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正文

新能源車標配空懸,是“堆料”還是“趨勢”?

2023-08-08 15:33:13來源:ZAKER科技  

一直以來,車輛如果既想擁有轎車的舒適性,又要兼顧越野車的通過性能,那么搭載空氣懸架系統無疑是最佳選擇。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由于價格昂貴、制造工藝復雜,空氣懸架基本上是高端豪華車型的專屬配件。相比之下,自主品牌搭載空懸的車型較少,這也導致了空氣懸架逐漸被國人貼上了 " 高端 " 的標識。

但隨著新能源汽車向電動化、智能化發展,汽車底盤也從傳統底盤、電動底盤到智能底盤進行發展迭代。

如今,以新勢力為代表的新興汽車品牌多定位于家用增換購需求,出于打造品牌特色需要,空氣懸架也成了高端品牌增配的主要產品之一,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相關資料圖)

理想、蔚來、極氪、嵐圖等品牌紛紛用上了往日 " 高高在上 " 的空氣懸架,甚至不到 30 萬元就能落地的寶馬 i3,都給配備了空氣懸架配置。一時之間,空氣懸架似乎成為新能源汽車的 " 標配 "。

要知道,在消費者的固有印象中,空氣懸架往往要大幾十萬的車子才給配備。而今年以來在本土新勢力驅動下,空氣懸架配套價格帶甚至已下沉至 30 萬級,不禁讓人好奇,空氣懸架什么時候變得這么 " 廉價 " 了?

空氣懸架與新能源車更配?

眾所周知,在傳統燃油車時代,40 萬元以內主銷產品的懸架系統,一般是由螺旋彈簧和減振器組成,被動地進行受力緩沖和反彈力消減。常見懸架主要包括扭力梁懸架、麥弗遜懸架、雙叉臂式懸架以及多連桿懸架三種。

而與普通懸架系統相比,空氣懸架系統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夠顯著提升車輛的操控性和舒適性,不過結構相對比較復雜。空氣懸架通過利用空氣彈簧將金屬彈簧替代,并增加了空氣供給單元(氣囊)、ECU 控制器以及傳感器等零部件。

從結構上來看,空氣懸架系統主要由空氣供給單元、空氣彈簧、電子減震器和控制單元構成,它可以控制車身底盤高度、車身傾斜度和減振阻尼系數等。

空氣懸架之所以被汽車廠商所吹捧,主要是其能夠實現不同路段的不同駕駛風格,通過汽車的路況識別,空氣懸架能夠使汽車在低速路段有不錯的通過性,也能讓汽車在高速路段降低車身,實現更好的操控性和穩定性。但空氣懸架過高的使用成本,也會在汽車的生命周期中有所體現。

簡單來說,空氣懸架系統的優點是舒適性高、操控性好,而缺點是結構復雜、成本高、耐久性有待考驗。

此前,空氣懸架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豪華車和越野車等車型中,如保時捷 Cayenne、寶馬 7 系、奔馳 S 級、奧迪 A8 等,但是由于成本較高,其滲透率一直較低。

數據顯示,2022 年全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的空懸新車總裝車輛 23.8 萬,裝配率僅為 1.2%。那么,對于新能源車來說,搭載空氣懸架又有什么得天獨厚的優勢?能讓一眾新能源車企對其趨之若鶩。

其實,相比于傳統燃油車型,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的確更加適合搭載空氣懸架。

首先,現階段的新能源汽車往往裝備了大質量的動力電池,整車重量比常規燃油車更大。眾所周知,新能源車的續航水平與車身自重有很大關系,而空氣懸架也比傳統懸架更輕,有利于提高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

