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聚焦IPO | 東昂科技“硬條件”不足撤回上市申請,產能數據與環評文件有矛盾

2023-02-24 18:41:51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紅周刊丨趙文娟

東昂科技撤回創業板上市申請,背后原因可能與公司營收規模和研發投入上很難達到創業板上市的最新要求有關。此外,該公司在大量新增產能未達產下仍選擇擴產,讓人擔憂產能或嚴重過剩。

近年來,LED照明企業一波又一波謀求上市,成功過會者有民爆光電、藍箭電子等,而終止審核的則有美智光電、銀河股份、谷麥光電等,如今又加上了廈門東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昂科技”)。


(資料圖)

2月21日晚間,深交所官網顯示,東昂科技創業板IPO撤單。深交所表示,由于東昂科技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二條,決定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

雖然交易所公告并未給出東昂科技主動撤回的理由,但《紅周刊》梳理公開資料發現,東昂科技與同行已上市的競爭對手海洋王、久量股份相比,不僅在營收和業績規模上尚有差距,且營收增速和規模也都很難達到創業板最新上市量化指標要求,而研發投入雖然勉強達標,但創新成色仍稍顯不足。此外,東昂科技招股書披露的產能數據與環評文件中給出的數據還存在“打架”情況,信披質量也是讓人堪憂的。

盈利能力難達創業板上市要求

東昂科技主要從事專業移動照明工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型號多達230余種,雖然公司號稱已形成較為全面的產品布局,但目前的營收規模卻依然很小,持續盈利能力也不出色。

據招股書,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東昂科技分別實現營收2.39億元、1.78億元、2.63億元、1.24億元,2020年和2021年營收同比增幅為-25.56%和47.84%;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817.84萬元、4550.65萬元、6062.17萬元、2459.31萬元。其中,2020年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同比下滑。此外,公司報告期內的銷售凈利率也在一路走低,分別為28.54%、25.59%、23.05%、19.84%。

不僅如此,與同行競爭對手海洋王、久量股份相比,東昂科技的營收規模也尚有差距。2022年上半年,海洋王的營收規模高達8億元,就連2019年上市的久量股份營收也有2.79億元。不過與海洋王和久量股份不同的是,東昂科技的經營模式主要采取ODM模式,為實耐寶、百耐、伍爾特等國際知名工具類企業提供專業移動照明工具,僅少量業務通過OEM模式開展,而海洋王、久量股份則主要使用自主品牌進行生產,如此情況說明,東昂科技目前還尚未形成自有品牌銷售收入,大部分營收來自代工。

沒有自主品牌,等同于“代工廠”的東昂科技在成本轉嫁能力上相比競爭對手要明顯偏弱,這一點在公司的移動照明類產品毛利率變化上有明顯體現。報告期內,東昂科技涉及移動照明類產品的毛利率不僅呈下滑趨勢,且明顯弱于競爭對手,分別為43.39%、41.25%、36.22%、33.08%,而同行可比公司均值分別為46.86%、44.55%、44.45%、36.78%。

此外,營收依賴代工,沒有自主品牌支撐的東昂科技還要看大客戶的“臉色”吃飯,其客戶集中度要明顯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報告期內,東昂科技對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合計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85.58%、86.04%、86.99%、86.60%,而2019年至2021年,海洋王的前五大客戶收入占比僅為10.79%、21.55%、9.98%,久量股份該比例為30.80%、33.72%、39.78%。

在此背景下,東昂科技的成長性顯然是令人擔憂的。要知道,深交所于2022年末發布了修訂后的《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規定要求申請創業板上市企業需符合以下三個標準之一才能夠滿足創業板對成長性創新創業企業的要求:一是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15%,最近一年研發投入金額不低于1000萬元,且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20%;二是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不低于5000萬元,且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20%;三是屬于制造業優化升級、現代服務業或者數字經濟等現代產業體系領域,且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30%。依據規定要求,《紅周刊》發現東昂科技2019年至2021年的營收復合增長率僅為4.91%,遠低于20%的要求,這意味著無論是營收增速還是營收規模上,東昂科技都暫未達到創業板定位的量化指標要求。

雖然《暫行規定》還提出,若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3億元的企業,不適用前款規定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要求,但就2021年東昂科技的財務數據來看,其營收遠不足3億元,這意味著東昂科技要想上市,至少2022年營收要突破3億元規模才能符合新規要求,可目前來看,東昂科技2022年上半年營收只有1.24億元,而公司也預計2022年度實現營收2.35億元至2.38億元,較2021年同期下降9.41%至10.78%。

