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全球報道:先收警示函、后立案調查致定增叫停,榮聯科技遇多事之秋

2023-02-10 20:42:40來源:鈦媒體  

信創概念股榮聯科技(002642.SZ)最近迎來了多事之秋。

1月31日,榮聯科技因涉嫌信披違規收到北京證監局警示函,并在當日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隨后,深交所也發來關注函詢問此事具體情況以及對公司的影響。2月9日晚,公司披露了回復函,顯示本次被立案將導致上市公司3.79億元定增計劃中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一切的起因,是證監會發現大股東王東輝對上市公司的資金占用。公告顯示,榮聯科技于2019年、2021年以預付款等名義,向供應商北京順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云棲科技有限公司分別合計轉賬2956萬元、1542萬元,而這4498萬元隨后卻均轉入了大股東王東輝控制的北京極至科技有限公司賬戶。但公司既沒有履行關聯交易審批程序,也沒有進行信息披露。

企查查顯示,北京順聯和北京云棲的法定代表人都是魏超,而魏超是2011年公司IPO時的前十大股東之一,屬于外部股東,且其持有的股份是IPO前由王東輝轉讓的。有市場人士認為,IPO前的股權轉讓表示雙方關系較為密切,并且不能完全排除代持的可能性。

昨晚,公司在回復函中表示,上述款項在全額原路退回公司后,公司對相應訂單均作了撤銷處理,截至目前所涉資金均已全額原路返回到榮聯科技賬面,沒有給公司造成資金缺口和損失。然而,對于為何預付款到賬后合同撤銷,以及資金轉入王東輝另一家子公司后的具體用途,公司卻未能給出解釋。

榮聯科技是數字化服務提供商,面向行業客戶提供企業數字化轉型和IT基礎設施建設全方位解決方案。主營業務包括企業服務(系統集成服務和IT運維服務)、物聯網和大數據以及生命科學三部分。

鈦媒體APP翻閱公司歷年財報發現,公司的業績自2017年開始便一蹶不振,并且由于其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虧損公司還被實施過退市風險警告。期間,公司的市場形象、業務發展等方面均受到影響,盈利能力也極速下滑,毛利率由2016年的39.39%降至2018年的9.31%。眼看2020年公司再度巨虧10.83億元,公司也開啟了自救模式,籌備“易主”。

數據來源:Wind

2021年1月,公司宣布山東濟寧高新區旗下的山東經達將受讓公司8.06%股權,并通過表決權委托的方式取得公司20.93%股份的表決權,由此成為公司控股股東,而榮聯科技實控人則變更為濟寧高新區國有資本管理辦公室。

同時,榮聯科技還發布了非公開發行預案以鞏固新股東地位。公告顯示山東經達擬出資3.79億元全額認購不超過不超過1.03億股股份(占此次非公開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15.33%),用于榮聯科技混合多云服務運營支撐平臺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然而定增一直未能完成,2022年5月,公司經股東大會同意將非公開發行股票決議的有效期自原有效期屆滿之日起延長12個月。

目前看來,公司的定增事項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強。榮聯科技在回復函中稱,根據《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的規定,在立案調查期間公司不得非公開發行股票,因此其非公開發行程序只能暫時中止。待證監會調查結果確定后,如公司不再存在相關規定的“不得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情形,公司才可重新啟動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

王東輝此前表示,“山東經達是代表國資來持股,會對榮聯科技財務并表但不會對公司業務整合。榮聯科技不僅在資金上得到了很大的支持,而且因其國資背景,對榮聯科技計劃拓展的政務數據中心業務將會有很好的背書作用。”

但自國資入主后,公司的業績依然乏善可陳。榮聯科技2022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3.89億元同比增加14.13%,但扣非凈利潤僅832.47萬元,同比下滑16.01%,仍是增收不增利。此外,公司的應收賬款也是節節攀升,去年三季度末已高達12.3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績沒有起色、接連收函的情況下,榮聯科技股價卻僅在披露被立案次日跌停,之后一路波動上漲。自2月以來,隨著信創概念走熱,截止2月10日公司股價漲幅達12.69%,當日收盤報9.23元/股。(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翟碧月 )

關鍵詞: 先收警示函、后立案調查致定增叫停 榮聯科技遇多事之秋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