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阿里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安筱鵬: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已演變為有機整體 數據驅動是共同點

2023-07-11 14:51:46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今年以來,無論是中央對數字經濟的重視,還是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的突破性發展,讓數字經濟尤其是數實融合成為時下最熱的賽道和議題之一。阿里巴巴作為數字經濟賽道的先行者,如何理解數字經濟新浪潮?作為國內最早發布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企業,阿里巴巴在大模型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中碰到了哪些挑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上證報記者專訪了阿里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安筱鵬。他表示,阿里的消費互聯網面對海量消費者,另一端的產業互聯網則面對千行百業。放眼全球,今天中國數字化發展的顯著優勢之一,就是能讓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消費端和供給端形成聯動。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互聯網大國,也是制造業大國,我國今后的數字經濟動能,將由過去的消費互聯網單輪驅動轉變為由消費和產業互聯網雙輪驅動。

“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已演變為一個有機整體。二者的共同點之一就是數據驅動,即通過數據加算法所構建的一套新體系驅動決策、研發、消費者洞察。”安筱鵬說。

傳統企業做決策的場景,可能是車間主任每天早上在工廠巡視一輪,從而發現工廠設備有什么問題、工人是否到崗等,大多是在物理世界中觀察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但對于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來說,從公司開張的第一天就沒有這樣的場景。

互聯網企業要求每一個決策都要在數據世界中快速得到驗證,再去快速推翻或迭代。這在安筱鵬看來,是阿里在產業互聯網賽道繼續實現引領的優勢,也是能向廣大實體經濟企業復制推廣的經驗。

擁有強大算力、海量數據和眾多互聯網人才,大型互聯網企業是我國最早發布AI大模型的“弄潮兒”。數字新技術的突破,最終目的仍是要賦能實體經濟。目前,我國大模型競爭已出現“百模大戰”的局面,大模型的落地應用是否遇到挑戰?

安筱鵬先強調,如果說人工智能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以一場馬拉松的視角來看,今天可能是發令槍剛打響,大家才跑了十步、二十步的階段。未來的道路還很長,大模型真正賦能千行百業還需要很長時間,所以今天在大模型應用中碰到的所有問題、挑戰都是很正常的。

其次,他認為,人類歷史上的所有技術可以分為兩類,通用目的技術和專用技術。前者如計算機、電力等技術可以在多個行業快速普及、對每個行業都能帶來生產力提升、和傳統技術具有互補性,以及能帶來生產關系、組織方式的變革。從這四個標準來看,人工智能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的第25個通用技術。

“因此當我們討論大模型在各行業的應用時,首先要認識到,人工智能技術和其他技術最大的一個區別在于,它能運用到醫療、教育、法律、材料、化工、冶金、汽車等各行業的方方面面,讓許多行業都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安筱鵬說。

最后談到具體的挑戰,他表示,第一個挑戰是大模型本身的能力、技術水平、商業化價值仍在快速迭代中。很多模型已經能創造出可觀價值,但仍處于初級階段,距離真正大量推廣還需時日。可以說,今天的AI大模型還沒有達到通用人工智能的水平,其能創造的價值也是有限的。

二是要真正將一個通用模型變成行業模型,在數據、算法、場景和商業路徑等方面都還存在挑戰。行業模型剛剛起步,不同行業的就緒度也不同。有的行業有較多的相關人才,有的行業對大模型的需求比較迫切,還有的行業信息化程度高、數據豐富。因此,一些行業會走得更快,部分行業則走得慢一些。(劉怡鶴)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