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滬深300ETF成為首個千億級寬基ETF產品

2023-08-08 14:56:37來源:金融界  


(資料圖)

格隆匯8月8日丨8月7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總規模達到1015.61億元,突破千億大關。

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成立于2012年5月4日,是國內首批跨市場ETF,首募規模達到329.69億元,一直保持著被動產品首發的歷史紀錄,之后規模一度有所縮水,直到2014年年末隨著牛市行情啟動,規模迅速反彈突破400億,2015年牛市行情頂峰過后突破500億之后,規模一直在500億水平線附近徘徊。

2022年開始,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再次駛入規模上升的“快車道”,2022年1月末,規模正式站上600億整數關,同年年末再上一個臺階,突破700億關口。

今年以來,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模實現“三連跳”,1月中旬規模超越800億,7月末繼續飆升突破900億,8月7日實現千億級突破。

據中證指數公司統計,境內外137只跟蹤滬深300指數的公募產品合計規模目前已超3000億元人民幣。其中,滬深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境內滬深300主題ETF產品合計規模達1532.91億元,月內份額合計凈增長52.5億份,資金凈流入達到193.52億元。

滬深300指數由滬深市場中規模大、流動性好、具有代表性的300只證券組成,基本囊括了滬深市場各細分領域龍頭上市公司,能夠反映滬深市場大市值龍頭的整體表現。通過每半年進行的定期審核和調整,指數得以不斷吸納新興行業的核心標的,與我國經濟產業轉型趨勢相適應。

縱觀歷史,中國經濟發展經歷了從投資鏈條拉動向需求拉動的過程,對應到A股市場上就是“煤飛色舞”順周期板塊與“喝酒吃藥”大消費板塊的先后登場,對應到滬深300指數里就是權重行業的變遷——主要消費、信息技術、醫藥衛生等新經濟行業占比權重較指數成立時均顯著提升,而原材料、公用事業等傳統行業權重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隨著新舊動能的轉換持續演進,指數中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斷提升,使得滬深300始終具有相當的、對總量經濟的代表性。

從指數表現來看,滬深300指數2005年至2022年平均股息率約為2.11%,自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的10年間,滬深300全收益指數年化收益率達8.78%。

華泰柏瑞基金認為,滬深300ETF較為充分地反映了國內宏觀經濟發展增速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結構性紅利,是分享優質龍頭公司發展成果的有力工具,指數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