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 正文

摩根大通:是時候布局牛市了

2023-07-11 11:51:52來源:36氪  

作者:李佳

編輯:黃繹達


(資料圖)

23 年的上半場走完,在多項政策優化的背景之下,我國經濟交上了一份 "L" 型復蘇的答卷。相對應的,在歷經上半年全球經濟的 " 血雨腥風 " 后,投資者們的情緒現在似乎也處于 "L" 型的一橫之中。

的確,年初至今,全球經濟飽經風霜。美國在高息重壓之下經歷了銀行業破產、債務上限問題等危機; 歐洲地區依然面臨高通脹以及東歐沖突;而中國在重新開放之后,經濟復蘇的動能也偏弱。因此,在當前,大家對于投資也持有更加謹慎的態度。

不過,摩根大通對此卻相當樂觀。在他們近期發布的 2023 年半年度展望報告之中提到,現在正是開始進行資產配置的好時機,并且他們相當看好中國的投資機會。

那么,在 23 年的下半場,全球經濟會呈什么樣的局面?投資者又該如何進行布局?不妨來看看摩根大通的觀點。

01、美股至暗時刻已過

2022 年,對于全球投資者都是難熬的一年,全球股票下跌了近 20%。而且,隨著加息的持續,彼時市場對于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愈演愈烈。

但在 22 年 10 月,美股開始反彈了。

圖:標普 500 指數走勢圖;來源:Wind

關于美股自去年 Q4 以來的反彈,更多的是在交易加息漸近終點,同時預期中的衰退也尚未兌現。即便美股表現不俗,但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在 23 年下半年,美國難逃衰退。

對此,摩根大通也持同樣的觀點。不過,他們認為在今年下半年美股還將延續漲勢,無論接下來美國經濟衰退是否發生,市場都不會再回到去年十月的低點了。但是,在下半年市場仍將面臨波動,而投資者應該利用這樣潛在的波動性擇機建倉,把握結構性行情。

目前來看,一定的政策支撐和交易貨幣政策邊際變化已經反映在美股價格之中,因此在下半年,流動性和經濟環境的邊際變化對于股市的影響較小。在此背景之下,摩根大通認為仍有兩個因素將在下半年驅動美股上漲。

一個是隨著通脹拐頭向下,企業成本端有優化空間,驅動企業基本面修復以提振股價。雖然,目前需求端并不旺盛,但隨著通脹在一定程度上被遏制,運輸和能源價格有所降低,企業的成本能夠有所下降,同時勞動力緊缺問題有所緩解。目前來看,成本端的改善是較為確定的利好邏輯。

另一個是行業周期與經濟周期存在錯位,目前半導體、科技等行業已經率先經歷衰退步入修復。例如,科技行業在經歷了此前過度樂觀的高速擴張期后,在 22 年開始了大裁員、調整業務架構。在此之后,相關股票大漲,科技和通信服務成為了今年以來標普 500 指數中表現最好的兩個行業。

因此,即使是美國經濟整體陷入衰退,仍會有與周期相關性較低的行業走出 " 獨立行情 ",在那時這些行業將是美股的支撐。而現在,便應該開始入場,進行投資組合配置。

02、美國經濟的兩大風險:銀行業與商業房地產

雖說無論衰退與否,美國股市已經挺過最難熬的時期,但我們仍有必要了解美國經濟存在的兩大風險:銀行業與商業地產。

今年以來,美國銀行業面臨艱難境地。聯儲不斷加息,導致攬儲的成本上升,銀行凈息差受到壓縮,銀行盈利能力在短中期內受到影響。

不僅如此,高利率會讓銀行的資產與負債兩端形成一個負反饋循環,進而影響經營的穩定性。隨著高利率的持續,導致銀行持有資產的公允價值調整,當銀行產生賬面浮虧,會引發儲戶對于銀行經營的擔憂。當信任不再,儲戶取款導致銀行出現了存款外流,負債端承壓又進一步影響到了資產業務的開展。

比如,隨著銀行負債端的縮水,在資產端可能會縮減放貸規模,那么企業融資就更難了。首當其沖的就是高杠桿行業,典型如商業地產。

商業地產業在目前遭遇的不僅僅是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需求端也明顯減弱。在經歷了疫情之后,遠程辦公更加普遍,寫字樓空置率上升。這不僅使得商業房地產業收入端受損,同時弱需求也導致商業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將會有所下跌。

