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 正文

無土栽培展現代農業科技范兒

2023-08-22 10:12:11來源:騰訊網  

無土栽培的種植方式與傳統農業截然不同,它究竟只是一個概念還是可以推廣生產呢?讓我們走進長春農博會高新無土栽培展區、規模化無土栽培展示區和多功能溫室展區看一看。

優勢多多接地氣

惹人喜愛的番茄和彩椒,胖乎乎、亮亮的,好似一盞盞燈籠掛滿枝杈。“與以往不同,今年無土栽培區新增加了彩椒品種,一邊種彩椒,一邊種櫻桃番茄。種植面積分別為3200平方米。展會布局做這樣的調整,是希望把新鮮感帶給市民,同時為感興趣的農民朋友提供了新的種植品種。”長春農博園種植部技術員周威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來,展區內番茄和彩椒的栽培種植技術采用架床式無土栽培,椰糠作為栽培基質。椰糠是由椰子粉碎物制作而成,是一種天然環保的可再生資源,與傳統土壤相比較有諸多優勢,它的透水透氣性更好,保水保肥。“這種種植模式,不但作物生長快、周期短,還不容易感染病蟲害,生產過程無需使用農藥,實現綠色無公害,采收也很干凈方便。希望通過長春農博會的平臺,讓更多的農民了解并學習這項技術,現場觀摩聽講解,加快推廣應用。”周威介紹。

展區還通過自動化水肥一體機灌溉和溫室物聯網系統來進行管理。來自松原的農民劉東方在展區看得津津有味,“這可真是全自動化,室溫、濕度、光照都可調解,達到了植物生長的最佳環境,關鍵是操作并不復雜。”他贊嘆。

與生產結合更緊密

走進長春農博園內占地3200平方米的規模化無土栽培展示區,便立即被眼前的畫面吸引。在一根根白色管道上,薄荷定植苗在種植孔中茁壯生長,嫩綠的顏色排成行連成線,散發著芳香植物特有的香氣。

“這個展示區主要采用平板、管道、潮汐灌溉等栽培模式,展示規模化無土栽培技術新成果,配套展示綠色生態防控技術。”研究員王健君介紹。展區今年新增了100平方米的芳香植物種植區,如藿香、薄荷和荊芥等。

展區技術員說,管道的無土栽培模式可以讓植物根系充分地跟空氣接觸,吸收氧氣。芳香植物同葉類菜相比須根少一些,對水內的含氧量要求更高,因此這種種植方式更適合芳香植物生長,而且由于芳香植物是多年生草本,采摘不需要連根拔起,只需采摘其嫩芽莖葉,可以多次采收。“葉類菜經過無土栽培同樣生長快、周期短,葉類菜大約二十天就可以采摘,比土培節省一半生長時間。”王健君說。

除此之外,其他規模化無土栽培方法也具有許多農業生產上備受關注的優勢。長春農博園研發的自動浮板水培系統,操作方便,可實現自動化控制和周期生產;多層平板栽培可以提高空間利用率2倍至5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潮汐灌溉節約用水量、灌溉均勻,并減少葉面相對濕度,減少病害滋生等。

“這里展示的自動浮板水培系統實用性更強、適用度更高、設備成本較低,對農民來說性價比高,很有指導意義。”王健君說。

標準化智能管控

走進多功能溫室展區番茄基質栽培區,最直觀的感受是“清新”,沒有傳統菜園里的泥濘,方磚鋪成整個展區的主道路,鐵架是盛放果蔬生長基質的主框架。一排排番茄秧苗整齊排列、生長在長條形栽培基質上,整個種植區非常干凈,滿眼綠意。

整個栽培區占地面積6400平方米,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種植區南部種植草莓番茄和小番茄,北部新增種植了甜椒。

科技化、自動化體現在哪兒?據相關技術人員介紹,這種架床式栽培具有透水、透氣,且利于植物根系發育的顯著優勢,相較于傳統土壤種植模式,能有效防止土傳病害和重金屬污染。此外,種植區內的自動化水肥一體機可以將施肥與灌溉結合,通過電腦設定,對番茄和甜椒所需水分與養分進行均勻、適量、準確的控制和供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目前,番茄基質栽培區應用現代智能物聯網技術,通過全景攝錄及各類傳感器在本區域實時數據采集,對番茄的環境條件、農事操作環節、作物長勢狀態等種植節點進行數字化管理,實現生產全過程的標準化智能管控及質量追溯。

智能栽培讓種菜變得簡單,科技感滿滿的設備也讓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番茄基質展區已經完全實現自動化,我們利用一部手機或者一臺電腦,就可以做到隨時隨地監測區內溫度和濕度,確保番茄在最佳環境中生長。”周威說。

多年來,長春農博園堅持爭做農業科技創新排頭兵和農業現代化的引領者,依托現代化農業設施及專業的農業技術團隊,緊盯國家戰略需要、農業前沿技術、現代農業發展趨勢,不斷強化科技引領、產業支撐、輻射推廣,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貢獻力量、作出示范。

來源:長春日報

編輯:劉素娜

責編:陳思秀

校對:王更月

監制:謝曉暉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