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金 > 正文

董耀會:長城區域多民族共存的主要特征|當前觀察

2023-06-05 10:49:04來源:長城網  


(資料圖片)

河北省懷來縣境內的明長城樣邊段 董旭明 攝影

中國古代長城內外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經濟類型,誰也離不開誰。長城內外不同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水平差異,是長城內外各民族發生沖突的原因之一。

在復雜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長城內外不同民族共存有下列幾個特征:

第一,在長城區城,游牧民族生活的自然環境較為惡劣。在中原王朝比較強大,給游牧民族較大的政治、軍事壓力時,游牧民族只能向自然條件更惡劣的地方遷徙。這種生存條件、自然狀況的不平等是導致民族矛盾長期存在、不斷激化的原因之一。

第二,在長城區城,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間存在著民族隔閡與民族歧視。中原王朝的經濟實力較強,比游牧民族經濟更發達。經濟上的優越性,使中原王朝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并將這種優越感帶到文化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民族歧視。游牧民族強大到一定程度,有力量對中原地區發起進攻時,他們往往會發動戰爭。游牧民族獲得勝利,建立政權后,對農耕民族進行管理時也會從語言、信仰、生活習俗等方面采取一些強制性措施,同樣體現為一種民族歧視。

隆盛莊 董旭明 攝影

地處蒙晉冀交匯之地,周邊有自秦漢至明多道長城遺存。在明代受晉商影響,成為當時重要的茶貿集散地和駝馬轉運地,并逐漸成為塞北交通樞紐,是內地農耕區與蒙古草原地區物資交換的貿易中心,其商貿的繁榮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第三,游牧民族在長城附近的遷居和流動,不同朝代有很大的變化。歷史上,周邊的游牧民族始終是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脅。一些中原王朝采取比較好的政策來處理與周邊的游牧民族的關系。中原王朝與一個強大的游牧民族形成了很好的聯系之后,為什么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仍會面臨不同的威脅呢?一個主要原因是,在長城區域生活的游牧民族并不是同一個游牧民族,所以前朝積累下來的、與他們建立起來的友好聯系,對新遷徙過來的民族沒有意義。前一個朝代有效地解決了的沖突問題,隨著新的游牧民族的出現,問題會再次出現。

第四,長城區域不同民族建立起來的政權,對中原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若長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形成一個統一的強大政權,中原王朝就面臨更大的、長期的威脅。而長城外的民族政權處于分散的狀態時,中原王朝所承受的威脅和挑戰就小得多。論述游牧民族的問題時,一些學者認為游牧民族搶掠財物和人口、破壞社會安定和破壞生產力,對社會破壞力很大。其實,這里也存在著理解上的偏差。長城用來調整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關系,不能一味指責游牧民族的破壞性。農耕民族對游牧民族同樣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和破壞力,特別是在農耕經濟向北發展的過程中,這種破壞力很大。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