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 正文

天天速看: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長沙來了!

2023-07-06 07:33:08來源:百度新聞  

“將長沙打造成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在前不久的2023互聯網岳麓峰會上,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為長沙擘畫出一張充滿無限想象空間的宏偉藍圖。

風起于青之末。


(資料圖片)

長沙“網紅城市”的外表下,骨子里其實是創新的基因。

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長沙來了!

6月19日,2023互聯網岳麓峰會在長沙開幕。王志偉攝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連續十年的“岳麓之約”,讓“冬有烏鎮,春有岳麓”實至名歸。

2014年,首屆岳麓峰會舉行。其時,長沙移動互聯網相關企業總數約400家,產業規模僅為70億元。

彈指十年過去,長沙移動互聯網及應用軟件產業擁有22家上市企業,總市值突破4000億元。

岳麓峰會后,螞蟻集團宣布中南技術研發中心落戶長沙。這是螞蟻集團在湖南省設立的首個研發中心。目前首批300余名研發人員已到位投入工作。

“到長沙去!”注冊地在懷化的湖南優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將研發基地落戶到了長沙麓谷信息港。“享長沙優質資源,拿一線城市薪資,干全球領先事業”,長沙的人才資源優勢,讓困擾企業多年的人才引進難題,隨著落子星城迎刃而解。

2022年,長沙超過北上廣深,成為全國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拓維信息董事長李新宇十分高興,“流入人群中不乏大量互聯網領域的高端人才,隨著人才的聚集,長沙互聯網、數字經濟產業的騰飛指日可待。”

外引內聯,“全國互聯網產業第五城”,長沙小試牛刀。

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日前出版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2》顯示,長沙在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中名列第10,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指數排名中名列第8。

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優勢,呼之欲出。

和十年前相比,長沙早已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

——她培育了率先發展“頭羊”:藍思科技、紅太陽光電科技、中興供應鏈等瞪羚企業,興盛優選、三一重卡、中偉新能源、希迪智駕、福米科技等獨角獸企業,迅速做大做強,成為行業骨干企業或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她開辟了兩山四谷的“草場”:“兩山”,即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四谷”,即湘江智谷、高新麓谷、中國V谷、種業硅谷;

——她構建了匯聚資源的“洼地”:58所高等院校、99家科研機構、2200多家各類創新平臺、66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成為人才和科創資源的“蓄水池”;

——她修通了領跑全國的“跑道”:陸港、空港、生產服務、商貿服務等4種物流樞紐類型全部齊備;各類國際性會議、論壇,近悅遠來;全省唯一的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如火如荼……

打造產業規模領先、創新活力迸發、名園名企匯集、數字生態繁榮、應用場景多樣的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長沙有自己的底氣所在。

岳麓山下已成為數字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主陣地。李文意 攝

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聯合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發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2》報告。

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共有19個城市(都市圈)躋身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行列。和2021年的綜合排名榜單相比,長沙、天津、西安、重慶、濟南、青島、長春、大連、哈爾濱等城市首次進入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視野。

長沙進入百強之列,但和排名第一矩陣的舊金山-圣何塞(硅谷)、紐約、波士頓等城市相比,長沙無疑還是“小弟弟”。

瑪格麗特·奧馬拉在她的《硅谷密碼:科技創新如何重塑美國》一書中寫道,從“硅谷現象”到“硅谷奇跡”,其背后的秘訣,就在于“硅谷”這個中小城市群造就了一個具備各種創新要素的生態圈、一個適宜高科技產業生長棲息的“熱帶雨林”。

紐約2010年提出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后,用10年實現了創新指數全球第一的目標。紐約曼哈頓的“硅巷”,成為擁有眾多高技術企業群的增長極,2020年就有9000家初創公司獲得風險投資超過162億美元;附近的56所高校,為紐約的科技創新提供了源頭活水;英特爾、蘋果等企業落戶,催生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網芯片基地;“多元文化”洋溢的創新激情和包容度,讓紐約不斷孕育新的引擎企業;各類制度成本的降低,讓紐約吸引創新要素聚集。

文化名城波士頓,云集了哈佛、麻省理工等著名高校,也是微軟、谷歌、亞馬遜等知名企業的研發中心或總部所在地。它從現代服務業向高科技產業轉型,成為全球第五大創業生態系統、全球第二大生命科學創業生態系統。波士頓南灣圍繞創新人群對城市生活的需求展開,提出“生活-工作-娛樂-購物”模式,以生活魅力吸引創新、孵化創新。波士頓還專門推出“創新單元”,打造租金低廉的“人才公寓”。短短幾年時間,南灣就由工業廢地成功轉型為科技人才聚集的生活創新區,2000家初創企業在這里發展壯大。