由上述來看,東昂科技這一次能夠主動撤回上市申請,很可能也是考慮到自己的營收并未達到創業板上市的最新要求,需要進一步增強自己的創收能力。

研發重視度有限 創新成色平平

除了營收業績方面存在不足外,《紅周刊》發現東昂科技在研發投入上僅勉強達到《暫行規定》對企業研發投入的量化指標要求。2019年至2021年,東昂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854.6萬元、781.1萬元、1194.51萬元,而正是最后一年的研發費用的大幅提升,讓其近三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8.23%,超過了“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15%,最近一年研發投入金額不低于1000萬元”的要求,可即便如此,招股書中給出的多處信息反映出東昂科技對于研發重視程度是不高的。

在研發、銷售、管理三類崗位薪酬中,東昂科技的研發人員平均薪酬竟然“墊底”。據首輪問詢回復內容,報告期內,公司銷售人員的平均年薪分別為24.14萬元、20.79萬元、27.7萬元、15.18萬元;管理人員平均年酬分別為14.85萬元、13.64萬元、15.49萬元、7.91萬元;而研發人員人均年薪則分別為16.77萬元、11.62萬元、15.39萬元、7.75萬元,不僅不如銷售人員,除2019年外的其他時間段薪酬甚至都不如管理人員平均水平。尤其是在2020年這三類崗位人員平均薪酬整體下滑時,惟獨研發人員的薪酬下降幅度最大,達30.71%;其次是銷售人員,為13.88%;管理人員僅下滑了8.15%。到了2021年薪酬上漲時,在銷售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年薪整體超過2019年基礎上,研發人員平均薪酬竟然未回到2019年水平。

或正是對研發人員的不重視,東昂科技的研發人員離職率近年來并不算低。據首輪問詢回復,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人員離職率分別為23.40%、17.39%、16.67%、24.07%,整體呈上升趨勢。

截至報告期末,東昂科技有研發人員41人,占公司員工總人數的比例為10.76%,與同行業久量股份、海洋王相比,研發人員規模仍偏低。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還存在兩名兼職研發人員練小冬、周志軍。

研發人員重視度的不足,反映到專利成果上是略顯平淡的。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東昂科技雖然擁有213項專利,但其中境內發明專利僅有6項,而同行可比公司海洋王擁有的發明專利數量卻高達1996個。

也因此,未來東昂科技要想再次申報創業板,則需要在研發上有真正的投入,只有踏實創新才能給自己創造一個更美好的前景。

產能數據存疑

在招股書中,東昂科技稱擬募資3.85億元用于“高端專業移動照明工具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建設項目”。《紅周刊》從官方渠道獲取的環評文件發現,東昂科技近兩年頻繁擴增產能,在前次擴建項目還未達產情況下,如今又想募投項目擴充產能,如此情況實在有點讓人擔憂其新增產能如何消化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其披露的產能數據與環評報告中給出的數據還存在較大矛盾,讓人對其信披質量感到擔憂。

官方信息顯示,在“高端專業移動照明工具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獲批之前,東昂科技另一項目“LED燈具、電動工具及配套生產改擴建項目”剛結束工期。“LED燈具、電動工具及配套生產改擴建項目”(以下簡稱“改擴建項目”)環評文件顯示,該項目總投資200萬元,施工工期為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其中改擴建項目設計新增年產LED燈具120萬件,改擴建后年產LED燈具將達到400萬件。這一改擴建項目受理于2022年7月13日,環境影響報告表則編制于同年6月12日,也就是說在此日期之前,東昂科技LED燈具年產能應為280萬件。

另外,若加上此次募投項目,東昂科技歷年來共做了5次環評,自2019年8月1日“廈門東昂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廠房擴建項目”完成驗收后,LED燈具年產能就已經達到了280萬件,直至前述改擴建項目才開始擴充LED燈具產能,但是該項目至今未投入生產及驗收。也就是說,若按照環評文件的信息,整個報告期內,LED燈具年產能理應是280萬件。然而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理論年產能卻是265.32萬件、352.84萬件、361.05萬件、211.68萬件,根本無法與環評文件產能數據對應。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改擴建項目的環評文件顯示其施工工期為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但根據此次募投項目“高端專業移動照明工具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環評文件(編制于2023年1月13),前述改擴建項目目前仍是待建工程,這意味著LED燈具年產400萬件的產能何時能達產還是個未知數。此次募投項目急于將LED燈具年產能增加至602.56萬件,至2025年3月才完工,建設期兩年,這一情況也產生了公司新增產能未來如何消化難題。

更為重要的是,報告期內公司的產能利用率波動還是比較大的,分別為101.7%、63.7%、103.41%、77.18%。總體看,東昂科技在產能不穩定下選擇繼續擴產,其合理性是值得探討的。

根據問詢回復,“高端專業移動照明工具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于第三年開始投入運營并釋放40%的產能,第四年釋放70%的產能;第五年(達產年)釋放100%產能,這意味著100%達產需要到2028年,即使是不考慮產能如何消化的問題,巨資投入的項目五年后還能否跟得上產業升級換代需求問題,同樣是值得重視的。

(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推薦。)

關鍵詞: 聚焦IPO 東昂科技硬條件不足撤回上市申請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