這一問題也會再次傳導至銀行業。美國商業地產約 80% 的貸款來自于中小型地區性銀行,一方面,企業如果收入減少,現金流的減少將導致違約風險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作為銀行抵押物的商業房地產公允價值下降,將可能對于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圖:美國各類房地產空置率;來源:JPM 報告

由此可見,房地產業的問題對于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差的地區性銀行會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可以說,銀行業和房地產業會是在今年誘發美國經濟衰退的兩個最大風險因素。并且,二者互相交織,由此形成了一個負反饋循環。

03、歐洲與中國市場的上漲空間更足

充分考慮到了宏觀經濟環境之中各類因素,摩根大通給出了美股下半年結構性行情為主的觀點。與此同時,他們認為,歐洲與中國經濟同樣存在較多的投資機會,而且相較于美國市場而言,上漲的空間更足。

回溯過去十年,美股指數走勢表現相對更佳,但這也正說明了歐洲和中國市場存在更多挖掘低估值的機會。

而且,在去年歐洲經濟較美國更惡劣之時,歐洲股市卻表現更優。東歐爆發沖突、通脹高企、能源危機等等,面對這一系列問題,歐洲經濟體現出十足的韌性。歐洲股市在歷經一系列難關之后也出現了反彈,并且目前來看具備持續走強的動力。

從經濟數據來看,歐洲 PMI 指數有所上升,景氣度不斷回暖。而且,目前能源價格下降,有助于緩解通脹的壓力。這些正是摩根大通看好未來歐洲經濟和股市的原因。

圖:歐洲 PMI;來源:JPM 報告

同樣,摩根大通也認為中國股市充滿投資機會,值得布局。

在去年年底政策優化后,中國經濟迅速步入復蘇。雖說是弱復蘇,但整體趨勢向好。而且,目前政策制定朝著更加有利于市場的方向發展,一系列寬貨幣、刺激經濟的舉措接連落地。而且,中國股市估值低,上漲空間足,投資機會也更多,且確定性也在不斷上升。

不僅如此,高盛也表示在未來政策刺激、企業收益改善以及地緣政治緊張情緒緩解的情況下,離岸中國股票將有一個技術性復蘇。同時,高盛建議利用離岸市場的復蘇,將資金逐步轉向 A 股市場。

由此可見,不少機構更加看好當前的中國經濟,認為此時正是入場投資的好時機。

04、經濟持續復蘇,資產該如何配置?

從摩根大通的半年度展望報告中可見,他們認為全球經濟似乎已經度過了最為灰暗的時刻,投資者是時候恢復信心采取行動。那么,下半年的投資機會又在哪?投資者又該如何去進行資產配置?

報告中提到,當前投資者應該減少持有現金,增加長期債券的配置。目前在加息周期的尾聲,利率已接近峰值,最好在降息開啟之前,鎖定目前較高的長期利率。而且,債券能夠提供穩定的票息收益,且波動低于風險資產,這在經濟衰退發生之時可以為投資組合提供保護。

圖:債券收益走勢;來源:JPM 報告

在股票配置方面,摩根大通表示可以考慮中小盤股來作為大盤股的補充,并且可以關注股息增長、能源轉型和數字創新等主題。

的確,年初至今 A 股中確定性最高的有兩條核心主線,一個是 AI 驅動的 TMT 板塊,另一個是中特估概念股。前者的邏輯是 AI 技術有所突破,資本市場更多還是在提前買商業化落地和降本增效的預期;后者的邏輯便是能夠獲得穩定現金流的高股息策略。

關于前兩年大熱的新能源板塊,雖說今年風光不再,但板塊內部依然存在較大分化。年初至今,新能源車、光伏等行業回調較多,而核能漲勢較優。不過,展望今年下半年,新能源行業仍然存在中短期的投資機會。國金證券認為,儲能業務隨著碳酸鋰降價,需求將會有所上升;風電板塊中的海風在今年 Q1 招標數據亮眼,業績增長較為確定。

由此可見,摩根大通提到的三個主題不僅是 A 股中短期的交易熱點,同時還具備中長期增長潛力。當下,投資者需要做的便是恢復信心,開始布局。

*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看法。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并謹慎決策。我們無意為交易各方提供承銷服務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資質或牌照方可從事的服務。

36 氪財經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