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股 > 正文

中國新能源車產2000萬輛,速度驚人!

2023-07-11 16:00:05來源:52赫茲實驗室  

真是令人振奮的數據,日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第2000萬輛已下線!


(資料圖)

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1995年我國第一輛新能源汽車下線;2020年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突破500萬輛;

2022年2月,這個數字突破1000萬輛;再到2023年7月份,飆升到2000萬輛。

從1到第一個1000萬輛,中國用了近27年,而第二個1000萬輛,中國僅用了1年零5個月的時間。

按照這個速度發展的話,專家預計,第三個一千萬應該在2024年的7月前就能夠實現。

也就是說,中國新能源產業,正在全球跑出“中國速度”!

比亞迪貢獻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場份額更是超過60%。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和銷量分別達到了萬輛和2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和%。

其中,比亞迪在今年上半年,總計賣出萬輛新能源汽車,達到了2022年全年銷量的2/3,約占1-6月全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1/3,又一次將中國銷冠收入囊中。

尤其在6月份,比亞迪更是實現萬輛的月銷量,同比增長%,首次突破25萬大關。

也就是說,比亞迪無疑坐實了國產新能源汽車“頭把交椅”。

而在全球新能源市場,比亞迪最大的競爭對手特斯拉,其在上半年的數據,跟比亞迪相比相差很大,總交付量才萬輛。

從這一點看,比亞迪正在改變中國汽車競爭新格局,哦,不對,更準確的說是全球汽車產業競爭格局。

比亞迪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領域,不僅是中國的冠軍,更是世界新能源汽車銷冠!

那么,比亞迪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除了把精力全部All in新能源賽道外,最關鍵的還是掌握了眾多核心技術。

從刀片電池、DM-i、CTB到易四方、云輦技術以及即將亮相的DMO,比亞迪技術實力始終站在行業巔峰。

比如刀片電池,其在同等體積下能量密度提升50%,充放電3000次以上,可行駛120萬公里,而成本降低了30%。

并且通過了擁有電池安全領域“珠峰”之稱的針刺試驗,徹底消除了電動車的安全隱患。

還有,比亞迪新能源專屬智能車身控制系統“云輦”,填補了中國車企在該領域的空白。

產業布局方面,秦宋家族顛覆10-20萬元汽車市場、漢唐家族站穩20-30萬元市場后,騰勢N7向30-40萬市場發起沖鋒,還有方程豹、仰望等高端品牌向40萬元以上的市場發起挑戰。

也就是說,從10萬到100萬區間價位內,比亞迪都有很多品牌任君選擇,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

海外方面,比亞迪也積極布局。

根據官方最新公布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比亞迪海外銷量達到了萬輛,超過去年全年總和,然而這遠遠不是比亞迪的極限。

數據顯示,如今比亞迪電動車的足跡遍布全球6大洲、5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300多個城市,純電動大巴已累計銷售超萬輛。

在像日本、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泰國等這些國家里面,都有比亞迪的身影,而且是站穩腳跟的那種。

甚至在美國,比亞迪純電動大巴更是遍布美國30多個州,成為美國電動大巴市場具有壟斷地位的品牌。

而為了達到如此巨大的成績,比亞迪也是下了很大的血本。

比如研發投入上,年報顯示,2021年比亞迪研發投入為億元,同比增長%,研發人員數量約萬人,同比增加%,占員工總數為%。

有了這些高級人才的助力,無疑會讓比亞迪加快產品的創新迭代,并最終在競爭激烈的電動車市場占據領先地位。

像專利數量,比亞迪目前已累計專利申請萬件、專利授權萬件,居新能源車專利榜單第一位,真是難以望其項背。

中國核心技術

汽車產業是一個國家制造業實力的重要標志,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而新能源汽車,無疑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中國能在短時間內,實現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下線,說明電動車領域的技術發展,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比如量產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方面, 中國已經達到300瓦時/公斤,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更高的能量密度,意味著車輛的電池重量會更小,因此可以降低車輛的重量并增加行駛里程。

再比如新型成組技術、高鎳無鈷電池等,中國已經實現突破應用。

高鎳無鈷電池是新一代的電池技術,可以在不使用昂貴且稀缺的鈷元素的情況下,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充電性能。

此外,新型的電池組裝技術,可能使電池的能量密度進一步提高,從而進一步提高車輛的續航里程。

還有,中國能夠實現驅動電機峰值功率密度超過千瓦/公斤,最高轉速達到16000轉/分鐘。

這表明電動車使用的電機在體積和重量上都做到了很高的效率,這對于減輕車輛重量和提高其性能是至關重要的。

最后,中國把純電動乘用車百公里平均電耗,硬生生下降到千瓦時。

這個數值,表示的是車輛在行駛100公里時所消耗的電量。

數字越低,電動車的效率就越高,這是衡量電動車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類似于燃油車的百公里油耗。

為了方便理解,以特斯拉Model 3為例,標準版的百公里能效大約在147-160Wh/公里,而長續航版和性能版可能會略有不同。

總的來說,這些進步標志著中國在電動車技術上的重大突破,無疑為中國在這個領域的霸主地位鋪平了道路。

結尾

多年之前,比亞迪汽車創始人王傳福曾說過這么一句話:"未來引領汽車市場的,不是美國人,不是德國人,而是中國人!"

如今再細細品味,真的不得不佩服船夫哥的前瞻性,因為現實真的如他所愿。

這不僅是比亞迪不斷突破自我的真實寫照,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先全球的有力證明。

從這一點看,比亞迪被稱為“國貨之光”,那是當之無愧的。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