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正文

世界今亮點!南寧各區都有哪些傳統美食?

2023-07-04 20:56:07來源:南方養生網  

背景:9月21日下午,家住江南區的裴女士開著電動車到解放路石巷口,想找到多年前老爸給她買過的老手工網油腰卷。不想,來到這里,只看到拆遷的建筑群落連成片,石巷口里的黎師傅網油腰卷已經不見蹤影。幾經詢問,老街坊給她指點了一下,裴女士終于在西平橋頭的新水街市場找到了這個毫不起眼的小店。

婚宴美食飛入尋常百姓家

腰卷是什么?很多年青一代的南寧人甚至對這個詞語都有點陌生,表示春卷倒是聽多了,可腰卷是第一次聽到。不過,如果是親眼見到黎師傅這個老手藝的制作過程,便深刻體會到這兩者雖有一字之差,但無論從口感還是外形上都相差甚遠。

每天下午臨出攤前,黎師傅都要把腰卷下鍋過一道油,隨著腰卷的起鍋,整一片空氣里都彌漫著香噴噴的味道,輕輕咬一口下去發現其中既有油條的酥脆,又有餃子的餡香,其美味無法言說。


(資料圖片)

每天下午3時30分,黎師傅一開攤,便有市民陸陸續續圍上來。客人來了一波又一波,現炸現賣的腰卷也是接連不斷上了一筐又一筐。

這個老手藝目前只有黎智興一人在做。48歲的黎智興是網油腰卷的傳承人,他在水街可謂遠近皆曉,做了將近30年的腰卷了。“我父親早年做過廚師,在婚宴酒席上會做各種各樣的菜式,而這個網油腰卷就曾經是我們本地酒席上的一道名菜。”黎師傅說。為了保持網油腰卷的色香味,他們在選料、刀工、油溫、色澤上都要掌握得恰到好處,只有拿捏得當上桌的時候才會保證一口下去滿嘴香。

父親把一些傳統菜式的制作手法傳授給了黎智興,因此他只有10歲左右的時候,便學會了炸扣肉、包包子等基礎手藝。不過隨著社會的變遷,傳統菜式漸漸淡出視野,黎智興便轉戰街巷,每天都供應這道“獨門手藝”。

餡料切絲、過油兩道正是秘訣

每天清晨7時,黎師傅就要去市場備貨了。這個網油腰卷之所以“獨家”,很大成分在于其餡料過于講究,首先必須要買到豬網油,其次還必須使用最新鮮的瘦肉、豬腰、馬蹄等材料。制作一條網油腰卷,黎師傅必須要在前期做足準備:馬蹄需要一個一個地削皮,削完皮后還要把它們剁碎;其中的餡料全部都得切絲,切絲也是一個技術活,所謂的細工出慢活,通常這都要花上好幾個小時才能完成。

我們這個腰卷為什么吃起來特別酥脆,秘訣就在那一道網友面皮。這個腰卷想要好吃那是急不來的,第一道先把做好的網油餡料裹上粉漿丟入油鍋中過熱油,回頭還要再次裹上粉漿炸一次,這樣才能將外層的面粉炸得金黃蓬松、厚實香脆,同時里面的餡料也更為味濃脆口。

這種手藝也偷不來懶,必須現場手工制作才會有此美味,因此也指望不上什么機器來代替自己。為此,在南方炎熱的天氣中黎師傅幾乎每天都在高達40攝氏度左右的小隔間里工作,通常是衣襟全被汗水浸濕了,換一件再繼續干。“冬天天氣冷,光是洗菜、切肉、處理網油下來,手就已經被凍得沒有知覺;到了天氣熱的時候,待在這高溫油鍋旁邊又是一種痛苦,衣服濕得可以直接擰出水來。”憨厚的黎師傅一邊笑著一邊說。但即便是環境惡劣,他依然堅持自己每天動手做出市民愛吃的網油腰卷。

幾經易址但仍在堅持

從1988年開始就在南寧市解放路做網油腰卷,黎師傅這近30年來也充滿了曲折和艱辛。黎師傅說,早年家里開的是桂林米粉店,腰卷由于是一道老南寧的婚宴經典菜式,因此就兼顧著在粉攤賣,沒想到生意一直不錯。隨后,網油腰卷自己獨立成為他們的招牌手藝,攤點由臨時變為固定,隨后又經歷了舊城改造,好不容易才在現在這個店固定下來。不過,很多老顧客也是不論易點何處,都要一路找來,這也成為他堅持下去的一個動力。

“有的顧客,從我爸掌勺的時候就來光顧了,現在還在吃。”越是被基于這樣的期望,黎師傅越是要親力親為。為此他每天上午都一定要先將餡料卷好蒸熟,到了下午4時便要準時開攤。這一邊黎師傅親自操刀油炸腰卷,而那一邊則由老婆包攬了切、賣、包裝、收銀的活兒,夫妻倆這么搭配著也過了幾十年。

有人看他生意好、回頭客多,想給他一筆錢買下這個技術,但被黎智興拒絕了:“這是家傳手藝,舍不得!”黎師傅只想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老手藝,把腰卷這道傳統南寧菜原汁原味保留下來。

=======================================

觀點:

綜合廣西日報客戶端 當代生活報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