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股 > 正文

1943年,英國探險家在大漠絲綢之路上用鏡頭記錄下了甘肅敦煌的輝煌

2023-06-03 14:52:25來源:個人圖書館-泊木沐  

1943年,英國探險家在大漠絲綢之路上用鏡頭記錄下了甘肅敦煌的輝煌

這是一套由英國的探險人員在1943年在甘肅敦煌所拍的一系列舊相片,這些相片由他們在敦煌探險時所拍。敦煌,又名“沙州”,坐落在甘肅西北一望無際的大漠之中,是我國西北地區最西邊的一個地區。敦煌是“古絲路”上的一個要塞,敦煌的故事,就像一場綿延數千年的夢幻。莫高窟、月牙泉、鐵騎、戈壁灘、鐵騎、玉門關、唐朝兩個有名的關口均位于敦煌之外。


(相關資料圖)

橫貫古今絲路,依然有商旅的鐘鳴。現在,我們就透過這一系列英國的舊相冊,一睹80年來敦煌的神奇風采。

1943,一支駝馬團正走在敦煌城外面的大漠沙漠上。敦煌地處絲路,商業貿易一度十分興旺,來自東邊的商人穿過廣袤的大戈壁,前往西域、中亞,還可以前往歐洲。

1943年,敦煌,兩漢時期的一座戰壕。這座哨塔,也叫哨塔,在遠古時代,是一座以狼群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哨塔,由于經常會有狼群糞便燃燒,因此也被稱為“狼煙臺”。當敵人出現時,日日放煙霧,晚上點燃,臺臺連在一起,互相通風報信。

1943敦煌月牙泉。月牙泉在敦煌南部鳴沙山的北面,有“沙井”之稱,也有“藥泉”之說,因為其形狀像一輪彎月而得名,因此得名“月牙泉”。月牙泉四周環繞著鳴沙山,卻沒有被黃沙覆蓋,永遠是一片清澈的水面,雨水也不會泛濫,干旱也不會干枯。

敦煌的大門,1943年。敦煌的文化源遠流長,在《史記》中首次出現了"敦煌"一字:"敦者,大也;“黃”是“盛”,意思是“燦爛”。敦煌在古代曾經是中國與西方交流的要沖,是“絲路”上的“喉嚨”,是“通商”上的“大都市”,也是“通商”上的“大都市”,在古代也是“大都市”。

1943年,一位帶著幼孫在敦煌大街上兜售香蜜瓜的老大爺。吐魯番、哈密兩個地區都有哈密瓜,哈密瓜的果皮又肥又甜,是漢朝永平時的特產,被列為朝廷貢品。到清朝時,曾由哈密王進貢,得到康熙的嘉獎,故稱“香甜”。

敦煌莫高窟,1943年。莫高窟又叫千佛洞,莫高窟可追溯到十六國年間,相傳為先秦建元二年(三百六十六),樂尊和尚行至此處,突然看到一片金色光芒閃爍,似現萬佛,遂在石墻上開辟出了這一洞穴。其后,法良大師等人仍在這里開鑿洞穴,以求入定,故名“漠高窟”,意思是“大漠之巔”。由于“漠”和“莫”同音,后人將其稱為“莫高窟”。

1943敦煌莫高窟“躺著的大佛”,姿勢優雅,四肢伸展,寶相莊嚴,被譽為世上最完善的“摩尼”。

敦煌莫高窟中的佛教畫像,1943年。敦煌的繪畫作品數量龐大,技術高超,是敦煌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敦煌的繪畫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它通過描繪上帝的形象,上帝的行為,上帝與上帝的關系,來表達人類的美好意愿,讓人類的靈魂得到安寧。

最后感謝大家的收看,也希望大家能對我的文章點贊,我將不斷地不斷地進行更多的創作,大家有什么看法都可以告訴我,我會不斷地改進。以上內容全部圖片來源于互聯網,若涉及到版權問題,敬請告知,感謝!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