此外,新能源車由于搭載電池組,其對于車輛底盤的要求也更為苛刻,而空氣懸架能夠更全面地滿足一系列特殊要求。

更為重要的是,一輛汽車的底盤調校非常耗時耗力,考驗車企的相關技術積淀,這對于 " 根基薄弱 " 的新勢力品牌來說無疑是非常困難的。而空氣懸架的出現,能一定程度上簡化底盤研發步驟,把大量工作從試車場帶到了電腦模擬,這無疑大幅縮短了整車研發周期。

最后,隨著電動化的加入,整個空氣懸架將得到更好的開發。例如,車輛能夠根據車身攝像頭、雷達等對路面進行掃描,然后行車電腦根據反饋信息進行處理、判斷,從而對空氣懸架進行調校,整體表現更出色。

本土供應商的 " 契機 "

其實從客觀上來講,空氣懸架在新能源領域的大量實裝,也要得益于國產零配件廠商的成本降低。今年開始,如孔輝、保隆、中鼎等國內零配件廠商已經逐步將空氣懸架的價格體系打了下來。

在此之前,空氣懸架一般由海外供應商如大陸、威巴克提供總成。全球范圍內空氣懸架技術起步較早,大陸成立于 1871 年,采埃孚子公司威伯科成立于 1869 年,而威巴克也已有 150 多年的歷史。

而空氣懸架各部件中,價值量大且壁壘高的部件是空氣彈簧、空氣供給單元。為滿足耐久性、可靠性、空間布置、精密性等多方面要求,空懸部件需要進行大量驗證,項目經驗的積累亦很關鍵。

并且,空氣懸架部件仍在繼續向體積更小、剛度可調范圍更大的方向進化,部件供應商的壁壘將進一步提高。也正因如此,海外供應商們在技術儲備和客戶關系上積累了深厚基礎。

然而,由于空氣懸架研發制造復雜度相對更高,加之其僅配置于豪華車導致規模始終無法放量。與之相對的則是中國的高端電動車發展迅速,國外供應商還未及時調整供需戰略,國外多個高端懸架供應商供貨資源 70% 都傾向于歐美市場。

這便導致多個高端懸架供應商,資源給到國內的步調也會隨之放緩。此前,理想汽車就曾公開分享其 " 采購過程 "。官方表示:" 經過數次溝通與談判,國外供應商最終也只愿提供 5000/ 月的產能,遠遠小于實際需求。同時,面對由理想汽車出資‘來中國建產線’的邀約,他們也不愿接受。"

對于海外供應商來說,增加產能意味著增加產線和工人,一旦不能實現預期銷量,提前的這些投入對供應商來說都是損失。而我國本土懸架供應商,在物流配送、銷售政策調整等方面本就有著天然優勢,再加上國內市場的需求推動,無疑將帶動整個國內空懸賽道產業化推進。

而為了降低空氣懸架的成本,主機廠開始分拆空氣懸架大總成,分拆成空氣供給單元、空氣彈簧、減振器和傳感器等小總成,而自主做定制化集成,集空懸于智能底盤系統內,這為國內供應商單點突破提供了機會。

以新勢力為代表的車企創新商業模式,自研空懸算法并集成于域控制器,其它空懸部件分散采購,軟硬解耦的采購模式可大幅降低空懸系統搭載成本。而空懸部件供應商亦可借此聚焦自身長板,使研發及產能資源聚焦,進入降成本 + 增規模的良性循環。

在新勢力品牌的帶動下,本土空懸部件供應商的產業化經驗快速提升,如孔輝科技為東風嵐圖配套、保隆科技為蔚來配套、中鼎股份收購全球空懸壓縮機龍頭企業 AMK 進入空懸賽道、拓普集團獲多個空懸配套定點。

目前來看,雖然海外供應商也在加碼在華投資,但本土部件供應商已取得明顯的領先優勢,憑其快速響應機制、規模化配套優勢,未來本土空懸部件供應商將在該賽道取得主導地位,投資者可以對相關公司保持關注。

