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金 > 正文

每日播報!生產計劃與控制吳愛華 課后答案 生產計劃與控制

2023-07-01 08:46:06來源:城市網  

1、生產計劃與生產控制的關系和區別,兩者是不同的概念,貫穿生產控制于生產系統運動的始終包括計劃。

2、生產系統憑借控制的動能,監督、制約和調整系統各環節的活動,使生產系統按計劃運行,并能不斷適應環境的變化,從而達到系統預定的目標。


(資料圖片)

3、生產系統運行控制的活動內容十分廣泛,涉及生產過程中各種生產要素、各個生產環節及各項專業管理。

4、其內容主要有:對制造系統硬件的控制(設備維修)、生產進度控制、庫存控制、質量控制、成本控制、數量控制等等。

5、一、生產計劃:是關于企業生產運作系統總體方面的計劃,是企業在計劃期應達到的產品品種、質量、產量和產值等生產任務的計劃和對產品生產進度的安排。

6、它反映的并非某幾個生產崗位或某一條生產線的生產活動,也并非產品生產的細節問題以及一些具體的機器設備、人力和其他生產資源的使用安排問題,而是指導企業計劃期生產活動的綱領性方案。

7、生產計劃是指一方面為滿足客戶要求的三要素交期、品質、成本”計劃;另一方面又使企業獲得適當利益,而對生產的三要素材料、人員、機器設備的確切準備、分配及使用的計劃。

8、特征一個優化的生產計劃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特征:1)有利于充分利用銷售機會,滿足市場需求;2)有利于充分利用盈利機會,實現生產成本最低化;3)有利于充分利用生產資源,最大限度的減少生產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9、類別要保證交貨日期與生產量;2、使企業維持同其生產能力相稱的工作量(負荷)及適當開工率;3、作為物料采購的基準依據;4、將重要的產品或物料的庫存量維持在適當水平;5、對長期的增產計劃,做人員與機械設備補充的安排。

10、內容生產什么東西—產品名稱、零件名稱;2、生產多少—數量或重量;3、在哪里生產—部門、單位;4、要求什么時候完成—期間、交期。

11、用途生產的依據;2、產能需求計劃的依據;3、其他相關計劃的制定依據。

12、二、生產控制:一個生產控制系統最重要的任務首先是控制基本庫存和流量庫存,即平衡輸入和輸出。

13、然后再使用精確控制的方法減小控制庫存。

14、同時還可以考慮采取一些能力計劃和批量計劃的措施。

15、生產周期和脫期(脫期等于任務的實際完成日期減去計劃完成日期)是兩個不同的目標參量,對它們分別監控,分別采用不同的措施進行控制生產周期只是平均庫存與生產能力的函數,脫期卻受到另外兩方面的影響,即:計劃生產周期和實際生產周期的偏差;計劃與實際任務投放日期的偏差。

16、流量圖特別適用于作為生產控制系統的模型,因為它能夠清楚地表示改變某個參量(如生產周期)的措施對其它參量(如利用率和脫期)的影響,尤其是可以通過監控和診斷系統進行檢驗。

17、流量圖的基本結構和它們的表示形式看起來很簡單,但實踐表明,要從計劃和實際值的偏差找出其真正的原因,并由此得到正確的改進措施并不總是那么容易的。

18、有一種用于單件和批量生產控制的一種新的理論方法,這種理論方法被稱為面向負荷的任務投放方”。

19、它主要是考慮控制平均庫存,并進一步間接地影響工序或任務的平均生產周期。

20、生產進度控制是對生產量和生產期限的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保證完成生產進度計劃所規定的生產控制流程生產量和交貨期限。

21、這是生產控制的基本方面。

22、其它方面的控制水平,諸如庫存控制、質量控制、維修等都對生產進度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23、在某種程度上,生產系統運行過程的各個方面問題都會反映到生產作業進度上。

24、因此,在實際運行管理過程中,企業的生產計劃與控制部門通過對生產作業進度的控制,協調和溝通各專業管理部門(如產品設計、工藝設計、人事、維修、質量管理)和生產部門之間的工作,可以達到整個生產系統運行控制的協調、統一。

25、設備維修是對機器設備、生產設施等制造系統硬件的控制。

26、其目的是盡量減少并及時排除物資系統的各種故障,使系統硬件的可靠性保持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27、如果設備、生產設施不能保持良好的正常運轉狀態,就會妨礙生產任務的完成,造成停工損失,加大生產成本。

28、因此,選擇恰當的維修方式、加強日常設備維護保養、設計合理的維修程序是十分重要的。

29、庫存控制是使各種生產庫存物資的種類、數量、存儲時間維持在必要的水平上。

30、其主要功能在于,既要保障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又要通過規定合理的庫存水平和采取有效的控制方式,使庫存數量、成本和占用資金維持在最低限度。

31、質量控制質量控制,其目的是保證生產出符合質量標準要求的產品。

32、由于產品質量的形成涉及生產的全過程,因此,質量控制是對生產政策、產品研制、物料采購、制造過程以及銷售使用等產品形成全過程的控制。

33、成本控制同樣涉及生產的全過程,包括生產過程前的控制和生產過程中的控制。

34、生產過程前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在產品涉及和研制過程中,對產品的設計、工藝、工藝裝備、材料選用等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價值分析,以及對各類消耗定額的審核,以求用最低的成本生產出符合質量要求的產品。

35、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對日常生產費用的控制。

36、其中包括:材料費、各類庫存品占用費、人工費和各類間接費用等。

37、實際上,成本控制是從價值量上對其它各項控制活動的綜合反映。

38、因此,成本控制,尤其是對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必須與其它各項控制活動結合進行。

39、數量控制數量控制是對產品及零部件的生產數量進行控制。

40、生產數量控制有以下三個概念。

41、(1)不得少于計劃數量。

42、(2)不得多于計劃數量。

43、(3)要進行配套生產。

44、生產管理的發展歷史上,控制方式有一個典型的演化過程,最初出現的是事后控制,而后是事中控制,再是事前控制。

45、這是從時間維定義管理活動的一種方法。

46、事后與事中控制都是使用負反饋控制原理,事前控制使用的是前饋控制原理。

47、企業的實際操作中有三種控制方式:事后控制、事中控制與事前控制。

48、事后控制,生產控制的事后控制方式是指根據當期生產結果與計劃目標的分析比較,提出控制措施,在下一輪生產活動中實施控制的方式。

49、它是利用反饋信息實施控制的,控制的重點是今后的生產活動。

50、其控制思想是總結過去的經驗與教訓,把今后的事情做得更好。

51、事中控制,生產活動的事中控制方式是一種對進行中的生產系統作日常性控制的控制方式。

52、事后控制方式起到亡羊補牢的作用,難免有為時已晚的缺陷,能否在生產活動進行之中對其實施有效的控制?質量控制圖法在質量管理中實現了這個想法,標志著事中控制的問世。

53、事中控制方式是利用反饋信息實施控制的。

54、事前控制,生產控制中的事前控制方式是在生產活動之前進行調節控制的一種方式。

55、生產控制依次出現了事后控制、事中控制以后,人們自然提出了是否可實行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

56、人們從目標管理中得到啟示,創造了事前控制方式。

57、事前控制方式是利用前饋信息實施控制,重點放在事前的計劃與決策上,即在生產活動開始以前根據對影響系統行為的擾動因素做種種預測,制訂出控制方案。

相信通過生產計劃與控制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