日本東京附近的筑波科學城,經政府主導遷入的公共研究機構近40所,占全日本的三分之一,成為其科技創新的核心動力源;法國格勒諾布爾是阿爾卑斯山腳下一座僅有15.7萬人的小城,卻是擁有5個“世界級大科學裝置”的創新中心,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協同發展。

“作為重要的創新載體,城市如何形成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如何憑借獨特的創新范式順應時代搶占發展先機,如何培育和打造優質創新生態,助力科學與技術的良性發展,是現階段城市創新發展的重要議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玲說。

縱觀世界科技版圖,其他科創型城市的發展經驗,成為長沙作為后發城市的借鑒對象。

世界計算·長沙智谷探索產城融合模式。易億 攝

正在建設的世界計算·長沙智谷,也同樣瞄準“青年向往”的目標來建設,積極探索產城融合模式,規劃產業辦公、商業、酒店、公寓等多元業態,既能滿足新型產業企業生產的需求,又能滿足園區居民生活的需求。西湖58科創小鎮等宛如企業的后花園,既是新經濟的“創新場”,又是樂悠游的“新秀帶”。

近日,科技部正式批復,支持湖南大學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籌)。

新一代人工智能,成為長沙布局“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新賽道。2021年,長沙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目前,長沙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總數已達34個,在全國人工智能領域處于第一方陣。

人工智能等新的“風口”能否牢牢把握住,關系到長沙發展的下一個“十年”。

湘江科學城空間結構圖。(圖片來源:湖南湘江新區)

如何做?

一靠政策到位。

近年來,長沙接連出臺人才政策22 條、人才政策“升級版45條”等一系列政策,從政策扶持、資金補貼、人才培養引進等各方面為企業創新提供保障。

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其重心在人。廣大科研人員并非不食人間煙火的試驗機器,他們也要擁抱美好生活。長沙要打造的,是既有科技高度,又有城市溫度的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美景、美食、底蘊、宜居、低房價、優質教育、高水平醫療……這些都成為了懷揣夢想的優秀研發人才匯聚長沙的原因。

二靠工作到位。

抓頂層設計到位,以產業鏈思維營造產業鏈生態,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抓干部到位,發揮鏈長牽總、校長支撐、行長幫扶、盟長搭臺的“四長”聯動機制,合力解決企業發展問題;抓基礎到位,岳麓峰會、柳枝行動、世界計算大會、“1024程序員節”等活動持續開展。

三靠營商環境優化到位。

180家世界500強企業落子星城;獲評“中國十佳外商投資最滿意城市”,連續三年獲評“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之最具潛力城市”;“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長沙居全國第六、中西部第一……長沙除了過人的硬實力,也在營商環境方面有驚人的軟實力。

四靠知識產權保護到位。

2022年,長沙獲批全國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支隊、知識產權刑事偵查支隊、知識產權法庭、知識產權檢察局,讓長沙成為全國知識產權保護機構最為健全的城市。

五靠科技創新服務到位。

以“中國軟件名城”建設為例,長沙形成了以湖南湘江新區(長沙軟件園)為核心區,以芙蓉區、天心區、岳麓區、開福區、雨花區為拓展區,以岳麓山大學科技城、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為特色區的“一園五區兩山”軟件產業發展格局。長沙的軟件產業獨具特色,以智能制造為導向、以工業軟件為支撐。光是工程機械產業與軟件業融合,長沙就遴選了九批次共1462家市級智能制造試點企業,開展了7000余個智能制造應用場景建設;擁有“燈塔工廠”2家、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和專項項目27個,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

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從宏觀層面來說,蓬勃發展的新產業形態,不斷推出新產品、提供新服務、拓展新市場、應用新技術、探索新模式、打造新業態,已經成為一個區域創新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引擎,也成為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力量;從微觀層面來說,一個個創新型小微企業的發展壯大,凝聚著許許多多年輕人的夢想,讓每一個年輕人與企業、與企業所在的城市一同成長。

工程機械之都、智造之城、全國數字經濟15強……長沙的創新基因,早就銘刻在了血脈深處;

快樂陽光、興盛優選入選2022年中國互聯網企業綜合實力百強,安科創新、快樂陽光入選2022年中國軟件150強,麒麟信安成為“國產操作系統第一股”……長沙的創新基因,更在這座城市的每個領域、每個角落閃閃發光。

7月3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桂英專題調度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工作。余劭劼 攝

“把最好的地塊留給科研機構,最好的風景留給科研人員,力爭營造強大的創新集聚區。”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發展,世界科技和經濟競爭格局將迎來新一輪大調整、大變革,全球研發中心的布局也將面臨重新洗牌,這,是長沙的機遇!

風起云涌,正適合揚帆起航!(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彭培成 劉丹)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