元資產掌舵人任澤松旗下產品跌出了13.03%。此前,在端午節前一周的三個交易日里(6月19日至6月21日),該產品跌出了罕見的20.14%。隨后的一周,其凈值再度大跌。

至此,該產品此前積累的凈值漲幅已如風般消逝,年內凈值跌幅達到39.18%。倘若從6月16日近期高點算起,該產品至今跌幅達58%。

而僅僅在兩個多月前(截至6月2日),在管理規模5億以上、主打主觀多頭策略、且創始人曾有公募投資經歷的私募機構中,年內業績排名榜首的正是集元資產。彼時,上述產品年內收益達到33.79%。

這已經不是這只產品第一次出現較為極致的漲跌態勢。8月18日當周,上述產品凈值下跌7.34%;6月16日當周,該產品凈值上漲17.93%;6月9日當周,該產品凈值下跌8.23%;6月2日當周,該產品凈值上漲13.97%。

從月度數據看,這只產品去年8月份以來單月凈值漲跌幅多在10%以上,如今年4月,該產品凈值大漲17.32%;去年9月,其凈值下跌16.34%。今年6月、7月及8月以來,其凈值跌幅更是分別達到了35.52%、14.88%、17.17%,1月份及去年10月份凈值漲幅則分別有22.85%、22.22%。

公開信息顯示,前“公募一哥”任澤松于2018年離開公募行業,隨后收購集元資產,操盤其中的核心產品,正式“奔私”,目前公司管理規模在10億元至20億元之間。

“押寶”AI

私募產品凈值的“大開大合”,往往源于對單一或某幾個重點賽道的押注。

來自第三方平臺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任澤松管理的這只產品年內最大回撤達到了58.94%,夏普率-0.62,波動率則高達68.49%。

在過去多年的公募經歷中,任澤松便以“賽道”型選手聞名。“奔私”后,雖選擇的行業有所變化,但他依舊是那個敢于“押注”的選手,這在產品凈值上也有所體現。2022年,他管理的產品凈值跌幅超過50%,凈值曲線直接攔腰斬斷。更早的2019年至2021年,他管理的產品回報則接近200%。

今年以來,其產品的凈值漲跌幅排名幾乎每次都在首位或末尾,走勢之大起大落幾乎成為常態,引得行業矚目。不斷回調,又不斷創新高,私募產品的“彈性”之大,在他這里得到了極致體現。

事實上,有不少市場人士猜測任澤松重倉了AI。根據集元資產的運作資料,任澤松年初持倉主要集中在光伏、新能源車、半導體、生物醫藥。2月,他開始留意AI板塊。3月份,AI技術進展進一步加快,任澤松認為產業趨勢迅速向前演繹,“我們也改變了一開始的看法,意識到可能人工智能并非主題炒作,而是一件會引起深遠影響的事情。”

意識到這一點的任澤松,很快調整了持倉結構,重點持有AI板塊。5月份,他管理的產品股票倉位已達到滿倉狀態,其中接近7成倉位在傳媒板塊,電子板塊也有10.9%的倉位,醫藥生物、新能源、計算機三大板塊的倉位僅2成出頭。

在任澤松6月份發給投資人的觀點中,他表示,TMT板塊短期調整并不動搖他對于AI板塊的堅定信心。“本輪調整,也意味著短期資金的逐漸離場,真正考驗我們的,還是自下而上去挖掘出來真正具有核心優勢的企業。”

他看好中國企業自有的大模型以及算力,認為雖然目前這兩大方向與美國相比仍有巨大的差異,但構建中國自有生態是大勢所趨,只有先努力追趕才能有機會超越。希望在產業升級的初期挖掘和跟蹤具有較強實力和超前布局的企業,與企業共同成長。

I還香嗎?

近期,AI主題集中的幾個科技行業迎來了大幅殺跌,不少重倉AI的公私募產品凈值呈現出“蹦極”姿態。當前背景下,I還香嗎?

上海一家老牌私募負責人分析,相較海外人工智能龍頭公司股價再次新高,國內相關領域表現較弱,整體板塊在等待進一步催化的過程中。

“我們總體倉位在50%以上,上周進行了試探性加倉,部分個股加倉時間略早。這之中,部分科技股出現強勢股補跌的現象,凈值受到一定損失。”另一家私募坦言,當下不必過于悲觀,會在控制好風險的基礎上做好下一階段進攻的準備。

不過,一家華東地區私募認為,中長期看,泛AI領域會出現很多投資機會。中短期看,AI板塊有兩種投資機會,一是隨著爆款應用落地,應用和算力公司都重新會有機會,有一定概率在未來12個月出現爆款應用,而未來24個月出現爆款應用的概率很大;二是短期沒有顯著爆款應用,股價有回調,但訂單落地后重新確認邏輯,會有反彈的機會。

金輦投資亦表示,當下市場已經充分反映了投資者的悲觀預期,從“政策底”到“市場底”的轉折拐點也愈發接近,歷史上“市場底”附近的許多特征都已出現。“8月北上資金顯著大幅流出,但回顧過去,歷史上北上資金經歷類似本輪的巨幅流出后市場往往出現曙光,類似的北上資金流出后市場出現曙光,均伴隨著美債利率回落和國內政策改善。”隨著反攻時刻將至,他們配置上看好“價值搭臺,成長接力”的四條主線行情,其中就包括AI相關產業鏈。

具體而言,這些主線包括:受益政策催化在基本面見底時期存在明顯超額收益的大金融板塊;順周期品種,存在較大困境反轉的地產鏈相關,如地產、建材、家居、家電等;我國已經具備規模和市場份額優勢的高端制造行業,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光儲等;全球產業變革趨勢共振下的科技成長行業,如智能駕駛、機器人、AI等相關產業鏈。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