2023 年 1-5 月,我國乘用車空懸出貨量 19.56 萬套,同比增幅達 222.9%。以上述數據為統計口徑,國產供應商已經在空氣彈簧賽道率先突圍,供氣單元仍處于外資供應商壟斷格局,控制系統部分則開始出現硬件委外代工,系統自研的趨勢。

對此,平安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稱,在本土新勢力驅動下,當前空氣懸架配套價格帶已下沉至 30 萬元級,迎來了寶貴的產業化機遇期。標桿車型的熱銷將帶動空懸賽道產業化往縱深推進,預計 2025 年空懸配套規模可達 200 萬套以上。

標配空懸是 " 堆料 " 還是 " 趨勢 "?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空氣彈簧的價值量約 3000-6000 元,電子減震器約 3000-5000 元,空氣供給單元約 2000 元,ECU 控制系統大約 1000 元,其他傳感器等約 2000 元。綜合算下來,空氣懸架的單車價值量約 1.1-1.6 萬元。

雖說空氣懸架在一眾本土供應商的 " 發力 " 之下,整體價格有所下降,但對于 30-40 萬元級別的車型來說仍舊以選裝模式為主。以極氪 001 為例,其選裝空氣懸架的價格仍在 20000 元左右。

而在 30 萬 -50 萬元的豪華車市場,銷量排名靠前的寶馬 X3、奔馳 GLC、奧迪 Q5L、特斯拉Model Y、蔚來ES6、高合 HiPhiY 均不標配空氣懸架,其中奔馳 GLC、蔚來ES6、高合 HiPhiY 標配 CDC 連續可變阻尼減振器。

復雜的制造工藝意味著空氣懸架的產品成本也會相應拔高," 標配 " 空氣懸掛到底是新能車企的 " 堆料 " 競賽,亦或是一種 " 大勢所趨 " 呢?

至少從長期來看,空懸成為中高端新能源車的標配已經可以預見。據中信證券測算,到 2025 年,空懸總體單車價值量降至 8500 元,國內 / 全球滲透率提升至 15%/12%,開始滲透到 25 萬元車型市場。

那么,對于現階段的消費者來說,還有沒有必要選裝空氣懸掛呢?其實,空氣懸掛的價格本身早已被各大廠商擺在了明面上,其背后比拼的還是整個空懸系統的體驗感。

理想魔毯空氣懸架 2.0

以理想汽車為例,根據官方數據,截至 2023 年 7 月底,理想 L 系列魔毯空氣懸架車型累計交付量已經突破 20 萬輛,所有已交付的 L9、L8、L7 中,理想魔毯空氣懸架配備率達到了 93%。

據理想汽車相關人士透露,在空氣彈簧的量產環節,理想汽車最終選擇了國內供應商孔輝、保隆。理想汽車深度參與供應商的產線策劃與建設,建立了專用產線,從產線設備的選型到開發工藝參數的驗證,全部與供應商共同決策。

其實,無論是在智能時代,還是機械時代,如果車企只會簡單地將空氣懸架裝在車上,明顯不足以證明車輛具有足夠的技術實力。而盲目 " 堆料 " 只會導致空氣懸架不僅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優勢,反而成為影響車輛駕駛體驗的關鍵。

總的來說,空氣懸架的出現,一方面帶來更為舒適的駕駛體驗,同時仍存在著不小的 " 隱憂 "。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當前新能源汽車尚處于前期階段,搭配空氣懸架的車子沒有經受全方位的場景考驗,一旦這批車輛進入生命周期后端,空氣懸架可能出現各種問題,維修更換的費用也會讓消費者難以接受。

因此,對于國內的新能源車企來說,配備空氣懸架等一系列高端零配件其實并不難,難的是需要對零配件進行不斷地調整,打造出獨有的優勢。

目前來看,通過高端零配件作為賣點,從而令產品獲得高溢價已經初見成效。但各家新能源車企想要從長遠的角度獲利,圍繞空氣懸掛領域的 " 角逐 " 其實才剛剛開始。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